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加强后勤后备役部(分)队建设
为保障军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并取得战争胜利,许多国家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不仅注意加强作战部队的后勤力量建设,而且十分重视加强后勤后备力量建设,走建设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作战后备力量与后勤后备力量同步发展的道路。美军的后勤后备力量,占国家整体武装力量的比例为:铁道兵 100%,集团军后勤部队、部队医院、补给勤务连队占 71—79%,弹药补给连、卫生兵、汽车兵占 61—67%,其它勤务支
援部(分)均在 45%以上。由于美军十分重视后勤后备役部队的建设,因而能在突然事变发生时,紧急征召大量后勤后备人员支援军队作战。在海湾危机中,美在征召的 24.5 万人员中,大约有 70%左右的是后勤支援人员。陆军征召的 14.5 万后备人员,大部分为运输、卫生、水净化、民事、财政、维修、工程人员,其中在海湾地区服役的 7.5 万后备人员中的 75%为后勤支援人员。空军征召后备人员中,80%是从事后勤支援的人员,担负了空军的主要维修任务,42%的战略空运任务和 33%的空中加油任务。海军征召的 3 万名后备人员中,也大部分是从事后勤支援任务的,仅医务人员就占了征召后备人员的一半。这些后勤后备人员对保障美军海湾战争的胜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后备队和国民警卫队人员在战斗区内外担负战斗、战斗支援和战斗后勤支援任务,如果没有他们的卓越贡献,国防部在解决海湾危机中要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不可能的”①。
由此可见,加强后勤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加速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工作, 保障部队对各种突发事件,尤其是高技术战争作出快速反应的一项战略措施。目前,我军的后备力量建设已初具规模,建立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各种预备役部队,唯独没有组建后勤预备役部队。这种后勤力量与作战部队后备力量不同步发展的状况,不仅影响后勤后备力量总体功能的发挥,而且也将直接影响战争初期的后勤保障。因此,今后应在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大力加强后 ①《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附录》第 235 页。
··勤预备役部队建设。
(一)后勤预备役部队的形式
后勤预备役部队,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和未来战争各个动员阶段的需要,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 后勤预备役部队
后勤预备役部队,是按照后勤保障部队的编制,平时组建一定数量的仓库、医院、汽车团、航运大队、空运团、修理部队、工程保障部队、油料管线部队、后勤分部、兵站,并编精干的领导班子和一定数量的人员、装备、负责日常的管理和训练工作。其余缺编的后勤军官和技术兵员,从就近就地的预备役军官和技术兵员中,按建制的编制数量预编起来,做到上下关系明确,人员互相了解。同时,战时所需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就近就地储备。这样一旦有事,预编官兵利用一切交通工具赶赴集合地点补入预编单位,立即执行后勤保障任务。实践证明,组织必要的后勤预备役部队,是迅速增强后勤保障实力,保障部队对敌人的突然袭击作出快速反应的一种有力的组织形式。
- 组建简编和架子后勤部队
战争的实践证明,组建简编和架子后勤部队,是战争初期实施后勤快速动员的重要措施。在和平时期压缩后勤兵员的情况下,一些地处战略腹地和近期内可能没有突发事件的战略方向,可视情况少编制一些满员后勤部队, 多组建一些简编和架子后勤部队。简编和架子后勤部队可储备其所需的全部和大部分技术装备,编制 1/3 左右的现役军官,其缺额兵员按动员计划就近从地方预备役人员中补充。
- 按专业对口,组建不脱产预备役后勤专业保障部队
后勤保障专业多,技术复杂,训练难度大。同时,后勤保障的许多专业又具有军民通用的性质。因此,按专业对口,组建不脱产的预备役后勤专业
保障部队,不仅可以解决平时训练难,战时需要量大的矛盾,而且还可解决后勤预备役部队平战结合的矛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根据动员计划,在铁道、交通、民航、海运、邮电、医院、修理工厂等企业单位, 预编若干专业技术部(分)队,按军队编制的行政编组,落实到具体单位、人员,并结合本单位平时的业务工作组织必要的训练,或有计划地配合部队进行演习。一旦有事可成建制单位征用或转入现役。目前,许多国家的后勤预备役专业技术保障部(分)队,就是与国民经济有关企业对口挂钩的。美国有 50%的空勤人员、40%左右的海员、医务人员都编入了后勤预备役部
(分)队。
(二)后勤预备役部队的种类
