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告宝宝诞生的报喜礼

生儿育女是家庭、家族的一桩大喜事。因此,当婴儿一降生,主人就要到亲戚、朋友、邻家以及宗祠去报喜,报喜也就成为婴儿初生时的一项礼仪活动。

《诗经·小雅·斯干》记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故后人称生男生女为“弄璋弄瓦”。

璋即圭璋,是一种宝玉,为春秋时功臣朝见王侯时所执,使男婴弄璋,是希望他长大后做官。瓦是古代妇女纺织时用的纺锤,让女婴弄瓦,有从小就培养她勤于纺织的寓意。

先秦时期还有这样的习俗:新生儿出生,如果是男孩,应在门左挂一张木弓,象征男子的阳刚之气;如果是女孩,则在门右挂一块手帕,象征女子的阴柔之德。

经过后世的传承,各地报喜的习俗,往往因地与民族而异,各有独特的风采。

山东青岛地区在孕妇平安分娩后,家里要办的第一件事是“挑红”,就是在大门上挂一块红布,告示乡邻孩子已经平安降生了。

莱西等地还要在屋门上挂一桃枝,桃枝上用红线系着葱、枣和栗子,寓意孩子将来聪明,早日成家立业。“挑红”实际起着报喜的作用,乡邻们见到“挑红”后,即主动到产妇家贺喜,俗称“看欢喜”、“送汤米”,礼品多为鸡蛋和红糖。

蓬莱地区生男孩带公鸡去报喜,生女孩报喜用母鸡;邹县生男孩报喜用一本书,生女孩报喜用一朵花。

山西民间将生男称为“大喜”,也称“弄璋之喜”;生女称为“小喜”,也称“弄瓦之喜”,有些人家生男后,往要在大门口用大幅红布上书“弄璋之喜”挂于门楣上,以向外传递信息,光耀门庭。

高平地区的习俗是生了小孩的当天,女婿要到岳父家报喜。一般都要坐车,左手抱喜锅。喜锅里放着桃枝艾叶;右手托鸡,生男用大红公鸡,生女用有色母鸡;鸡腿上系一小条红布。

在安徽徽州,婴儿顺利落地后,男家要备水酒、红蛋送外婆家报喜。黄酒满壶,壶嘴朝前为男,壶柄朝前为女,一看便知。亲族中每户,分送鸭蛋4个或8个、12个,许双不许单,折半时也必须是双数。

黟县的习俗是生女儿则默不作声;生男孩,常点放鞭炮,焚香祭祖,并染红鸡蛋,填写红单,由男人送至岳家报喜,接受亲戚和邻居的祝贺。

广东客家地区生男则送黄酒两瓶,大公鸡一只;生女则送红鸡蛋7个,母鸡一只,外婆舅妗见到礼物便知生下是男的还是女的,回赠的礼物称“开生”。

江苏无锡旧法除向娘家报生外,还在第二天给婴儿服三黄汤,即用大黄、黄连、黄芪煎汤,用以祛肠热、清胎毒。

湖南的报喜习俗是由婴儿之父带一只大雄鸡、一壶酒和一篮鸡蛋去岳母家报喜。如生男,则在壶嘴插朵红花;如生女,则在壶身贴一“喜”字。岳家立即备宴,招待女婿和乡邻。回礼的时候,恰好相反,带来公鸡则回送母鸡,带来母鸡则回公鸡。不过,无论是送公鸡或母鸡,娘家一般多回送母鸡,当地俗称“鸡婆”。因为鸡婆好吃,营养价值高,对坐月子的人恢复健康、多发奶水都有益。

湘鄂一带保存下来的生育习俗较为古朴。在湘南、湘西、鄂西、鄂南等地,在湘南、湘西、鄂两、鄂商等地,传承着一种古老朴素的育儿风俗:送祝米,也称“送粥米”或“送鸡米”。

在这些地区,小孩出生后,其父或家人赶紧带上礼物去岳父母家报喜;岳父母家再约定日子,邀集一些亲友挑着喜物前来女婿家祝贺,称为“送祝米”。有俗语云“男家不报喜,女家无祝米。”

送祝米的人以女客为主,大半是产妇的姐妹、婶姨、姪女等;成年男客充当“挑夫”。按照“夜郎”古俗,女人生孩子的“底细”,是不能让男子汉知道的;男人“送祝米”也是被人耻笑的。纵是当作“挑夫”去了,也不能进入产妇房内,更不能和“月婆子”交谈。吃过晚饭后,“挑夫”只能在歌堂听歌,或睡觉。必须服从母系公社时期遗留下来的习俗。

在浙江绍兴,这一天要敬桥神,家人手捧几斤面路过三座桥,回家后将“过桥面”吃完,认为如此可以保证产妇母子平安,像长长的面条那样健康长寿。

福建泉州旧时生男要马上到祖祠去燃放鞭炮,有的甚至鸣火铳,以示向祖先报喜。在家门口或庭院则摔“土结”,意在祈求日后幼儿好养育,长大有胆略。生女则缺乏如此热烈气氛,而且所送礼品也有别,亲友一般仅送鸡蛋,不送线面,以免有连续不断生女之嫌。

在漳州,孩子一出生,孩子的爷爷立即到花圃里摘回一个石榴,切开放在盘子里,供奉祖宗牌位前,一方面向自己的列祖列宗报告家族得以繁衍的喜讯,另一方面祝孩子健康成长。

[旁注]

宗祠 又称宗庙、祖祠、祠堂,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场所,又是从事家族事务活动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于唐末。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则在明清两代。

黄酒 是我国汉族的民族特产,属于酿造酒。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山东即墨老酒和河南双黄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夜郎 又称作夜郎国,是我国汉代时的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原居地为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秦及汉初,夜郎进入定居的农业社会。成为汉郡县后,日益受到汉文化影响。西汉末期灭国。

[阅读链接]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临产时,孕妇要洗大净,尽快住进产房,这叫“占房”。回族人认为,孩子出生后,谁先进入产房,孩子的气质就像谁。

在回族民间,婴儿诞生时,产房除了接生婆外,一般连自己的丈夫也不得随意入内,门帘上要挂一个红绸或红布条条,提醒外人免进。婴儿哇哇降生后,若是男孩,则在家庭或亲属、近邻中,选择一个聪明、诚实、勇敢的人首先踏进产房;如是女孩,要选择一个温柔、善良、勤快的人首先踏进产房,这叫“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