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

我们现在正处于从信息时代到智能时代的入口处,21 世纪便是高智能时代,也是高智力竞争的时代。

在高智能时代,高科技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各国竟相开发高技术, 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冷战之后的时代是经济竞争的时代,和平、竞争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而主流之主流是高竞争,是经济竞争,是高科技竞争,是高智力与高人才的竞争。如果说还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那将是经济大战,智力大战。不会有绝对的和平与平稳的发展,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 没有发展也不可能和平共处。只有当社会智力达到高度理智的水平,才可能摆脱动物式的生存竞争,不以武力求生存,而以智力谋发展。于是以谋发展的智力竞争取代生存竞争,人类将最终脱离动物界,但是,却一天也离不开智力竞争。正是高智力竞争,推动智能社会的进步。

在智能时代来临之际,我们要面向世界,世界潮流是智能革命;我们要面向未来,未来社会是智能社会;我们要面向现代化,现代化趋势是智能化。从现在到未来,从中国到世界,从科技到社会,从改革到建设,都需要有面向智能时代的发展战略的新观念,采取智能战略。

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半工业化国家,处于前工业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谈论智能革命,是不是太遥远了?

我们的社会是山药蛋与原子弹并存的社会,是算盘与计算机并存的社会,也是困难与希望并存的社会。因此,我们应该看到智能革命现实可能的前景及其历史必然性,作出超前的智能决策,选择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智能选择必然是以信息化为主导、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工业现代化为支柱、智能化为方向的“一元主导、多元复合”的新模式。所谓一元主导,就是以信息化一元作为主导力量推动多元发展;所谓多元复合,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智能化三元在内,其中每一元在现代化建设中都分别发挥自己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支柱和方向的作用,同时信息化也要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现在就着手创造未来。

新模式表明,不再走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但也不跳过工业化而直入信息化。然而托夫勒认为,传统工业是“夕阳产业”,将被第三次浪潮淘汰。基于这一观点,他提出,不是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多个发展阶段,一些发展中的国家能从第一次浪潮的农业社会不经过第二次浪潮的大规模工业化社会,直接进入第三次浪潮高度文明的多样化的信息社会。他不仅认为可以跳过工业化,而且认为我国重视农业发展是从“第二次浪潮”退回到“第一次浪潮”。按照他的逻辑,一不发展农业,二要跳过工业化,那么我们吃什么,用什么?不能生存还能发展吗?故“浪潮模式”不可取。

中国是 12 亿人口的大国,“民以食为天”,首先要重视农业的发展,但不是回到“第一次浪潮”,而是要用高技术改造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就目前来说,主要还是依靠常规技术,推广先进技术,甚至不排除低技术的应用,但高技术要发挥先导作用。我们也不认为传统工业是“夕阳产业”应予以淘汰,而是要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之“朝阳发展”。实现工业现代化,并不是“第二次浪潮”所说的那种老式的工业化,而是采取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补共进的新模式。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基础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就失去基础:而农业没有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支持,

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乃至工厂化。工业是第二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工业化不仅支持农业现代化,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特别是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等工业又是支柱之支柱,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迫切需要振兴这些支柱产业,使之能真正发挥支柱作用。而这些支柱产业的振兴,又依赖于信息电子技术的发展,需要用信息电子技术对传统的支柱产业进行改造,使之现代化,实现机电一体化、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推动经济信息化。所以,信息化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光纤通讯与计算机通讯、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加速了信息化的进程。我国正在铺设光缆信息大道,建设“三金工程”乃至“十金工程”,深圳还要兴建宽带高速信息网络示范工程,大学科研网已经开通, “电脑”悄悄进入家庭,一个全面信息化的浪潮即将到来。

由此可见,不跳过工业化也可同时推进信息化。然而,这不是说在技术上不可跳跃发展。我国新建信息主干道采用光纤而不沿用铜线就是一种跳跃,采用数字电话而不沿用模拟电话也是一种跳跃。同样,在工业化过程中也要跳跃发展,要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诸如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特别是“863 计划”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在国际上获得“大学领先奖”和“工业领先奖”,已在 16 个国有大中型工厂中应用,并向 10 个省市

60 家企业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补共进,使工业化达到现代化水平,发展到高级阶段。此时,高度工业化和信息化二位一体,从而实现信息化,走向智能化。总之,现时代的工业化如不伴之信息化,便不会有现代化。同样,信息化如不向智能化发展,就赶不上现代化的新潮流。信息化一方面与高度工业化融于一体,另一方面高度信息化又与初级智能化融于一体。所以我们说,信息一元主导、多元复合模式,要以智能化为方向。也就是说,这一模式是通向智能社会的模式。这一模式是动态的,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补共进的过程而发展。这一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改变复合关系,变更信息化的主导地位,逐步使智能化处于主导地位,形成新的多元复合模式,即智能化一元主导、多元复合模式。这种可变一元主导、多元复合模式,可用太极图大致描绘,我们称之谓“中国发展的太极模式”,见图 4。

我们用太极图中的阴阳二元(喻称阴阳二鱼)分别代表信息化(左侧竖线区,喻称“信息鱼”)和工业化(右侧横线区,喻称“工业鱼”)。“信息鱼”的头部(上端小圆)代表智能化,象征着智能化的方向;“工业鱼” 朝下的头部(下端小圆),表示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鱼眼 E 表示现代化农业的核心产业——生态农业、农业生物工程。两条“鱼”的交互游动,意味着信息化与工业化互补共进,而且是按顺时针方向,具有历时性的动态过程。“信息鱼”争上游,有明确的智能化方向,表示信息化的主导作用。鱼眼 I 表示智能化的核心产业——智能产业,引导和带动智能化的发展。当信息化与工业化互补共进形成一体化时,两条“鱼”的分界线(反 S 形的虚线)即会消失,但不意味着第二产业的消失,只是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大优化,新兴产业应运而生,实现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和高技术产业化。大圆中心和两小圆相切处的 H 就是表示高技术的核心作用和伞形辐射作用,成为复合系统的动力源,推动系统的演化,使系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信息化主导的系统演化为智能化主导的系统。整个大圆表示由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诸元组成的复合的系统。这个系统不是封闭的,圆周的边界是模糊的,

表示系统与周围外界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系统是开放的。系统的外界环境既有信息资源,又有物质资源,还有更重要的智力资源,使系统具有强大的活力。

一元主导、多元复合的太极模式仅仅是一种模式,并非古代太极的现代翻版,只是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这个太极模式中,阴阳二鱼之间分界线不是“S”形,而是反“S”形,而且是用虚线表示的,意味着信息化与工业化易于融合。两鱼顺时针方向游动,表示系统是随着时间发展的。否则,逆时而动,系统便是退化的,故不采用“S”形。我们用系统观诠释太极模式,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尝试,展现西方文明与东方智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