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问周谷城:“北京教育学术界有什么人和你谈得来?”周谷 城如实作了回答。毛泽东立即将这些人请进了中南海。

周谷城常常感慨地忆道:“毛泽东为人厚道,尽管他对某人有意见,但总是加上一句,这位同志怎么怎么的,从不抹煞人家的成绩和优点。

其实,毛泽东何止“厚道”,他对于自己喜爱的朋友,均是百般保护, 宠爱有加。

一次,周谷城到北京开会。不知怎么毛泽东知道了,把他叫到中南海。毛泽东问:“北京教育学术界有什么人和你谈得来?”

周谷城具实回答:“贺麟、郑昕、冯友兰、金岳霖、王方名、胡绳等。” 毛泽东立即要身旁的人将上述人都约来一叙。

10 点正,客人们都到齐了。

毛泽东对大家说:“今天我请老朋友周谷城先生吃饭,请你们作陪。” 毛泽东这番意外的“盛情”,只是在鼓励周谷城等大胆参加百家争鸣,

促进学术的发展。当时,周谷城在争论中又是处于“少数派”地位,毛泽东是用这种方式表示对老友的关心和支持。

周谷城在耄耋之年回忆这些往事时,仍抑制不住激动。他说:从这些小事上,“足以证明毛主席对知识分子的爱护和尊重。”

1965 年,周谷城被召到上海西郊的一个旧式别墅里。毛泽东正下榻此处。周一进门,毛泽东即起而笑着说:“又碰到了。”

“又碰到了”这几个字,是毛泽东每次见到老友周谷城时的第一句常用话。话虽平淡无奇,但却透露出不同寻常的亲切和自然。

周谷城同毛泽东握手问好之后,随即转入畅谈。畅谈的话题范围自然有些“天马行空”的味道。

毛泽东谈到哲学史的写作。他说:“胡适之的中国哲学史,只写了一半, 就没有下文了。”周谷城接着说:“他的白话文学史,也只写了一半,就没有下文。”

毛泽东忽然话题一转说:“中国佛教史没有人写,也是一个问题。” 后来又谈到旧体诗,说起晚唐大诗人李商隐。这时,同样欣赏李商隐的

周谷城说着说着便有些忘乎所以起来,随口即将李商隐的一首七律诗用湖南腔调哼了出来:

海上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拆,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周谷城把诗的五六两句哼吟了几遍,最后两句居然一时竟哼不出来。毛泽东在一旁听着,知道老友已经忘记,便笑着用同样的湖南腔调替周谷城念了出来: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应该说,这首著名的讽喻帝王的诗篇在毛泽东面前哼吟是不太妥当的。然而周谷城竟轻轻松松地念了出来,毛泽东也自自然然地接了下去。

周谷城后来回忆说:“毛主席念出时,我又跟着他的后面哼。一时心情舒畅,超出寻常。”

可惜,好景不长。周谷城万万没有料想到,这竟是他与毛泽东的最后一次晤谈。这一次后,除了从“牛棚”里被人揪出来听过毛泽东那次“要他继续写下去”的讲话录音外,就再没有机会听到毛泽东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