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噩梦还是美梦

20 世纪 50 年代,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形成。将近半个世纪,人工智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这一领域内的哲学争论并未停止。美国哲学家休伯特·德雷福斯专门写了一本名曰《计算机不能做什么》的书, 批判人工智能,把它与“炼金术”相比,声称人工智能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这本书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在俄文译本中附录了比留科夫写的一篇长文《计算机能做什么》作为代后记,指出他有不可知论的思想。一些乐观主义者坚信,人工智能的前景是美妙的,而那些悲观主义者却认为这只不过是计算机科学家的“美梦”。当然,也有某些通俗读物大谈“机器人控制人”,似乎人工智能是一场“噩梦”。

实际上,人工智能不是梦,它是现实,而且随着专家系统的研制,日益进入现代生活中。1987 年各国使用的专家系统仅有 50 个左右,1988 年就达到 1000 个,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现在,专家系统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美

国有 500 多家公司、大学从事人工智能的研究,正在进行几千个专家系统项目的开发,占人工智能总研究经费的 80%。日本也有 400 多个专家系统投入使用。知识工程师比系统工程师更受到重视,人工智能产品的销售额逐年上升。美国 1989 年人工智能产品销售额就已经达到 16 亿美元。日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彩电,将模糊控制应用于洗衣机,使彩电和洗衣机都成为畅销货。

人工智能的主流是利用高速计算机开发智能软件。由于微型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已能利用微机开发智能软件,进而加速人工智能的步伐。同时,现在人们又十分注意开发智能硬件,研制智能芯片,研制具有人脑功能的智能机,因此出现了从结构与功能两个方面模拟人脑功能的神经网络计算机,从而推动了人工智能在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这将使人工智能在 21 世纪有突破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