重九起义
1911 年初,蔡锷来到云南。7 月,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旅长),兼任“云南讲武堂”教官。蔡锷曾对人讲过:中国如欲强大,就必须起码打败一个入侵的帝国主义国家。而这也就是他的办军宗旨。蔡锷所在的十九镇两协,不仅士兵素质好,器械新置、武器精良,而且在军队中弥漫着革命情绪。军官中,同盟会员及受革命影响的士官生很多。而在全国革命大
潮日益高涨的形势下。第十九镇下级军官中的同盟会员的态度更显激进,活动也比较频繁。革命形势和新军中的革命气氛不能不影响到具有正义感和爱国民主思想的蔡锷,他虽然从未流露出对清廷的不满之意,但他却暗中和同盟会保持着联系,对当时讲武堂的革命活动作了很好的掩护。第七十三标三营见习排长、同盟会员黄毓英曾会见蔡锷,述说革命酝酿情况,要求蔡锷对革命活动有所表示,蔡锷当即告诫说:“时机不到干不得,时机成熟时绝对同情和支持。”
1911 年 8 月,“川路事起,同盟会机关部通告约期起事。”革命党人加快了革命步伐。10 月 10 日,辛亥武昌起义爆发,风声所播,全国震动。接着湖南响应武昌起义,川黔动摇,云南的革命党人也积极行动起来。10 月 19 日,云南同盟会员唐继尧、刘存厚、殷承絜、沈汪度、张子贞、黄毓成等在刘存厚家里举行第一次秘密会议,酝酿响应武昌起义之事,决定联络“稳慎周祥,可与谋革命之人员”的蔡锷,接着蔡锷参加了云南同盟会员唐继尧等人举行的第二,三、四、五次秘密会议。在第二次秘密会议上决定“联络官兵,期与可靠之官长逐层组织小团体,且与歃血为盟,以坚其信用,而为有把握之举动。”同时要预备子弹,以备急需。在第三次秘密会议上,由刘存厚、谢汝翼、韩凤楼分别报告各部工作进展情况。第四次秘密会议上,蔡锷及与会者歃血为盟。由殷承在白纸上书写“协力同心,恢复汉室,有渝此盟, 天人共殛”16 个字,书毕,火化调于酒中,分饮之以结同心。在 10 月 28 日
的最后一次秘密会议上,决定于 10 月 30 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深夜 12 时发动起义,并推蔡锷为起义军临时总司令。这次秘密会议对各部作战计划作了严密的部署。
绝壁荒山九月寒, 风尖如刃月如丸。军中夜半披衣起, 热血填胸睡不安。
会罢,蔡锷回到设在昆明的“云南讲武堂”,低吟新作的诗句,不知疲倦地翻阅着堆满办公室四周的文化、地图和书报,起义日期临近了,负此大任的司令官此时此刻再也压抑不住胸中的激情。
10 月 29 日,蔡锷赶往巫家坝,与七十四标及炮标各营管带的革命同志
商议落实起义计划。10 月 30 日下午 7 时,蔡锷以夜间演习为辞,下令各队司务长做饭,8 时,又令军需长李和声发给士兵枪弹,以作起义的准备。蔡锷还在七十四标标本部召集刘存厚、雷飙、刘云峰等人开会,对起义部署作了具体安排,颁布了军令。但会议尚未结束,只见昆明城内大火冲天,情况发生了意外的变化。
原来,10 月 30 日晚 8 时余,昆明北校场七十三标第三营李鸿祥所部排长黄毓英等派兵抬子弹,作起义准备,被值日队官追究,情绪激昂的士兵开枪打死了北洋派军官唐元良和另外几个反动军官,于是起义提前 3 个多小时由基层发动起来。李根源等立即率领七十三标起义官兵攻破北门,进攻五华山和军械局,于是发生了“火光冲天”的战斗。
蔡锷见形势发生变化,知北校场义军提前行动,便当机立断,传令鸣号, 集合步、炮两标官长到七十四标标本部前,发表了简短的演说。他说:“满清专制数百年,纪纲不振,政以贿成,四万万同胞如坐涂炭。现在武昌首义, 四处响应,皆欲报除专制,复我民权,我辈军人何莫非国民一分子?与其被
疑缴械,徒手待戮,何如持此利器,同起义军,革命清廷,驱逐汉奸,复我山河,兴我汉室为愈耶!果能如此,诚汉族之荣、军界之光也!”步、炮两标官兵三呼“革命军万岁”,以示赞成。全体起义将士不约而同地拔出匕首, 刷地一下,把象征屈从于清朝的辫子割掉,一面面写着“汉”字的赤帜霎时竖了起来。蔡锷下令整队,出发攻城,以七十四标二营并炮队第一营为一纵队,往攻督署:七十四标一宫、炮队二营为另一纵队,占领五华山,进攻军械局;炮队第三营占领东、南两门。蔡锷亲自率领起义军迅速向城内推进。途中遇到奉命阻击的马标,蔡锷争取其中立,又迫使南门外的巡防营归顺起义军。他率七十四标和炮标进城,与七十三标配合,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重九之夜,昆明战斗异常激烈,义军官兵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令人可歌可泣。第二天黎明,朱德(当时升任七十四标二营所属连长)带的一队(连)士兵与另一队士兵一起,在炮火的掩护下,翻过高墙,攻入了云南总督衙门。第十九镇统制钟麟同当场被杀,总参议靳云鹏化装出逃。士兵们把伪装成苫力的云南总督李经羲从床底下拖出来,挥刀将其辫子割掉,把他押到蔡锷的指挥部,他见指挥这次起义的竟是平时最赏识的蔡锷,当场吓得昏厥过去。这次云南武装起义,宣告胜利。因起事时间为农历重阳节,故又称之为“重九起义”。
10 月 1 日,起义军按计划在五华山成立“大汉云南都督府”,推蔡锷为军都督。蔡锷执政后,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宣布了定国名为“中华国”,定国体为民主共和、民族平等、革命新政治、保障民权等 7 条纲领。他任用年轻的有志之士代替贪污腐败的县知事,在军队中也重视提拔青年军官,财政方面大力提倡节约。尤应一提的是蔡锷曾两次带头裁减薪金。由于云南全省安定,加上蔡锷采取一系列措施,1912 年,云南财政不仅没有发生赤字,反而节余近 20 万元。这在云南财政史上是罕见的。在教育、实业、交通等方面蔡锷也都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辛亥响应武昌起义后建立的各省政权中,云南都督府是比较有权威的。蔡锷当时也是满怀信心的, 他这时期写的两首诗,足以反映出他的这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