为保障后勤预备役部队在战争初期能够快速转入现役,并对作战部队实施有效的后勤保障,应根据不同规模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和各个动员阶段的要求,加强后勤后备役部队的战斗化建设。从目前各国的做法看,后勤后备役部队大致可分三类:
一类预备役后勤部队,平时按战时后勤保障需要编成建制单位,定职、定人、定位、定装备、定任务,经常参加训练和演习,战时经动员 3—5 天内即可投入作战后勤保障,为首批动员对象。
二类后勤预备役部队,有部分骨干,有周密的预定扩编方案,有严格的后勤预备役登记和报到制度,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和物资装备,经过动员,两周左右即可组建成建制部(分)队实施后勤保障工作。
三类后勤预备役部队,为一般后备役人员组成的部队,有预定扩编方案计划和必要的准备,一个月左右可动员扩编完毕。
(三)后勤后各役部队建设的基本要求1.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和平时期的后勤预备役部队建设应当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不能同经济建设争人员、争物资、争时间。由于后勤后备役部队建设的经济、物质及人员基础都在地方,如果不控制数量,势必影响地方经济建设。同时,在今后以高技术、低强度的局部战争为主要作战样式的情况下,也没有必要建立一支规模庞大的后勤预备役部队。因此,后勤预备役部队应着眼未来战争保障的需要,在提高后勤保障整体效益、现代化保障水平和快速保障能力上下功夫,从长计议,使之与现役后勤部队同步发展。做到:各级指挥干部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组织管理能力和后勤指挥水平;有一支技术娴熟、保障力和战斗力强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有精良的技术装备和配套的指挥手段; 有与未来战争后勤保障要求相适应的合成保障能力。
- 合理布局
后勤预备役部队的布局,应当根据国际战略格局的要求,我国周边的潜在作战对象、爆发局部战争的潜在热点、战略布局,地理环境与资源、后勤保障任务动员需要,并充分考虑国家经济建设的状况和各个战区的承受能力,进行有重点的布局。主要战略方向,可能发生局部冲突的重点地区、海边防一线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适当多组建;战略纵深、经济不够发达或其它地区,可少组建,个别贫困地区可暂不组建。
- 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战区的地理环境、人力物力资源、作战对象不同。因此,后勤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组建不同形式和类型
的后勤预备役部队。一是在编制装备上,可根据各战区的地理环境和保障任务需要,组建适合本地区遂行后勤保障任务的后勤预备役部队,装备与本地区地理环境需要相适应的后勤技术装备。如严寒、沙漠戈壁、山地、高原、山岳丛林、水网稻田、平原等地区,均应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确定后勤预备役部队的编制和技术装备。二是部队规模大小,应视保障任务和各地区的人员物力资源量力而行,不宜强求一致。三是训练内容要结合本地区的具体保障任务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并根据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后勤预备役部队的要求,规定不同的训练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
- 结构合理
后勤预备役部队建设,要与未来战争后勤的立体、联合保障要求相适应。因此,要根据各军兵种、各战区后勤保障的需要,合理确定各种不同类型后勤预备役部队,和后勤预备役部队内部各种不同技术兵员、技术装备的结构比例。尤其各个战区,要根据战区独立作战,联合保障的需要,注意加强海、空军和二炮后勤保障的预备役部队建设。
- 定期训练
要提高后勤预备役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保障能力,应根据不同形式和类型的后勤预备役部队,定期进行训练。训练可分为基础训练和应用训练两类。对新编入后勤预备役部队的人员,主要是进行本专业基础技术训练。对已编入后勤预备役部队,并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员则以应用训练为主,主要进行与本专业有关的野战勤务训练。训练的时间,依不同形式和类型的后勤预备役部队而有所不同。训练方法,可依各种不同的后勤专业预备役部队的工作、生产性质,采取以会代训、以工代训、结合抢险救灾、参加部队综合演习等形式灵活组织。为保障训练落实,总部有关部门应会同各战区有关部门拟制训练大纲,建设训练基地,在经费器材上予以必要的保证。实践证明, 加强后勤预备役部队的训练,对保障战争胜利有重要作用。以色列由于每年组织后勤预备役军官、医生、司机等人员参加部队的合练,因而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一小时后,部分地方司机便到达指定地点参加军事运输,地方医院 4 小时后开始接收部队伤员。英国也由于每年组织预备役商船队进行训练,在世界各地航行的船只接到征召命令后,能按时赶往指定地点待命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