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革命组织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派在大力开展革命宣传的同时,还积极建立革命组织,这些革命组织大都以爱国为宗旨。这些组织一建立就把革命同爱国联系在一起了。

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名为“兴中会”的组织,这是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爱国革命组织。在其章程中说:“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及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对中国处境表示深切忧虑,斥责了清统治者的误国。明确提出立会的宗旨是“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创兴是会以民志而扶国宗。”表明了孙中山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

兴中会成立以后,随着知识界中革命思潮的发展,出现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革命团体,比较著名的有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

1903 年,留日学生在日本组织了一个爱国组织——“拒俄义勇队”,他们除在日本活动外,还积极派人回国进行革命工作,华兴会便是由被派遣回湖南活动的黄兴发起组织的,成立于 1904 年 2 月,主要领导是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光复会(1904 年冬)是由留日学生龚宝铨等推动的,主持中国教

育会的蔡元培被推为会长。

科学补习所是 1904 年 7 月由湖北革命人士刘静庵、吕大森等在武汉成立的革命团体,主要在军队中开展工作。1904 年前后,各地还陆续成立其他一些小的革命团体,如上海、福建的学生会,江西的自强会,安徽的武毅会等。

华兴会、光复会及其他革命团体,构成成份很复杂,但领导人和主要成份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团体一般规模比较小,处于秘密状态,还没有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活动范围也很有限。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它们的最高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小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的发展,他们活动的地区也很快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

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爱国运动的高涨,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政党领导这次革命。而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分散活动、力量不够集中,行动无法统一,日益显得不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这时同盟会便应运而生。

1905 年夏天,根据革命形势的要求,孙中山倡议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和其他革命团体,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以领导全国的革命运动。于是在 1905 年 7 月 30 日,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各革命团体负责人,在东京集会,决定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同盟会”。8 月 20 日,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总部设在东京,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并在国内外许多地方设立支部。

尽管同盟会内部有分歧,思想也复杂,是一个比较分散的联盟,但它的成立还是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明确纲领、有组织机构的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力量日渐壮大,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爱国热潮及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