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武装起义的发动

同盟会成立以后,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在理论上区分了新旧爱国主义,而且一开始就把革命救国同武装斗争结合在一起。从兴中会成立后的第二年 10 月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开始,中国资产阶级中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他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斗争,直至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民国。在革命斗争中,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虽然遭受过无数次的失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始终坚持革命救国,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

从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起革命组织以后,他们就没有停止过武装起义的组织和发动,把爱国热情付诸行动。这些起义在 1904 年以前主要是兴中会发

起的 1895 年的广州起义和 1900 年的惠州起义。同盟会成立以后,武装起义也越来越多,比较著名的有:

1906 年在湘赣两省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爆发的大规模起义。

1907 年 5 月的饶平黄岗起义;6 月惠州七女湖起义;9 月的钦州、廉州防城起义;12 月的镇南关起义。

1908 年 3 月的钦州马笃山起义;4 月云南河口起义。

1910 年 2 月,广州新军起义。

1911 年 4 月,广州黄花岗起义。

另外还有光复会的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熊成基等于 1907、1908 年发

动的两次起义。

这些武装起义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而连遭失败,但革命党人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在革命斗争中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精神却是彪炳史册、永照后世的。

在这些爱国志士之中,孙中山是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伟大口号的, 他虽然遭到无数次失败和挫折,但勇赴国难、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信念始终未动摇过。

在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救国的壮举中,爱国志士,为“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矢志不渝地坚持斗争。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他们不气馁;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面前,他们不退缩;在敌人的严刑逼供面前,他们不屈服,充分表现了他们英勇牺牲、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在这些爱国志士的英雄事迹中,黄花岗起义的勇士们,尤其显得英雄壮烈。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的一次起义,是革命党人“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之最后一搏”,是历次起义中准备最充分, 投入的人力物力最多的一次。原想占领广州后,由黄兴、赵声分别率军出湖南、江西,会师于长江,几经波折,起义终于在 1911 年 4 月 27 日发动了。起义总指挥黄兴率领百余健儿,由小东营进攻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 他们放火烧了督署,转攻督练公所,途中与清兵发生激战。黄兴手足负伤, 仍率队且战且退,直到最后剩下他一个人,才躲入一家商店,忍着剧烈的疼痛,左右射击,消灭防营七八人后,化装出城。在起义中林觉民随黄兴攻督署,挥弹当先,直冲署内,腰部中弹倒地,又纵身跃起,杀敌多人,数处受伤,鲜血淋漓,终于力竭被俘。喻培伦身背一大束炸弹,左手握号筒,右手执枪,容貌威猛,在战斗中,一人当先,抛掷炸弹,敌人为之披靡。奋战一昼夜弹尽粮绝,突围被捕,被俘后仍大义凛然,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喻培伦说:“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李德山就义时豪迈地表示: “大丈夫为国捐躯,分内事也。”饶辅臣烈士被捕后惨遭酷刑,最后英勇牺牲。事后 72 具烈士尸体被收葬在黄花岗,因此称这次起义为“黄花岗起义”。其实在这次起义中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远非这些。

在革命救国的壮举中,华侨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为革命捐助了巨额经费,仅黄花岗之役,就募集了 18 万余元的巨款。许多华侨为革命捐款,不惜倾家荡产。除了邓荫南、李卓铎外,还有华侨资本家林受之倾家捐助,致使子女因而成为佣工;谭德栋“为国而毁家”;肖竹琦为了支持黄花岗起义, 也把他的田产全部售出。更可宝贵的是华侨中干苦力的,尽管生活困难,也倾其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献。

广大爱国华侨不仅慷慨解囊、资助经费,还有不少人亲临战场,参加武装起义,把鲜血洒在祖国的土地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三分之一是爱国华侨。他们有的很早就从事革命工作,如南洋华侨李炳辉,很早加入同盟会,热心宣传革命,他虽身在国外,“而救国之志,未尝一日去诸怀”,在黄花岗起义中英勇献身。越南华侨罗联,在黄花岗起义中不幸被捕,临刑前高呼“中国非革命无以救亡,望后起者努力前进,勿气馁。”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爱国传统,中华儿女即使身在天涯海角,孤身漂流海外,也念念不忘中华民族这块热土。广大华侨的爱国事迹,便是一种见证。孙中山曾以“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盛赞海外华侨在革命中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