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技术战争与经济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新武器装备不断涌现,高技术战争必将成为 21 世纪战争的主要样式。因此。深入研究高技术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是军队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技术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经济利益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的目的是由阶级和国家的政治决定的。但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总是要体现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需要,总是要为生产关系服务。因此,战争与政治关系背后更根本的是经济的原因。高技术战争没有改变这种关系。因为高技术战争是相对于一般的常规战

争及核战争而言的,它所改变的只是战争的样式和作战的方式,而不可能也不会改变它的战争属性。就海湾战争而言,经济利益是根本目的。伊拉克吞并科威特,是为了谋取科威特的石油财富,振兴国内经济,增强军事实力, 从而谋求地区霸权,主宰中东的政治和经济;美国出兵海湾,是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资源(美国进口石油的 28%来自该地区),维护它自身的经济利益, 从而谋求世界霸权,主宰全球的政治和经济。

(二)高技术战争以经济实力为后盾

高技术战争是交战双方各种力量的综合较量。而这种综合较量,归根到底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只有经济实力强、科技水平高的国家,才能生产出数量多、质量高的武器装备,才会有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军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更难取得高技术战争的胜利。

  1. 高技术研究费用多

高技术是人才和资金密集的技术,没有相当多的人才和经费,高技术是不会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耗资近 20 亿美元。

60 年代初期,为了登月而实施的“阿波罗计划”,耗资 300 亿美元,而

1984 年开始实施的“星球大战计划”,总耗资高达 1 万亿美元。仅在 1985

—1992 年期间,该计划已经耗费了 310 亿美元;研制、建造 13 年的“能源

一暴风雪”号火箭宇宙航天系统,耗资约 320 亿美元。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 一般来说,难以承担高技术研究的这笔费用。

同时,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费用也相当多。比如,1990 年,美国洛克希德和诺思罗普公司为建造美国空军下一代超级战斗机而展开竞争。结果, 两个公司研制战斗机的费用都超过了 10 亿美元。

美国国防部曾对 70 年代初期新、旧两代战斗机的 13 项主要技术性能进

行过比较。结果表明:飞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每提高 1—2 倍,研制费用就要增

力 4.4 倍,生产成本增加 3.2 倍,远远超过了技术性能和国防经费的增长速

度。而在 90 年代和 21 世纪,高技术武器装备价格的增长幅度,将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1. 高技术武器装备价格昂贵

高技术研究难度高,风险大,周期长,费用多。因此,当高技术转化为武器装备之后,这些武器装备的价格非常昂贵。

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爱国者导弹每枚 110 万美元,

其每个发射架为 2700 万美元;战斧导弹 135 万美元。麻雀导弹 169 万美元。F—111 超音速攻击机 3590 万美元,F—15 战斗机 5000 万美元,F—14 雄猫战斗机 7200 万美元,EF—111A 电子战斗机 7390 万美元,F—3 空中预警机和B—52 战略轰炸机均为 1.1 亿美元,F—117A 隐形战斗机 1.6 亿美元,E—8 电子侦察机 4.25 亿美元。MI—A 主战坦克 440 万美元,尼米兹号航空母舰 30 亿美元。而美军使用的航天武器系统,如国防气象卫生、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多光谱图象陆地卫星等,价格更高。

上述这些,只是在战争中使用过的高技术武器装备。而已经研制成功或正在研制、试验,并有可能在 21 世纪的战争中使用的,如反卫星系统(反卫星卫星、反卫星导弹)、航天武器系统(航天飞机、运载火箭)、定向能武器(高能激光、粒子束、等粒子束和强微波射频武器、反弹道导弹)、动能武器(非核动能拦截导弹、电磁炮)和智能武器(机器人、智能机械)等高技术武器的价格更加昂贵。

如此昂贵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没有巨额的采购是买不来的;而巨额的采购费,必然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美军每年的武器装备采购费,高达八九百亿美元。这么庞大的装备采购费用,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负担得起。可见,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就不会有高技术武器装备, 也不会有高技术战争。

