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脑

社会高智能结构的形成,需要进行智力开发。智力开发还应该包括人工智力的开发。智力的一次开发可以通过教育,智力的二次开发是通过实践, 智力的三次开发则是通过人工智能,也就是利用知识工程建造专家系统。人的智力水平通过智力的不断地开发而不断地提高,从而提高社会智力的水平。

人脑还有很大的潜能未被开发利用,而脑的可塑性又主要在婴幼期,故智力的早期开发尤为重要。婴幼儿的脑是快速生长、发育的脑,3 岁孩子的脑重已相当于成年人的 70%~80%,在这一时期极易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一个极端的反例,就是狼孩不会说话,即使他长大一些回到人群还要像狼一样用四条腿走路。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在婴幼期都有一次遗传赐予的智力飞跃的机会,只要及早注意教育,进行智力的早期开发,加强环境刺激,塑造脑的微观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智商,甚至成为“超常的神童”。这可称之为“脑的塑造工程”,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改造脑”。否则,依其自然成长,脑会自然定型。对脑培育,会改变脑的自然定型,是对“自然定型”的改造,对发挥人的智力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种“改造”依然是智力自然进化过程,从“改造”脑发育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入手,不会根本改变脑内的微观结构,也就不会使人的智力发生巨大的飞跃。总的来说,智力的自然进化是极其缓慢的,乃至很难觉察。近百年来,随着经济成倍成倍地增长,从整体上看,人的智商究竟提高多少, 谁能说清楚?有人认为,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因为环境也随着经济增长而日益受到污染,这种污染阻碍智力进化。

与此相反,机器智能发展的速度比人快得多,人类的智力受到机器越来越激烈的挑战,更迫切需要实现智力的人工进化,改造脑的内部结构。毕竟

内困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不论外部环境多么好,早期教育多么灵,也不例外。

近年来,人们对名人脑的研究说明,名人脑与常人脑确有不同之处,但不是脑量。帽子的尺寸不是衡量才华的标准。科学家的头脑不是最重的。俄罗斯形态学家瓦基姆·兹沃雷金曾提出一种假设:名人的大脑与众不同之处, 大部分在于细小变化的配合。后来证明,有绝对听辨力的音乐家的大脑听力表层的第四层比常人的厚 2 倍,画家的视觉表层的第四层也比常人的厚。这就说明,脑的有关表层层次的厚度,以及支持结构的配合,是名人大脑的物质基础。这一点,通过艺术家大脑模型的模拟也得到证实。艺术家需要视觉的感应力、敏锐的目光、高倍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有力的手法。要把这一切都调动起来,则需要 26~28 种因素的配合,而这些因素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只有这种配合是成就名人的基础,这是任何教育无法代替的。换言之,教育不是万能的。

毕竟名人脑和天才脑是少数,如果将常人脑改造成“超常脑”,一般人的智力就会真的超常发展。这是幻想吗?既然可以用基因工程改变物种,为什么不能用基因工程改造人脑呢?美国科学家鲁德博士说:“使用基因移植技术,可使某种动物性质在短时间内的改变,等于它几百万年的发展。”人也是动物,经过几百万年的自然进化才有了现在这个样子,再也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了。我们同样需要采用基因技术改造我们自己,使人类本身在短期内改变,包括改变脑的结构,迅速提高智力,实现智力的人工进化。同样可以设想,这种在短时间内的改变,等于人类几百万年的发展,人的智力又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智力的人工进化,就其发展速度之快,智能水平之高,一定会使高智能机器人望尘莫及。

在人类之中,除了天才、常人之外,尚有不少弱智人。这些弱智人,常常与遗传基因有关,仅凭教育是不能够改变的,更需基因治疗。需要用正常基因引入细胞来置换缺陷基因,才能治愈由缺陷基因导致智力低下的遗传病。否则,智能社会就不能称之为高智社会。高智与低智是矛盾的,弱智在高智结构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必须采用基因治疗,根除智力低下的遗传病。同时,对其他脑疾病还可采用“脑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例如, 将胎儿神经细胞移植到人脑,用来治疗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等。

“脑移植”是对病脑的改造,将脑病治愈。如果“脑移植”用来对常人脑的改造,不是也可以发展智力吗?很有可能,即用天才脑的胚胎细胞植人常人大脑,使之天才化,甚至变成天才脑。

人脑经过改造,再与教育相结合,通过实践再开发,并与智能机相结合, 实现智力放大,必然会出现超高智能的新人——高智人。

高智人是全新的人,想必与我们有所不同。这应归功于基因工程。它使人类能掌握自己的进化,实现智力的人工进化,创造出一代新人种,可以与任何新物种在进化的道路上展开对抗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