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马歇尔、张治中的七日行。“张治中三到延安”。毛泽东 说:“南京热得很,我怕热。”蒋介石又想到和的一手。中共拒绝张再 到延安。
《双十协定》签订后,首先是整军问题。美国杜鲁门总统专门派出特使马歇尔将军前来中国,参与军队的整编统编。他与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组成最高军事三人小组,经多次协商签订整军基本方案。
为了贯彻停止冲突、恢复交通和整军方案的执行,马、周、张 3 人坐了
专机到各地做了一次历时 7 天的检查,先后到了北平、张家口、集宁、归绥、太原、济南、新乡、徐州、武汉,最后在回重庆时去了延安。这是张治中第三次到延安。
这次到延安和离延安,毛泽东都亲自接送。三人抵达延安的当晚,中共中央特别举行盛大的欢迎晚会,大家表情上都充分流露出对和平的热情。
会上,趁着酒兴,张治中将军说了一段话:“将来你们写历史,可别忘了写‘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引起全场的鼓掌欢笑。
听了张治中这番由衷的话,毛泽东说:“张将军将来也许还要回到延安, 怎么只说三到呢?”
张治中答道:“和平实现了,政府改组了,中共中央就应该搬到南京去, 您也应该住到南京去。延安这地方,不再有第四次来的机会了!”
对张的这段话,毛泽东微笑着说:“是的,我们将来当然要到南京去。不过听说南京热得很,我怕热。希望常住在延安,开会就到南京。”
毛泽东是语言大师。他话里藏话,既风趣幽默,又机敏过人。果然,三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大旗落地时,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并没有以南京为“都城”,而是把“北平”改名“北京”,把首都定在这里。可以说,毛泽东的话都应验了。
张治中回忆说,三到延安时,有位中共朋友和我说:“你的话说得很好, 我们可以写历史了,就是说我们是成功的,而不是失败的。”张治中笑着说: “我从来就没有意识到共产党会失败!”
当时,毛泽东提到张治中还可能四到延安,后来确也出现过这种可能, 可事实上却没有实现。
1947 年,蒋介石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又想到了和的一手。他把张治中叫来,希望他再去延安,谈判“和平”的问题,并向延安发出了信息,但这次却为中共所拒绝。因为当时战事已不可逆转。
张治中真的没有“四到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