  1. 高技术战争耗费巨大

战争耗费取决于多种因素,作战距离、规模、环境、时间、方式及战争目的等因素不一样,耗费就不同。但高技术战争的物力、财力耗费巨大则是共同的。

  1. 物资消耗多

一是高技术武器装备增多,军队技术构成提高,增大了物资的消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不断涌现并列编使用,部队技术构成(摩托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物资消耗增加。火炮增多,弹药消耗就会增加;车辆增多,油料消耗就会增加;而飞机、航空母舰等的大量使用,既会较大幅度地增加弹药消耗,也会较大幅度地增加油料消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一个步兵师进攻战斗日消耗物资为 530 吨,一个装甲师

为 590 吨;越南战争中,美军一个师野外军事行动(非指就地防御)日消耗物资为 650 吨;1980 年,按照美国陆军物资消耗标准,一个陆军师战时日消耗物资为 2017 吨,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提高了 4 倍。原苏军 70 年代初期,一

个摩步师进攻战斗日消耗物资为 757 吨,坦克师为 827 吨;1983 年,一个摩

步师为 2581 吨,坦克师为 2550 吨,也提高了近 4 倍。海湾战争中,美军一

个机械化步兵师进攻战斗日消耗达 5300 余吨,装甲师近 1.2 万吨,是美军、

原苏军过去的十几倍或几倍。

二是作战方式复杂,战斗强度提高,增大了物资的消耗。随着电子、飞机、舰艇、导弹及其他高技术武器装备(以后还可能有航天、动能、定向能、智能武器等)的广泛应用,作战方式必将发生很大变化甚至根本性的变革。高技术战争可能是多层次、全方位、全纵深、快节奏的立体战争。不论前方与后方、水上与水下、还是外层空间,都有可能成为战场。就目前的武器装备技术水平来看,高技术战争一般以电子战为先导,以空袭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制导导弹和炸弹为主攻兵器,最后以装甲战结束战斗。由于敌对双方的电子战、空袭战,导弹战和装甲战规模大、强度高,因此,高技术战争必将空前激烈,物资消耗就会随之增加。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出动飞机 2780

多架,约 11.2 万架次,每天平均 2660 多架次,分别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的 3 倍和 6 倍;投弹 70 万吨左右(内含五六万吨的激光制导炸弹),超过了

美军 3 年朝鲜战争炸弹的消耗量,每天平均 1.6 万余吨,投弹强度大大超过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仅空袭的第一天,就实施了三次大规模的“地毯式” 轰炸,投弹 1.8 万吨,相当于美军二战时投放广岛原子弹爆炸当量的一倍半。

同时,美军还至少发射了 5500 枚各种导弹。另一方面,激烈的战争必将使交战双方的损失相对增多。在海湾战争中,伊军的损失就非常惨重。据有关资料介绍,伊拉克的军事实力大约下降了 50%。其中,被击毁、击落或缴获飞机 215 架(另有 109 架飞往伊朗),坦克 3500 多辆,装甲车 2400 多辆,火

炮 2600 多门;被击沉或重创舰艇 143 艘;伤亡 9 万人左右,被俘 17.5 万人。

但由于伊军反击能力很差,因此美军的战斗损失较少:飞机 38 架,坦克 15

辆,两栖攻击舰和巡洋舰各一艘触雷负伤,伤亡 606 人。

三是消耗结构发生变化,物资品种需求增多,增大了物资的消耗。高技术战争是陆、海、空、天、电、磁多维的诸军兵种共同进行的合同战争。由于诸军兵种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武器装备日趋多样,结构日益复杂,因此, 高技术战争的物资消耗结构发生变化,所需的物资品种不断增多。比如,传统的食宿物资将会减少,普通枪弹的消耗也会下降。但是,高技术含量物资和其他新研制物资的品种与数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如制导导弹和炸弹, 航空油料和特殊机械用油,新型食品,日用品和药品,以及复合、高温和超导材料等。可见,高技术战争的物资消耗量并不会因部分物资的减少而减少, 反而会因物资品种及其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四是隐蔽手段增多,防护能力增强,增大了物资的消耗。高技术武器破坏力大、杀伤力强,战争双方都将积极采取各种防护手段,抵御对方的攻击和破坏。而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隐蔽手段会越来越多,防护工程的抗毁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如利用隐形技术把己方的目标“隐藏”起来,利用致盲技术使对方武器的制导系统失灵,利用假目标诱使敌人受骗上当,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构筑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相互摧毁对方一个目标并非易事,物资特别是弹药的消耗就会增加。

