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

——冯如

1909 年 9 月 22 日,在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机场的上空,有一位青年驾驶

着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飞机,翱翔了 2600 多英尺后安全降落。次日,《加利福尼亚美国人民报》上出现了一条醒目的标题:“华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 此事曾在欧美国家引起很大的震动,赞叹和羡慕之声亦随之四起。这位为中华民族争得光荣的青年,就是旅美华人冯如,那时他年仅 26 岁,正值青春年华之时。

冯如(1883—1912),原名九如,号鼎三,1883 年 12 月 15 日出生于广

东省思平县牛江区杏圃村。父亲务农,家境贫苦,冯如有 4 个哥哥,但都先后夭折。家里只剩下他一个男孩,故父母爱之甚切。

冯如从小就很聪明,读书的时候,经常名列前茅,深得教师的喜爱。他喜欢自己动手,模仿近代机械的式样制造一些模型。例如用火柴盒制作轮船等物,做得很用心,模型也非常的逼真,常常博得乡人的称赞。

长到 12 岁时,由于生活所迫,冯如由一位表亲带往海外谋生。小小的年纪就离开故土乡人,远涉重洋,飘泊到美国旧金山。抵达美国后,人地生疏, 幸好那里的华侨多,在他们的热情帮助下,冯如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耶酥教会当勤杂工和机械工。

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低下,华侨普遍遭到歧视和种种的剥削,冯如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并没有向环境屈服,白天做完工作后,晚上还坚持到夜校补习英语,这样过了一个时期,他的英语有了相当的基础。

冯如看到当时美国的制造业发达,就立志苦学工程技术,他曾经对人说: “国家要富强,必须工业发展,而工业之中,尤以机器的制造最为重要。今天中国贫穷落后,要帮助祖国工业的发展。必须学习机器的制造技术。但是当时旧金山所在的加利福尼亚洲,是美国排华较激烈的一个地区,冯如找不到适当的机会学习这方面的工艺。

1906 年,他几经周折,才托人介绍到美国东部的纽约,进了工厂做工。从此他一面做工,一面学习,孜孜不倦地刻苦地钻研了几年,掌握了不少的机械制造技术,在机械学和电学方面,都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他除了熟练地通晓当时的 30 几种机械的原理和制造技术外,还独出心裁地制作了两种新式的机器——抽水机和打桩机,受到人们欢迎,得到普遍采用。特别是他制成的无线电电报机,能发能收,效能灵敏准确。当时无线通讯问世还不太久, 他就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很难得的。

1904 年,冯如从纽约回到旧金山,一些华侨青年慕名前来向他学习,他就收了广东同乡朱竹泉、朱兆槐和司徒碧等为徒,热心传授技术。这时(1903) 离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已有 3 年,各国虽然不乏研究飞机制造和飞行技术的人,但总的来说,整个航空技术尚处于襁褓阶段,大家都在摸索之中。冯如预见到飞机的军事价值,就萌发了制造飞机的念头。当时正值日本和帝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发生战争结束不久,冯如目睹帝国主义蹂躏祖国东北的领土,同胞遭殃,愤慨万分。他对同伴说:“日俄战争给中国造成的灾难太大了。”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竞相争斗的时期,飞机是国防不可缺少的武器,他的功效比军舰大,耗资数百万元去制造一艘军舰,不如用这钱制造几百架飞机。假如中国能有千百架飞机,分守各个港口要塞,就足以防御

列强的侵略了。为此,他曾誓言:“我听说兵器中最厉害的莫过于飞机,誓必身为之竭,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无宁死。”他下定决心,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制造飞机。

冯如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不久他带领徒弟潜心钻研飞机制造及飞行技术。他们踏遍旧金山的图书馆和书店,收集有关的滑翔、飞行技术,以及飞机、滑翔机结构资料,并且先研制飞机的模型。要从模型制飞机,进行飞行试验,必须有一笔相当的资金,冯如自己是拿不出这一笔钱的,幸好旧金山是华侨聚集的地方。冯如带着飞机的模型,到侨胞之中,宣传制造飞机抗击列强侵略的重要,平日华侨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压迫,爱国之心早已蕴藏胸中, 听到制造飞机可以救国,都纷纷出钱支持。于是冯如在侨胞们的帮助之下, 组建了一个“广东机器制造公司”,招集股本,初步筹集到约 1000 美元的资金,准备制造飞机。

在广东制造机器公司的招优股简章里规定,这个公司要在美国以东的奥克兰市设立一个制造厂,制造两架飞机,待飞机飞行成功以后,再扩大招集股本,迁回祖国,择地设厂,或者兼造各种机器。这个公司由冯如担任总机器师。

1907 年,冯如在华侨资助之下,在奥克兰租厂开工,开始制造飞机。次年,制出第一架飞机,运往达林可市的麦园试飞,但没有成功。正在这个时候,冯如在奥克兰的工厂又失火被焚,所有的设备都付之一炬。冯如受到双重打击,但并不灰心,他立即因陋就简地在麦园就地支起棚屋,继续制造, 又遭到多次失败。

冯如等人在每次失败后总是细心地分析失败的原因,再接再厉。经过好几次大改进,1909 年 2 月,又制出一架新机。冯如兴致勃勃地进行试飞,但只上升了几丈高,忽然失控坠地撞毁,幸好人未受伤。

这时,原来凑集起来的资金已经耗费十之八九。股东们见飞机屡次失败, 逐渐失去了信心,不愿再投资本。同时,冯如的父母也因思子心切,万里投书,催他回国,他在此处境十分困难的时刻,不愿事业半途而废,毅然宣称: “飞机不成,誓不返国。”

