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教育救国

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以及外国侵略势力所造成的灾难,激起了人民群众走上反抗的道路。鸦片战争后 10 年左右的时间,爆发了震撼世界的太平天国革命,并定都南京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随后,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在教育方面,确定了新的方针政策,改革了教育内容,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把教育作为推动革命,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

天京事变后,洪仁玕总理朝政,他向洪秀全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

—《资政新篇》,建议仿效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项制度和政策,把中国建议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几方面的设想:

第一,《资政新篇》提出,改革内政首先应该注意对人的教育,即改变人的思想面貌和道德行为。他针对当时存在分散、离心的倾向,指出“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帮欺”,反对“结党联盟”,强调要“自大至小, 由上而下,权归于一”。要求领导者“亲身以倡之,真心以践之”,以改变当时存在的“骄奢之习”,就是用新的道德观念来教育人民,规范人民的行动,改造人的精神面貌。

第二,《资政新篇》提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改变当时“不务实学,专事浮文”的落后的教育状况。主张用“火船、火车、钟表、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地球”等近代科学成就,去“开人之蒙蔽以慰其心”,“以个人之智慧以善其行”,企图把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引进学校。

第三,《资政新篇》提出,建立新的教育机构,改革旧教育制度,提出“文以纪实”,“言贵从心”的主张,反对封建贵族式的“古典之言”,提倡“切实明透、使人一目了然”的浅明文体;奖励人民开设“学馆”,以教育青年一代;设“士民公会”,以兴办教育;建立“跛盲聋哑院”,“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办“鳏寡孤独院”,“生则教以诗书各法,

死则怜而葬之。”并且主张“凡外国人技艺精巧”者,在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条件下,准许传授科学知识,“教导我民”。1860 年容闳(1828~1912 年) 向洪仁玕建议:一、建立武备学校;二、建设海军学校;三、颁定各级学校制度;四、设立各种实业学校。深得洪仁玕的赞赏。

洪仁玕的这些建议,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超过了同时代的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不仅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若干有关政策。他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具有启迪的作用。由此可见,太平天国后期是企图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业建立新的教育体系的。但是由于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尚未形成,客观上缺乏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再加上戎马倥偬,没有力量致力教育建设,所以,许多主张没有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