在海湾战争中,伊军修筑的飞机洞库和部分坚固的地下防护工程,可以防止小型核弹的攻击。多国部队为了摧毁这些防护工程,投掷了大量的普通炸弹和制导炸弹。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无济干事。伊军还采取隐真示假的办法,迷惑敌人,躲避攻击。如设置假目标,用电波、热能设备诱敌, 迷惑了包括卫星在内的多种侦察,诱骗多国部队把导弹、炸弹投到假目标上。据原苏联侦察卫星拍摄的图像,多国部队轰炸的飞机、坦克和导弹发射架等

目标,约有 80%是假的。同时,伊军还在不少重要目标附近设置油罐,引燃后形成大面积烟幕,使多国部队导弹和炸弹的制导系统部分失灵。美军原来企图用两个星期的空袭结束战斗的计划未能实现,不得不继续空袭。尽管伊拉克的军事实力较弱,但较强的防护能力不仅使其强大的对手消耗了很多的弹药,而且还使自己保存了相当部分的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这说明,随着隐蔽手段的增多和防护能力的增强,在高技术战争中,物资尤其是弹药的消耗将会增加。

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特别是精确制导导弹和炸弹的使用,过去,摧毁一个目标需要十几发、几十发甚至上百发炮弹或炸弹,现在也许一枚或几枚制导导弹、炸弹(不过后者的费用要高于前者)就够了。但是,有矛必有盾。随着进攻性高技术武器的发展,防御性高技术武器也在发展。有些进攻性高技术武器稍经改装,即可成为防御性高技术武器。而有些高技术武器,本身就是攻防兼备的。

从武器装备的角度来说,美国和原苏联冷战的历史,就是矛与盾此起彼伏,竞相发展的历史。六七十年代,原苏联为了防止美国的进攻,研制成功了反卫星武器系统和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并建立了国土战略防空体系,取得了对美优势。为了对付“令人生威”的导弹威胁,美国 1983 年提出了一项攻防兼备的超级工程——“星球大战计划”,以拦截并摧毁原苏联发射的导弹,而为了取得对美均势,原苏联更加积极地推进六七十年代太空武器系统的研制计划(被称为原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如果在它们之间爆发一场高技术战争,不仅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打击与反打击、破坏与防护、进攻与防御的规模大,而且必将空前激烈。在这种基本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双方要摧毁对方一个目标,一枚或几枚导弹、炸弹是远远不够的。一方的飞机或导弹,也许在进攻的途中,就被对方的高技术武器所摧毁。可见, 随着矛与盾的同步发展,高技术战争物资消耗量不仅不会减少,而且可能增加。

  1. 财力耗费多

在高技术战争中,随着高技术含量物资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消耗的增加,财力耗费必然会更多。发射一枚导弹,少则几十万,多则一百多万美元, 如果每天平均发射 100 枚,费用就达 1 亿美元。而损失一件高技术武器,少则几十万、几百万美元,多则几千万、一亿多美元。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仅把士兵运到海湾即花费 25 亿美元;维持 50 万人的正常生活,每天就耗费一

二亿美元。海湾战争中,尽管美军只损失 38 架飞机,但费用就达 10 亿美元左右。

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来看,其财力消耗呈上升的趋势。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阿、以双方各耗费 50 亿美元;马岛战争时,英方耗费 21.6 亿美元,阿

方耗费 2.2 亿美元;而在海湾战争中,仅美军一方就耗费了 611 亿美元(加

上其它国家的费用,多国部队共耗费 670 亿美元左右)。就每天平均财力耗

费来看,也是呈上升趋势。二次大战时,美军每天平均耗费约为 1.94 亿美元。

越南战争时,约为 2.3 亿美元。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阿、以双方各为 2.78

