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资源:匮乏、掠夺、危机与战争

由于资本主义内在的逻辑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或剩余价值,因此就带来了对资源最大限度的甚至是过度的开发。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与资源争夺的竞争于是便成了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如影随形,互为因果,相互循环。资源掠夺带来资源匮乏与危机,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使资源利用与使用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使资源争夺更加白热化。当资源稀缺到一定程度时,那些资本主义世界经常发生的问题——危机和战争就会再度发生。

首先,资源稀缺会使许多较老牌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例如英国、比利时和前联邦德国等)出现本国生产的原材料短缺的严重问题,从而使经济更加衰退,带来更严重的危机。

经过一个世纪集中的、有时甚至是极浪费的开发之后,有些工业原料实际上已经枯竭。某些矿产资源的情况,特别是金属矿石方面的情况更为严重。本世纪初,英国每年开采大约 1500 万吨铁矿石,而今天它所使用的铁矿石,

属于从本国国土上开采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不足 100 万吨),它所需要的90%的铁矿石依靠进口。而英国经济衰退与面临日益严重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必须依靠大量进口原料(如铁矿石、铜、锡、木材和纺织纤维) 来支撑它的工业而造成的。

曾经是铁矿石储量非常丰富的美国,目前也在大量进口铁矿石。此外, 美国也几乎用尽了已经探明的锰、镍和铝土矿。在数 10 年内,铅、锌、铜和汞以及很多其他矿产也可能耗尽。除铁以外,目前美国不得不进口一半用量的铝、镍、锌以及几乎是全部用量的锡。休伊特和洛弗林 30、40 年代各自独立地提出过一个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进行矿物生产的模型,该模型以30、40 年代各国矿物生产状况作为实际测量基础,虽然没有考虑到新开发资源和代用品的发展,但是比较形象和准确地描述了矿物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矿物枯竭与经济衰退,经济危机的联系。

其次,对于所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来说,资源匮乏预示着全部商品(包括粮食、原料、燃料、工业品等)价格将出现不断上涨的趋势。除非一个国家对某种商品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否则,不管它喜欢与否,都不得不接受上涨了的商品价格。西方 1973 年所遇到的石油危机就是明显的一例。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技术和政治上的优势压低油价,造成产油国经济上蒙受损失,70 年代初,各产油国经过长期斗争终于共同结盟采取一致行动迫使西方各国接受产油输出国提出的新油价,从而引发西方石油危机。

资源不足或匮乏造成的总影响,可能使一个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困境, 也可能使处于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中参与这种国际经济循环过程中的所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秩序发生变动,引起新的不平衡与失稳。

例如,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遇到这种影响(资源匮乏)时,首先会将这种影响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使之经济单一化,政治独立性减低;其次会转嫁给发达国家内部的劳动群众。在后种情况下,物价上涨、商品短缺、通货膨胀,失业、高税率和生活水平下降将形成浪潮,成为不可避免;最后还会转嫁给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而引起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集团之间的摩擦与冲突。美国与法国、与日本在粮食进口问题上的摩擦就是一例。美国

与日本在汽车进出口、占领各自市场上的斗争也是对抗达到十分激烈程度的一例。

所以,“主要原料不足,特别是缺乏矿产资源,容易导致两个政治上的危险后果。第一,它会引起美国、西欧各国和日本发达国家之间为争夺新的矿产资源而发生严重的经济、政治冲突;第二,当这些发达国家得不到重要资源,而其所受挫折加大时,就可能赤裸裸地诉诸武力来达到其目的。”①

通过战争或利用战争手段掠夺自然资源,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其经济政治本质的表现。这已经被两次世界大战和现今世界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所一再证明。

人们在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时,特别谈及德国在动员决定时,曾主要强调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原因,而不那么强调帝国主义对自然资源需要的重要性。其实,政治上军事上的原因又来自哪里呢?更深层的原因也来自于经济上的压力。德国历史学家弗里茨·费希尔令人信服地证明,他的国家之所以决定发动战争,是因为它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强烈地希望取得和英、法等国同等的世界地位。他指出,德国发动战争的目的中,有明确的掠夺原料的目标,如占有法国和德国交界地域的属于法国的洛林富铁矿;占领乌克兰的铁矿、煤矿和锰矿,以及比利时、土耳其和非洲殖民地的其他资源①。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也有自然资源掠夺的目的。首先,潜在的资源困难助长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军事扩张主义;其次,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之间原料分配不均,也是导致世界和平结构瓦解的一个直接原因。1939 年,英美两国实际控制着所有矿物资源的 3/4 以上,而德、意、日三国仅控制 11%。如果当时这三个国家决定走发展国际贸易的道路,那就要求它们接受英、美的领导。这意味着,没有自己的工业资源,也没有希望向现有的世界秩序挑战。这样,他们就只能在英、美的荫蔽下,做一个二等强国。德意日三国挺而走险,贸然发动战争,到 1942 年时其矿物资源控制量已达到 33

