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依靠人民群众支援,发挥军民整体后勤保障力量的作用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虽然其作战空间、时间、规模有限,但由于现代局部战争的强度增大,物资消耗增多,人员伤亡增大,技术装备损坏严重,后勤保障任务繁重,仅靠军队后勤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因此,必须紧紧依靠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支援,充分挖掘作战地区的军事经济潜力,发挥军民整体后勤保障力量的作用。同时,我军未来进行高技术局部战争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保卫边境人民生命财产的正义的自卫还击战,必然会得到战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因此,我们必须发挥人民战争后勤保障这一优势,充分利用军民整体保障的合力来完成后勤保障任务。

(一)加强军民整体后勤保障力量建设

一是结合经济建设发展后勤力量。后勤在人才、设施、技术、装备等许多方面具有军民通用的性质。因此,在后勤力量的建设与发展上,不能光把眼睛盯在国家给的那点数量有限的军费上,而要树立大后勤观念,从国情军情出发,借鉴外军经验,做到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后勤力量建设和发展于国民经济建设之中。在人才培养方面,地方有关培养医生、护士、修理、纺织、食品、建筑、工程等方面人才的院校,应增设军事后勤课,增加军事后勤常识,为战时到军队服役打下基础。有关军民通用的军事后勤技术开发与利用,可采取军民合作的办法,平时为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服务,战时为军队打仗服务。地方军民通用后勤设施,如一般机场、码头、仓库、加油站、铁路、公路、航道、桥梁等建设,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国防效益, 尽量做到军民两利,平战结合。大力发展铁路、公路、航运、空运事业,以及与国防有关的机械加工、纺织、化学、燃料、医药、食品工业,为战时征用和动员转产打下基础,使后勤保障的潜力真正植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中。

二是加强预定战区军民结合后勤力量建设。要充分发挥军民整体后勤保障力量的作用,必须在可能发生局部战争的地区,建立军民结合的后勤战备机构,负责领导平时地方有关后勤战备建设和战时支援军队的后勤保障,战区、战役方向上的后勤分部或直接担负后勤保障任务的省军区后勤部,在抓好军队后勤战场建设的同时,应协同地方后勤战备机构结合地方经济建设, 抓好支援军队作战的交通运输网、后勤通信网、物资供应网、装备修理网、医疗救护网等后勤战备建设,为在紧急情况下就地就近支援部队作战打下基础。

三是加强后勤预备役部队建设。后勤预备役部队,是民力转化为军队后勤保障力的直接力量和首要力量。海湾战争,美军之所以能迅速动员大量民力支援战争,关键是平时后勤预备役建设搞得好。为此,应结合我国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做好后勤预备役人员的登记工作,根据需要和可能,分期分批建立一些预备汽车运输团、民航后备队、航运船队、管线队、野战医院、修理工厂等,这样既利于平时管理,又利于战时组织指挥。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队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对未来战争的后勤动员和人民支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战争的后勤动员和人民支前,不仅需要一些抬担架、推小车的民兵民工,而且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和高技术装备。因此,后勤预备役部队要走质量建军的道路,不仅要有相当的数量, 而且要有一大批各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术装备,以提高后勤保障的现代化水平。

(二)建立健全将民用后勤力量转化为军队后勤力量的机制

国民经济实力并不等于后勤保障能力,国家的综合国力要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首先必须通过军队后勤这个环节转化为后勤保障能力,才能进而转化为军队战斗力。为此,应根据保卫国家安全需要,由国家立法部门制定将民用后勤力量转化为军队后勤力量的法律、制度,并建立和完善后勤动员体系,以便后勤动员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突然事件发生时,迅速将民用后勤力量转化为军队后勤力量。

要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支援战争的潜力迅速转化为军队的后勤保障力, 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配套的后勤应急动员计划。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地方人力物力征用出现了许多不同以往的特点。有关部门应针对这一特点,根据不同规模局部战争的不同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定一套完整配套的后勤应急动员计划,并在地方政府和省军区、军分区协助下,抓好人员、物资、装备、计划、训练等方面的落实,以便一旦有事,召之即来,来之能用。