亿美元。马岛战争时,阿方约为 0.57 亿美元,英方约为 0.29 亿美元,而在

海湾战争中,美军每天平均的耗费高达 7.41 亿美元左右(沙漠盾牌阶段约为

1.82 亿美元)。

但是,海湾战争并不是一场典型的高技术战争。伊拉克是一个不相称的

对手。尽管伊拉克拥有一部分高技术武器装备,但伊军根本没有与高技术战争相适应的军事思想、作战理论和战略战术;战争爆发后,伊军也没有使这部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否则,海湾战争决不会那么迅速地结束,美军的物资消耗和财力耗费决不止这些,伊军的损失也不会那么惨重。

(三)经济实力制约高技术战争

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制约着战争。而对高技术战争来说,经济的制约作用更强、更大。即使综合国力非常强大的国家,其经济实力仍然会对高技术战争起到制约作用。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但是在海湾战争中,它为什么还要西方盟国及阿拉伯国家出钱、出兵或出物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经济实力也制约着这场高技术战争。

80 年代后期,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从 1990 年 7 月份开始,美国

经济步入衰退阶段。它的债务达 3 万亿美元,财政赤字 2204 亿美元,贸易逆

差 670 亿美元左右。海湾危机爆发后,美国军方估计,海湾战争可能要打半

年,需耗资 1800—2000 亿美元;如果打一年,则需 3500—5000 亿美元。这对处于衰退阶段的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因此,美国不得不拼凑“国际反伊联盟”,筹措战争费用,以便增强实力,减轻负担。

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海湾战争的军事经验和教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这场战争毫无疑问地表明,美国军方无论在政治上和后勤供应上都得依靠友邦和盟国。没有其它国家的大力帮助,美国就无法实施任何重大的应急行动。除了小的行动外,‘单干’的选择方案是根本行不通的”。前国务卿基辛格说:美国国力有限,优势不会长久;美国的经济实力,已无法支持政府无限制地对全球事务进行干涉;美国至少半胁迫且半央求地取得外国 500 亿美元的援助,才能够应付这次波斯湾战争的开支。一些外国报刊也评论说:海湾战争是第一次主要由“美国出入出武器,日本、德国、科威特和沙待阿拉伯出钱”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堂堂的美国军队几乎成了靠别的国家发军饷的雇佣军”。可见,美军充当西方及阿拉伯国家“雇佣军”的事实表明,美国经济对这场高技术战争起到了较大制约作用。

伊拉克是海湾地区唯一能抗衡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然而在多国部队面前,它为什么会遭到惨败呢?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经济实力制约着这场高技术战争。第一,伊拉克的经济实力远远不如美国,为了集中财力、物力同伊朗打仗,伊拉克一直保持高额的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0%以上), 放松了经济建设。1989 年,伊拉克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 585 亿美元左右;而美国的却高达 5 万多亿美元,至少是它的 85 倍。第二,两伊战争使它的经济实力受到了较大削弱。据西方估计,8 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拉克遭受了二三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经济根本无法恢复“元气”。而面对三四十个国家的财力、物力和兵力,它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更是“小巫见大巫”。第三,半年的经济制裁和空中封锁使伊拉克变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家,经济遭受很大损失,无法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第四, 38 天大规模、高强度的空袭使伊拉克的经济特别是军事经济和军队后勤,又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以致造成了后方物资不济、前线缺乏粮弹的困境。

可见,战争尤其是高技术战争,不仅是政治的和军事的竞赛,而且更重要的是经济力的竞赛。谁拥有这方面的优势,谁就有希望稳操胜券。

(四)高技术战争对经济具有双重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对立统一。高技术战争也是如此。它既对经济产生消极的影响——严重破坏经济,又给经济带来积极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1. 高技术战争严重破坏经济

高技术武器比一般常规武器更先进,射程远、准确性高、破坏力大;同时,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交战双方都把削弱对方的经济实力作为战争的重要目标和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因此,即使战争中消耗的弹药绝对量不一定比过去战争的多,但对经济造成的破坏却要比过去的严重,极大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拆运了大量的石油设施、工厂设备、小汽车等等, 炸毁了部分军事和经济目标,还掠夺了科威特很多黄金。战争爆发后,又点燃了科威特 800 多口油井,另一方面,为了消灭科威特战区的伊军兵力,多国部队还不得不对科威特境内的一些军事和经济设施进行轰炸。在这场战争中,科威特的经济损失也非常大。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首先实施空袭战和导弹战,破坏并摧毁伊拉克主要的军事和经济目标,瘫痪伊拉克赖以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大规模、高强度的空袭,使伊拉克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经济陷于瘫痪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据有关资料介绍,伊拉克共有 363 个主要的军事和经济目标被摧毁或严重破坏。法国《费加罗报》说,战争损失足以使伊拉克破产。