冯如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学徒们节衣缩食,凑出最后的一点钱作为制造飞机的费用,并特别注意研究飞机在飞行中的平衡和操纵的问题。有一次,他偶看到一只老鹰自由翱翔,他细心地注意它的飞行姿态和两翼伸展的情况。回来以后,又向领居借白鸽一只,仔细地用尺测量了它的身躯和两翼的长度,计算了二者间的比例,从这里得到了启发。他兴奋地对学徒说:“这下飞机有成功地希望了。”于是他进一步改进了飞机的设计,并加紧制造。

冯如等人经过二、三年的刻苦钻研和顽强劳动,经过大小十几次的修改, 终于制成了一架真机翼、方向舵、螺旋桨和内燃机等大小零部件全都是由自己制造的莱特式飞机。1909 年 2 月 22 日,冯如满怀信心驾驶这架飞机,顺利地升入旧金山奥克兰机场的天空,展翼翱翔了 804.7 米,然后安全地降落到地面。这是海外的炎黄子孙第一次驾驶着自制的飞机所作的成功的试飞。它的航程比美国莱特兄弟 1903 年首次试飞的 259.7 米超出两倍。在海外奔走革命的孙中山先生这时正好在美国,也到场参观了试飞表演,他对冯如的成功及其奋发图强的精神表示称赞和鼓励。他紧握冯如的手感慨地说:“吾国大有人矣!”他为海外华侨有这样的人才感到高兴。次日,《加利福尼亚美国人民报》即以“华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为题,报道了冯如这次的试

飞经过和今后改进飞机的计划。

冯如受到这样的鼓舞,股东们也继续投资支持,于是他又不断地改进飞机的结构,使其性能逐渐提高。1910 年,经过 10 多次试飞,飞机的性能又逐渐提高了不少。正好这年 10 月国际飞行协会在旧金山举行飞行竞赛大会, 冯如带着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新飞机参加比赛。以比赛中,他的飞机的飞行高度达 210 米,速度每小时达 105 公里,沿着海湾飞的距离约 32 公里,一举夺得桂冠。前往参加的华侨无不感到扬眉吐气,他们围在冯如的周围,久久不肯离去。美国报纸和华侨各报一时竞相载文,予以好评,国际飞机协会发给冯如优等证书。冯如再次为华侨,也为中华民族早期世界航空史上赢得了声誉。

冯如制造飞机成功以后,誉满海外。美国有人想用重金聘请他教授飞机技术,为美国效力。但是冯如一直想把自己的技术献给祖国,不愿在国外成名立业。他说:“我不能忘记祖国。我衷心地希望把自己菲薄的才能贡献给祖国。”于是他谢绝了美国人的邀请,决计返回祖国。

1911 年 3 月 22 日,冯如带领他的三名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碧)

坐船回到了阔别 16 年的家乡。冯如回国的时候带回两架自己制造的飞机, 其中的一架翼展为 8.9 米,弦长 1.37 米,使用功率为 30 马力的汽油发动机,螺旋桨的转速为每分钟 1200 转,另一架则装有功率为 75 马力的发动

机。4 月 8 日(“黄花岗起义”前 19 天),冯如则自家乡探亲来到广州,就赶到市郊燕塘试演飞行。此事不仅在广州,就是在全国也都是件新鲜事儿。广州全城,万人空巷,不论清朝官吏还是老百姓都去观看。

不久,冯如将在国外筹建的广东机器制造公司迁回祖国,在广州郊区择地设厂,从事机器和飞机的制造,并将这个公司改名为“广东飞行器公司”。这个公司的合约写明它的宗旨是为了“壮国体,挽利权”。这是我国以私人资本创办的第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公司迁回国后,制造飞机的物质条件较差, 但冯如就地取材,使用我国盛产的木、竹等材料进行制造,克服了材料的困难,为航空事业开辟一条取材的新途径。

这年 10 月,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宣告独立,拥护共和,响应推翻清王朝。

11 月 9 日,广州光复。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冯如认清自己前进的方向,毅然参加广东革命军,被任命为陆军飞机长。冯如立即出来组织北伐飞机侦察队, 准备献身于革命事业。后来因为“南北统一”,这个计划也就没有实现。

1912 年 8 月,冯如为了提倡飞机制造,在人民群众中普及航空知识,呈

请广东革命军政府批准于 25 日上午 11 时,在广州市郊燕塘举行飞行表演。这一天,天气晴朗,闻讯来参观的人很多。冯如头戴装着风镜的飞行帽,脚蹬一双长筒靴。起飞以前,他先向来宾们详细地介绍了飞机制经过和飞机性能等情况,接着就驾机凌空而起,朝东朝方向飞去。飞机越飞越高。距离也飞过了大约 5 公里。飞行中,飞行操纵灵活,翱翔自如,沿途观者人头攒动掌声不绝。但是,冯如驾驶的这架飞机自从运回国内后,在燕塘已闲置了一年多,有些机件已经生锈。冯如想让飞机飞的更高一些操纵时用力过猛,机身急剧上升,头高尾低,失去平衡,动荡得很厉害,终于失控下坠。掉到地面以后,冯如的头、胸、股各部都受了重伤。红十字会紧急抢救,但由于药品的不足,这天又适逢星期日,陆军医生外出,终于赶治不及。临终前冯如嘱咐他的助手们:‘我死了以后,他们不要为这件事故而丧失前进的信心。要知道,飞行中的牺牲总是难免的⋯⋯”

冯如牺牲时仅仅 29 岁。

9 月 24 日,广东各界人士在冯如坠机牺牲的地方召开了追悼大会,以表达对这位中国飞行先驱的悼念。广东革命军政府决定按“从优照少将阵例” 给冯如以挽恤。孙中山先生特别嘱咐将冯如安葬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左侧,让这位爱国华侨科学家的忠魂,永远伴随着革命党人的英灵,教育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