(三)建立军民结合的战时后勤支援体制

一是建立军民结合的后勤决策机构。后勤保障,涉及到军队、国家和地方经济部门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军队与地方,地方各部门与各地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组织与指挥十分复杂。为把军队、国家和地方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协调一致地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应建立党政军结合的后勤决策机构,在最高统帅部的领导下,调整国民经济结构,采取有力措施使国家的军事经济潜力迅速转化为军事经济实力;统筹安排军需民用,统一组织使用军队和地方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力量保障战争需要;组织协调交通运输、军工生产、战略后方防卫和军民伤病员救治等工作,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完成规定的任务,保证战争顺利进行。

二是建立战时交通运输指挥机构。以原来的交通战备领导小组为基础, 分别成立国家、战区和省、市、自治区交通运输指挥部,下设若干必要的精干办事机构,在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各战区的领导下,负责统筹安排军民运输、交通战备动员,组织交通线的防护、抢修和调整勤务,计划和组织新交通线的抢建,协调和指导各业务职能部门的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三是建立地方支前机构。为有组织、有计划地利用地方人力、物力资源支援战争,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作战地区地方县以上各级政府,应成立友前委员会,下设精干的办事机构;各大型厂矿企业,也应视情况成立支前领导机构。支前机构是军民结合的后勤保障体制的组成部分, 主要负责本地区、本单位的支前工作,并与军队后勤机构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后勤保障任务。

四是建立军民结合的后勤保障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系统和人民群众力量的作用,组成军民结合的后勤保障体制。如物资器材的供应,除武器装备、弹药等专用作战物资由军队供应外,其余通用物资的供应,由地方有关部门根据军队需要组织供应。根据作战任务和各战区工业生产力的布局、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建立军民结合的修理网,充分利用当地工业技术力量和设备抢修战场上损坏的技术装备。各个战区,尤其是一线战区担任坚守战略要地、要塞和大中城市的部队,应与当地医疗卫生部门组成军民结合的医疗卫生体系,充分利用地方的医疗卫生力量为战争服务等。

为使军民整体后勤保障力量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在组织使用地方后勤保障力量时,应注意:

  1. 要统一组织指挥和使用地方人力物力资源。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

    尤其在一个战区和一个战役方向上,由于参加军兵种多,需要地方支前的人力物力也多,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根据部队任务和地方人力物力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协调,明确有关规定,划分动员区域,进行分工协作, 就会出现乱征乱要,地方政府无法应付的混乱局面。因此,各个战区、各战役方向上的最高指挥机构,应与所在战区或战役方向上的省市、区或地、市政府,守备部队还应与县、乡政府,组成军民结合的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地方力量的动员与使用,统一划分各部队支前动员区域,统一规定有关动员支前力量的原则、方法与要求,统一组织支前力量的动员、训练,统一筹措有关的物资和组织战区内的军工生产。

  2. 要加强军队与地方支前机构的协同。要充分发挥地方支前力量的作用,后勤应主动加强与地方支前机构的协同,互相协作,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使军队后勤与地方支前力量拧成一股绳,在统一的计划下,为完成共同的后勤保障任务而努力。战略后勤应根据国家动员令规定和经济动员计划,将军队所需各种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等,迅速提供给国家有关部门,以便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军工生产;提出调整工业布局的建议,以便国家后方基地与军队战略后勤基地相衔接或结合;提出军队需要统一支援的卫生、维修、运输及工程技术力量,以便组织动员;提出军事运输任务、时限及改进运输的要求,以便统一组织战时运输。为此,军队后勤应与地方有关部门建立可靠的后方通信联络,必要时可双方互派代表参加对方的指挥机构,互通情报、互相支援、密切协作。在战区范围内,军队后勤要及时将战场有关情况和对地方支前的要求通报地方有关部门,以便及早进行准备,使支前工作忙而不乱,对地方支前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要给予体谅,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地方解决。地方支前机构也要及时将所在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支前人力物力的变化情况、现有支前能力等情况通报所在地区的军队后勤,以便军队根据实际可能进行动员与使用。对于部队后勤保障提出的一些问题,地方支前机构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予以解决,尽量满足作战的需要。

  3. 军民兼顾,合理使用地方人力物力。动员和使用地方人力物力时,

    应在保障战争胜利的前提下,考虑地方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考虑到战争之后的经济建设,决不能只顾一时,滥用浪费,更不可竭泽而渔。同时,对地方人力物力的使用,应根据其工作性质、业务特点、个人专长、实际保障能力等情况对口使用,以扬长避短,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地方人力物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