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高速公路:网络革命

随着计算机向智能机发展、机器人向智能机器人发展,信息网络也向智能网络发展,实现网络革命。所以,高速信息网络必然要向高速智能网络发展,也就是信息高速公路要发展为智能高速公路。

人们以为,开通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流畅通无阻,就不会发生信息爆炸。恰恰相反,世界各地、千家万户都把五花八门的、形形色色的信息送到网上, 必然引发信息大爆炸。

在高速信息网上,影视频道可能不止 500 个,你选择哪一个?又怎样选择?电子报刊几万种,你看哪一种?选择哪一篇?会不会遗漏了你最需要的、最重要的信息?你也可能被千奇百怪的电子游戏吸引住,乃至整天在网上漫游,直至进入梦乡⋯⋯总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面临着种种选择,而又无法选择。这时,你不是处在十字路口,而是处在万条路口,你走哪条路? 可能的选择越多,最优的机会越小。

这是为什么?不妨再以下棋为例,稍作说明。不过,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却可以消除一些误解。国际象棋有 10120 的可能选择,要想穷尽所有的选择,选最优的一步,人做不到,高速计算机也做不到。即使用每秒运算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也需要 10101 年。除非地球毁灭了。“超级大脑”还在运转, 才有可能找到这一步。然而,作者却看到过一篇文章,硬说“人做不到,计算机能做到”。这是科学幻想,还是白日做梦?让我们看看这两者的区别。

英国著名的科幻作家克拉克曾在他的科幻小说《超级大脑》中,细腻地描述了一台叫“哈尔”的超级计算机,它能运用自如地根据预定任务熟练地操纵着一艘宇宙飞船在太空航行,使飞船在它的监视和控制下平稳而灵敏地进行着科学实验。它具有人脑的功能,遇事不慌,沉着冷静,运用它的“超级大脑”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飞船在宇宙中自由翱翔⋯⋯

克拉克的“超级大脑”在当时是科学幻想,今天已基本上变为现实,用无人宇宙飞行器进行科学探测,已不罕见。至于机器的“独立思考”还需进一步探索。即使“超级大脑”能思维,它仍然不能在可容许的时间内从 10120 的可能选择中。选出最优的。这类问题叫做“组合爆炸”,是一种指数爆炸。这类问题是问题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机器的类型无关。如果给“超级大脑”

足够长的时间,长到地球毁灭之后,它还在运转,最终也能选出最优。这是理论可行性,并非是实际可行性。因此,那种认为这类问题的解决,“人做不到,计算机能做到”,岂不是白日做梦吗?除非你做了这样一个美梦:太阳毁灭之后,你与“超级大脑”依然在无垠的大空中比翼齐飞。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计算机做到了”。这时,你被机器的能力惊醒,遗憾好梦不长。如果美梦长久,长到你永远不醒的时候,你又会发现:“啊,我这个人也做到了!”这个梦说明:国际象棋要穷尽所有的可能选择,走出最优的一步, 只要不考虑所需时间之长,计算机和人(假定两者生命不死)都能做到;否则,人做不到,计算机也做不到。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人工智能奠基人之一、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赛蒙曾引用英国一句谚语告诫人们:“最好是好的敌人。”所谓“最优产品、誉满全球”,不过是广告,知其有假。那些鼓吹“最佳计划”、“最优工程” 之类,却反而使人容易受骗。对复杂的社会巨系统而言,制订“最佳方案” 要比卫星上天难得多。

那么,还需要“超级大脑”吗?非常需要,它是高速智能网络的支柱。高速信息网络使人处于“万条路口”。如果仅是 104 的简单选择,要穷尽这

些选择,每秒运算万次的计算机只需 1 秒钟,使用超级计算机岂不是杀鸡用牛刀。可是“万条路口”的选择,却不仅是数字计算,主要是对多媒体的识别、判断,并选择适合需要的东西。比如,在 500 个影视频道中,让计算机帮你挑选一部你喜爱的故事片,首先它要了解你的爱好、熟悉你的个性,然后按照这种需求再去挑选。在挑选时,它既要识别电影图像和语音,要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还要向你陈述故事的梗概,问你喜欢不喜欢。如果你听不懂德语、法语⋯⋯它能力你当翻译。要达到这一步,克拉克的“超级大脑” 未必能胜任,更不用说现在运算万亿次的高超级计算机。所以,需要智能机, 需要把所有的智能机联成网络,形成完全的智能网络,建造一级智能高速公路。

高速信息网络向高速智能网络发展是逐步智能化的过程,不会一次到位建成一级智能高速公路。

现在计算机要用手击、手摸,操作极不方便,要高速也难。第一步至少要让计算机听懂人的语言,才便于在网络上漫游。换句话说,首先要让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这就是人工智能。还要让计算机识别图像,这也是人工智能。这样,才能实现多媒体的智能接口,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交谈。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与任何人通话。语言不通怎么办?需机器随时同声翻译,这又是人工智能。如何选择所需要的信息?英国通信公司(BT)开发出一种智能代理程序,将它装在网络中,可以为用户筛选需要的信息,然后自动摘要。所有这些都是近期实现智能化的一个方面。

网络智能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实现某种程序的“操作智能化”,即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智能化,需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故障自动检测和康复的专家系统,开发流量控制与优化路由选择专家系统。

二是实现为客户服务的“服务智能化”,需要有分布式的知识库和咨询服务专家系统。通过智能工作站联网,可初步形成“操作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兼备的智能网络。总之,在原有的信息网络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

进行技术改造,可以建成二级智能高速公路。

网络智能化,实现信息网络转变为智能网络是大势所趋。一些发达国家和大公司,早就为这一转变开始作准备。1984 年 3 月,美国首先提出智能网络(IntelligentMel-w0rk),以适应社会的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军事指挥与决策系统的智能化的需求。随后,在芝加哥举办了有关智能网络的第一届讨论会,明确提出了开发智能网络的目标。从实际起步来说,中日两国合作开发智能网络比较早。1983 年,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千叶工业大学联合发起,共同开发“智能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在已开发智能网络的国家中,对智能网络的关键部分(业务控制点),一般都采用大、中型计算机,如法国用阿尔特公司的 A8300 计算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基于电信网络的需要,已开发出智能网络 IN/1、IN/2。

上述这种在原有信息网络基础上,使现行网络体系结构智能化,只是信息网络转变为智能网络的过渡形式,必然要发展为智能机联网的完全的智能网络,最终导致信息高速公路发展为智能高速公路,通向智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