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天堂:网络时代

“互联网络在横扫计算大地”,“使传统客户到网络的天堂中去”,21 世纪“网络变成了公司的生命线和商业的主要手段”。这是美国《商业周刊》对蓝色巨人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实施“以网络为中心”的战略的评价。这种战略转变是为了迎接“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络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标志。

互联网络(Itemet)最早诞生于美国。它是在 1969 年美国国防部所属计算机实验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80 年代,网络的用户扩展到科研、教育、商业和公共服务领域,进而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总汇。1995 年,互联网络火爆,扩大到 155 个国家和地区,用户 4000 万,每月以

15%的速度增长;1996 年用户已达 6000 万。到本世纪末用户可增至 2 亿。加入互联网络的用户,像教徒朝圣似地踊跃。网络就是圣地,好比天堂。

在这里,学者可取经,商人能发财,孩子玩游戏,罪犯逮不着。你想逮罪犯吗?每台电脑配备 1 名警察。这里是最大的自由市场,自由!自由!自由! 无节制地自由。这里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天地。在这里,既能展现才智,大显身手;又可随心所欲,侵犯隐私。在这里,绿色、白色、黑色、黄色,各色俱全。在这里,从暴力到色情,从黑客到信息恐怖分子,无所不有。这就是自由的天堂,不受控制的虚拟社会。

互联网络究竟应该自由到何种程度?人们正在思考。美国有人用霍桑(美国 19 世纪作家)的观念来看互联网络。

据霍桑的观念,美国先驱者创建成功的殖民地是依靠优先建造两个东西:一个是教堂,一个是监狱,象征着人性高低的本质。这个政策的结果是, 社会上文明化了的成员能在免于伤害的环境中追求他们信仰的制度。如果打算把霍桑的观念应用于新的全球所有物互联网络的话,还需要建造这两种重要的建筑物吗?互联网络没有教堂,也没有监狱。政府将不得不对今天放任

自流的——并且是危险的——互联网络实行某些控制,这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互联网络,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是一个活生生的“信息社会”

——虚拟社会。人是通过信息流进入这个社会进行活动的,并非是人体的直接介人,而这些活动确实又是社会性的,如学术交流、商品交易、多媒体娱乐等,所以是虚拟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有虚拟市场、虚拟医院、虚拟旅游、虚拟犯罪⋯⋯有人旅游,有人犯罪⋯⋯这正是现实社会的写照。

虚拟市场 通过网络购物,你可以浏览网络商店(商家在网上开设的) 展示的多种产品,并获得价格表、产品说明书等其他信息,据此选购自己喜爱的商品;但你不能从网上取走任何一种真实的商品,网络商店根本就没有真实的商品。IBM 已在网上开辟一个在线商业街,零售商用自己的个人电脑在网上开设自己的商店,顾客通过网络用信用卡购物。同样,网上没有真实的商品。这就是虚拟市场。

虚拟医院 提供有关卫生方面的官方机构、官方文献、病毒、疾病、药物和制药的信息,有些地方还能提供医疗服务,提供远程诊治。美国某医科大学在互联网络上建立了虚拟医院系统,它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地提供各种医疗信息、资料,并解答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向实习医生和护士提供远程学习的机会。在这里,用户可以查阅到有关癌症、肺病、卫生保健、儿科、妇科、神经科、口腔科、放射线科等方面详尽的资料,方便简捷。

虚拟伦敦 这是伦敦在互联网络上制作的虚拟旅游项目,用来介绍本地风景,招揽游客。人们在网上随着虚拟伦敦的引导,畅游伦敦的名胜古迹。虚拟犯罪 在网络空间中已经出现了股票和债券诈骗活动——出现在

市场中的股票和债券在短时间内被人频频倒手,然后就不声不响地消失了。尽管网络中这些股票和债券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有电子脉冲是真实的,但它毕竟被人骗走了。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制作真真假假、真假难分的情境。计算机的三维空间技术已被运用于电影的制作。因此,这种技术是能把你带进天堂的,圆了你上天堂的梦。天堂也不太平,“黑客”(是英文“Hacker”的音译,原意为热衷于电脑程序设计者)也会作弄你,使你一梦惊醒,依然回到人间,发现天堂也是虚拟的,处于是与不是之间。