1992 年 9 月,阿拉伯国家银行行长会议在结束后发表的报告中,公布了经济损失情况。报告说,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使阿拉伯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导致了经济衰退,因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已达 6200 亿美元。其中,伊拉

克的损失为 1900 亿美元,科威特的损失为 1600 亿美元,均为本国(1991 年)

国民生产总值的 5 倍以上。

  1. 高技术战争对经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军事消费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来看,军事消费既不属于第Ⅰ部类,也不属于第Ⅱ部类,而应划入独立于两大部类之外的第Ⅲ部类,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事经济与民用经济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今天,军事消费在社会经济中无疑占居重要的地位。在阶级社会,当国防力量(军队数量和军事工业等)达到一定规模时,大幅度地削减国防消费,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供求平衡可能被打破,消费比例可能会失调,同时还会造成大批的失业者,这样,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可见,军事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而作为军事消费的组成部分——战争消费,对国民经济当然也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1. 战争消耗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技术战争物资包括大量的军用物资和民用物资消耗多,而对民用物资的大量需求,就能直接促进民用经济的发展。同时,大量的军用物资消耗将使军工生产规模急剧扩大,

    大大增加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需求量,从而又促进了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企业的发展。

  2. 战争中产生的高技术将促进经济发展。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早日战胜对方、结束战争,美国研制了原子弹,从而产生了原子能技术,

    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也将会出现这种情况,发明创造出更高的技术。这些高技术一旦得到推广应用,就能促进民用经济的发展。

海湾战争虽然对伊拉克、科威特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对美国经济产生

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也有不利的影响)。

首先,刺激民用经济,减缓衰退程度。当美国在灼热的沙漠地区加紧集结兵力之时,国内数以百计的民用企业——从飞机制造到日用品生产的各类厂家,正以最快的速度为美军生产各种军用品。美国的国防经济在民用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国约有 5 万家企业(约占工业企业的 1/3)、250 万人从事与军火及军需物资有关的生产。沙漠盾牌行动和海湾战争急剧增加了军品和民品的需求量,刺激了民用经济的发展,利于减缓美国经济的衰退程度,缩短衰退时间。

其次,出售武器装备,牟取巨额利润。海湾战争为美国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作了绝妙的广告。因此,战争结束后,中东国家向美国购买了 300 亿美元

的的武器装备,仅沙特就购买了 200 多亿美元。同时,海湾战争也使东南亚国家掀起了购买美国高技术武器的热潮。正如美国《新闻周刊》所说:“这对因五角大楼削减经费而减少订单的美国军人商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世界热点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购买武器的这股热潮,不仅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利润,而且必然刺激美国疲软的军工生产,并带动与之相关的民用企业的发展,对经济衰退可起到一定的阻滞作用。

第三,在科威特重建中大捞“油水”。西方商业界把科威特战后重建工程称为“千亿大饼”。为了“抢食”这张大饼,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的上百家公司,在科威特刚刚获得解放时就蜂拥而上。据有关资料介绍,科威特政府在战后 5 年内准备拨款 250 亿美元用于重建,并答应让美国承担 75%的工程(费用将近 190 亿美元)。菲律宾《世界日报》发表文章说:美国至少从这场战争中取得的好处之一,就是“获得重建科威特的优先权”,“或多或少,也可以为正在滑坡的美国经济带来一点生机”。此外, 石油价格回落,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两次调低利率,进一步刺激个人消费的企业投资,也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好转。

但是,高技术战争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而造成的破坏却是极为严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 2700 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 2600 亿美元。而这场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小得多的海湾战争,就给伊、科两国造成了 3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海湾战争几乎把伊拉克与科威特夷为废墟,使两国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倒退二三十年。它对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损失,远远超过了它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有些国家因战争而获得利益,有些国家因战争而陷入灾难,这就是战争对经济的双重作用,也是战争与经济关系的一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