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
序
李文卿后勤保障,对战争的胜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技术战争中,后勤保障
的作用显得日益突出。
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不仅正在改变武器装备的性能、人们的思维方式、战略战术和作战样式,而且正在改变传统的后勤保障模式、保障思想和保障的方式,使后勤保障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首先是后勤保障的活动空间增大。高技术战争的战场范围已由陆地、海洋、空中扩大到外层空间,作战部署和作战行动由平面变为立体,整个战争将在地面、空中、海上、水下、外层空间、前方与后方同时展开。这种高度立体化的作战战场, 要求后勤必须进行保障方式的变革,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内层空间到外层空间,从前方到后方的快速、有效的保障网络。后勤保障空间的扩大,对组织指挥、协调、保障手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后勤保障的任务更加繁重。在高技术战争中,由于武器装备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使作战物资消耗日趋增大。第四次中东战争共消耗 108 亿美元,平均每天高达 6 亿美元;
海湾战争仅美军耗资就高达 611 亿美元。这种高强度的巨大消耗,对后勤物资筹措、储备管理、运输补给以及战场修理等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次是后方对敌斗争的任务更加艰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实际上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后盾的后勤保障能力的较量。谁拥有这方面的优势,谁就具备了克敌制胜的可靠物质基础。因此,交战双方都把攻击对方目标,摧毁对方赖以支持战争的国民经济、后勤保障设施和直接支援军队作战的后勤保障能力,作为战胜敌人、达成战略目的的战略手段,和首先付诸于行动并贯穿战争的全过程。高技术战争中的后方,既是后勤保障的依托,又是一个特殊的战场。另外,在后勤保障力量的结构上,由于技术保障任务增大,技术部门逐渐增多,使后勤的编制体制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后勤保障的内容上, 传统的军需生活保障任务逐渐减轻,技术保障任务逐渐增加;在保障手段上, 自动化的后勤指挥系统、物资补给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防卫监测系统、武器装备检测与修理系统、医疗救护系统,以及智能化的各种后勤保障工具和设备,正在代替手工作业和体力劳动。这种深刻的变革,对后勤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高技术装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证明,高技术战争必须要有高技术的后勤来保障。没有高效、快速、有力的后勤保障,就不可能有高技术战争的胜利,尤其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将使未来的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困难层出不穷,对后勤保障的要求更高,依赖性更大,后勤保障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决定高技术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这种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增加了我们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励我们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有限的财力、物力,来加速后勤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高技术装备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可以说,高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后勤保障的影响,对后勤保障工作既提出了挑战,又为加速我军后勤现代化,提高后勤保障能力提供了机遇。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迎接高技术对后勤保障的挑战,改变传统的后勤保障观念,变革后勤保障模式,加速后勤现代化建设,提高后
勤保障能力。保障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胜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尽管高技术战争使现代战争发生了许多根本的变化,但不管高技术怎样发展,战争的形态与战法如何变化,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必须坚持反侵略战争正义性,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激发广大官兵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来弥补我军技术装备的不足,以劣势的装备战胜优势的敌人。发扬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运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综合国力去支援战争,保障战争。发扬我军后勤吃苦耐劳,不怕牺牲,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光荣传统,全力以赴地保障战争胜利。
余用哲教授主编的这本著作,是国防大学“二五”科研规划的重点课题。作者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在研究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的影响和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对高技术战争中后勤保障规律性的研究,较好地体现了人民战争思想在后勤保障中的运用与发展。尽管书中有些观点还没有完全展开, 有的也不尽成熟,但就全书而言,有新意,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