网络近乎神话,神话也能变为现实,但要等待。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葛鲁夫在论及新生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络前景时,看到需要若干年才会有足够的容量或带宽将多媒体互联网络带给大众。他认为,互联网络的神话要有充分的带宽才能实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混合应用是我们将用来克服现有可用带宽限制的法宝。他相信,混合应用将使 PC(个人计算机)强化为一种通讯工具,能取代电视机、电话及 500 美元的网络计算机。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也说 NC(网络计算机)不可能取代 PC,强调 PC 将进一步发展。

网络究竟是什么?有一种观点认为,“网络即是计算机”。这是一种新的设计思想,网络计算机(NC)就是它的体现,通过 NC 将网络与计算机连成一体。“计算机亦即网络”,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互联网络和网中网的环球网(www)及其浏览器,为 NC 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环境。

环球网络是建立在互联网络基础上的一个子网,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 “自动查询”功能是它的一大特点。用户作为客户方,只需在自己计算机上运行称为“浏览器”的环球网软件,软件系统就会根据用户查询条件自动到

全球各地的环球网服务器上查找信息,实现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由于环球网软件给用户提供了友好的信息查询界面,隐含了对一些操作细节和对计算机域名、互联网络协议(IP)地址、密码等数据的记忆要求,因此用户不需精通计算机网络就能熟练地使用浏览器观看查询结果。日本电话公司已开发出可显示日文和中文的环球网系统。

环球网的发展,有可能使电脑不再需要硬盘,你可以把网络当成存储介质;家用电脑也不用安装软件,你可以通过你的服务提供者从网上直接取用最新版本的软件。这种被称为“空壳电脑”的就是网络计算机(NC),可与电视机连接。NC 价格便宜(500 美元),使用方便,类似“傻瓜相机”那种大路货。苹果公司已推出“牛顿”2.0 计算机。NC 免除了你不断为电脑的升级换代而操心。386—486—586—P6⋯⋯何时到头?刚用就要丢弃,电脑垃圾也要爆炸!显然,NT 是对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霸主地位的挑战。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则支持 NC,该公司总裁格斯特纳认为,先进的通信技术改变了计算机本身的模式。既然有了先进通讯网络,人们开始想到,为何不把应用系统、数据、存储器,甚至部分处理工作都放到网上去呢! 这样,终端用户的负担不就减轻了吗?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NC 的概念应运而生。

固然 PC 与 NC 之争,具有商战性质。然而不能不看到,历史总是这样出现的,当一件产品或一种技术取得巨大成功的那一刻,也就隐藏着它消亡的开始。70 年代的大型计算机和 80 年代的小型计算机,让位于个人电脑,就是一例。现在轮到谁?谁来坐庄?这不是说 NC 完全代替 PC,正如 PC 不能完全代替大型计算机一样,而是“信息世界的重心在转移”:第 1 次重心是大

型机,第 2 次重心是小型机,第 3 次重心是个人电脑,现在是第 4 次重心转向⋯⋯历史的教训不能不记取,当苹果公司高傲地获胜之时,也就同时撒下失败的种子。IBM 又何尝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在,这两个公司和太阳公司同在一条战线上,与英特尔和微软公司为网络展开一场争夺战。别忘了,后者已经到达成功的顶峰。究竟是“成功为失败之母”,还是“失败为成功之母”?让历史去评判吧,历史有自己的辩证法。

正当 PC 与 NC 激战之时,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BC 从夹击中跳出来, 另辟蹊径。北京联想集团与台湾宏碁电脑集团在推出全民电脑“双子星”之后,又提出 BC(BasicC0mputer——基础电脑)的新概念,以“适用、够用、好用”为原则,使普通用户既摆脱 PC 不断升级的困境,又不致像 NC 那样把自己的秘密完全裸露于网上,制造一种品质优良、经济适用的大众电脑,为“全民电脑”热点把火、为进入网络时代开绿灯,带动计算机产业发展,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