%以上(见表 12—7)。这些数据非常鲜明地证明了战争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争夺某些自然资源所采取的一种剧烈手段”②。

表 12—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39—1942 年)轴心国资源控制

项年

世界陆地

世界人口

矿物资源

总量

铁矿

石油

锰矿

铬矿

钨矿

1939 年

轴心国%

3%

10%

<5%

6%

1%

2%

3%

6%

1942 年

轴心国%

13%

35%

33%

46%

-22%

30%

30%

60%

资料来源:〔美〕小艾尔弗雷德 E.埃克斯:《美国与全球性矿物争夺》,第 11 页。

战后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其实也与资源有关。1948 年,哈佛大学教授查尔斯 C,艾博在给美国海军海战学

① H.鲁宾逊:《人口与资源》,第 216—217。

① 〔美〕小英尔弗雷德 E.埃克斯《美国与全球性的矿物争夺》中文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3 年版,第 11 页。

② A.H.Westing:EnvironmentalFactorsinStrategicPolicyandAction:AnOverview。《世界环境》NO.1,1987, 8—11,45。

院的军官们作报告时,赤裸裸地说:“共产主义及民族主义的力量有可能切断高度工业化的、依赖原料进口的地区从其前殖民地地区获得供应”。另一位矿物学专家埃尔默·皮尔逊也直言不讳:“苏联人控制了欧亚大陆,将危及美国取得非洲的矿产,没有这些矿产,我们的工业效率将遭到危险的损害”,“非洲和东南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不能再冒失去这些地区的风险,象我们失去了中国最丰富的钨和锑的资源那样”①。这些话一语道破天机,证明战争只是获取资源的手段而已,而资源掠夺才是战争的最根本目的。

我们还有以下有关战争与资源密切关联的例证:

1954~1964 年,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战争是为了那里的石油资源;

1967 年第 3 次阿以战争与共同管理约旦河流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有关;

  • 1967~1970 年,尼日利亚为争夺 Biatra 地区而进行的战争也与那里的石油资源有关;

·1969 年的洪都拉斯战争,以及近年来的萨尔瓦多争端都与人口增长对土地需求加大有关;

·1970 年的西撒哈拉战争,则是由于摩洛哥多年来需要这里的磷酸盐矿藏;

  • 1960~64 年的刚果内战,主要是为了争夺丹加省的各种贵金属矿藏;

·1982~1985 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也与以色列想夺取 Iilu-ni 河的水资源与此河流域的土地有关。A.H.惠斯廷(A.H.Westing)明确提出:美国对外政策与措施的一个明显目的是“通过保护能源和其它能源、稳定供应和保护国外市场来维持美国的经济稳定而采取各种措施”①。正是由于以上原因, 甚至有些表面上似乎是正义的战争,背后也与资源利益关联在一起。1991 年,先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后引发的美、英、法等多国部队与伊拉克的海湾战争,虽然表面上的目标是恢复科威特的领土完整与主权,但是战争的更深层原因则是西方世界对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需要,为控制那里的石油资源而战的动机是十分明显的。

今日世界的政治、经济舞台上,随着前苏联解体,东西方对峙问题不复存在,西方世界内部各国之间的矛盾变得更为突出了:欧共体日益强大,日本经济不断扩张,两德重新统一并有再度崛起的势头,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号帝国主义强国的地位已经不稳,多极态势正在向前演变。因此,新一轮的资源争夺又要开始,战争——为新的资源争夺而战的危险并非不复存在,这种危险性正在悄悄增长,世人应该有所警惕!

① 均转引自埃克斯,《美国与全球性的矿物争夺》,第 163、164 页。

① A.H.Westing,Env,ironmentalFatorslnStrategicPolicyandAction:AnOverview,《世界环境》,NO.1,1987, 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