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宝宝前途的抓周礼

到了幼儿周岁,父母为了预测其将来的志向及爱好,则有“抓周”的礼俗。抓周,又称拭儿、拈周。这种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

关于抓周礼的由来,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其一,据《左传》载,楚共王无嫡子,想在5个受宠爱的庶子中选嗣,于是以一块玉璧遍示名山大川,然后将此璧秘密埋在祖庙的庭院里,让五庶子依长幼次第进庙拜跪祖先,谁正好压在埋玉璧的位置上,他就是神灵所确立的王嗣。年龄最小的楚平王被抱进祖庙后,两次下拜,均压在了玉璧的璧纽上。但楚共王最终把下跪时两足各跨玉璧一边的长子立为太子。

其二,相传,三国时吴主孙权称帝不久,太子孙登得病而亡,孙权只能在其他儿子中选太子。孙权遂命景养择一吉日。是日诸皇子各自将儿子抱进宫来,只见景养端出一个满置珠贝、象牙、犀角等物的盘子,让小皇孙们任意抓取。众小儿或抓翡翠,或取犀角。惟有孙和之子孙皓,一手抓过简册,一手抓过绶带。孙权大喜,遂册立孙和为太子。

根据文献上有关抓周的记载,对民间这一“抓周”习俗,可上溯到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中就明确记载: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拭儿。

到了唐宋时期,这一风俗已从江南传遍了神州大地,在全国各地逐渐盛行开来,谓之“试晬”或“周晬”。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说唐高宗幼年时,“将戏弄笔,左右试置纸于前,乃乱画满纸,角边画处,成草书‘敕’字”。

唐代的法振在《赵使君生子晬日》描写当时“拈周试晬”的情形:

毛骨贵天生,肌肤片玉明。

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

国器嗟犹小,门风望益清。

抱来芳树下,时引风雏声。

宋时,“试儿”风俗更是盛行,人们对此笃信不疑。当时的曹彬在“抓周”时有“印取戈提”的传闻,后来果以武功挂印,曾任节度使、检校太师、枢密使、鲁国公等职衔。《宋史·曹彬传》载曰:

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试,人皆疑之。

元代和明代,此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之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

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清代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所陈设物品与民间大不一样。如《国朝宫史续编》记载:

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

清末,北京民间仍然盛行这种“抓周儿”礼。虽然,小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一般不送如贺幛、金银首饰等大礼,仅是给小孩买些糕点食物或玩具。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钱币,给小儿套在脖子上,谓之“挂线”。

“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或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剪子、尺子、绣线、花样子等等。

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枝、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加摆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

摆好陈设之物,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儿,善于‘及时行乐’”。

总之,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岁之际,对小孩祝愿一番而已。

[旁注]

玉璧 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用玉选料极精,制作工艺极细,花纹形式多变,饰纹种类极为丰富,使用范围大增,数量也属历代之冠。

简册 是我国古代用于书写的材料,多用竹或木制成,简是狭长竹木片;若干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可分为简、牍、觚、检、楬。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官方的文书档案、私人信件、书籍抄件、历谱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已知出土时代最早的简,为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的竹简。

颜之推(531年~约595年),我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著有《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亦为赋作名篇。

《宋史》 “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算盘 又作祘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15世纪中期,《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由于算盘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随之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

《三字经》 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被合称为“三百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阅读链接]

在湖南,周岁生日宴席上的菜注重“十”,须配以长寿面,菜名多为“长命百岁”、“富贵康宁”之意,要求吉庆、风光。周岁席后诞生礼结束。

福建泉州旧俗将婴儿周岁称为“度晬”,是自婴儿出生后最为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是日要敬神祀祖,设筵请客,主人还要特别印制以糯米或面粉为原料的“度晬龟”或“四脚龟”馈送亲友,祈望婴儿能像善爬的龟那样,较快地开步走路,又像龟那样健康长寿。外婆家于外孙或外孙女周岁时所送的礼品甚为丰厚,有衣、帽、鞋、袜、披风、童被、布料,以及八卦项链、长命锁链、手镯、脚环等金银饰品,其中缀绣的“度晬裘”和虎头图案的虎耳帽、虎仔鞋,颇有特色,寓有避邪、吉庆、长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