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进门习俗的迎亲礼

到了完婚吉期这一天,开始迎亲。迎亲,又叫“迎娶”、“娶媳妇”,等同于“六礼”中的“亲迎”。2000多年来,这些“亲迎”习俗经久不衰,随着社会的进步虽有所革新和演变,但基本方面变异不大。

古礼中的亲迎仪式,并不是一天之内完成的,而是要持续两三天,除迎娶当日外,前后各要延展一天。《礼记》等古籍并未详尽记述亲迎前的准备议程,但后世却发展出了一套比较繁杂的准备程序。

古时迎亲在黄昏,婚礼的取义就在于此。《白虎通·嫁娶》:“婚者,昏时行礼,故曰婚。”《说文》:“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妇家也。”

先秦时亲迎的程序比较简单。新郎受父之命迎亲,到了女家,女方的人要出门响应,新郎进门要献出礼品雁,这个礼俗叫“奠雁”,是古婚礼中比较重要的议程。然后,新郎要把新娘很礼貌地接到车上,迎往家中。“妇至,主人揖妇以入”。

后世的迎亲之举似乎要复杂得多。亲迎的队伍往往比较壮观,有多至几十人的。新娘在汉代和唐代都是坐车,宋代以后才流行起人们所熟悉的花轿。在迎亲的队伍里,也包括鼓吹的乐队等。

清代北京的迎亲队伍,大多有模仿帝王的仪仗的趋向。迎亲的队伍里有许多挑夫拿着“开道”、“回避”的大字木牌和提灯,还举着金瓜、斧钺等兵器。新郎戴官帽,新娘则凤冠霞帔。因为婚姻是人生大事,虽然这些举措逾礼,官府一般也不干涉。

后世传统迎亲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抬轿的人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着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找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着,作为“避邪”的意思。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花轿抬到男家院门口,有人拦着要吉利钱,讨喜酒吃,称为“拦门”。之后,娶亲的队伍也并不马上进门,而是把喜轿关在门外,俗称此为“憋性子”,意思是指把新娘性格憋得柔顺些。

据考证,传代之俗,在唐时已在民间流行。白居易《春深娶妇》诗中,有一首这样写道:

何处春深好,春深嫁女家。

紫排襦上雉,黄帖鬓边花。

转烛初移障,鸣环欲上车。

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

当时富贵之家婚礼传代以毡褥相递转,贫寒之家则用布袋,宋元时改用青布或毡席。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今人家娶妇,舆轿迎至大门,则传席以入,弗令履地。”

新娘下轿进门时,还有人手拿花斗,盛上谷物、豆子、铜钱、彩果、草节等,一边念咒文一边望门而撒,小孩们争着拾取,称为“撒谷豆”。据说,这是为了赶走守在门口的青羊、乌鸡、青牛等三煞神,以求吉利太平。此种仪式汉代即已出现,但唐宋时期方形成风俗。

据宋朝高承《事物纪原》所载,撒谷豆习俗始于汉代:京房的女儿与翼奉的儿子订立了婚约。翼奉选了个日子准备为儿子迎娶新娘。京房认为翼奉所选的日子不吉利,因为这一天有三煞附在门上。凡是三煞附门的时候,新妇便不得入门,如果违犯了,就会损害尊长,而且婚后无子。翼奉不以为然,坚持在这一天迎娶,但还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当新妇入门时,用谷豆和草来辟邪。

京房、翼奉都是西汉的大儒,两家子女缔结婚姻,对婚期是否为吉日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结果以撒谷豆辟邪的方法来予以解决,从此撒谷豆的婚礼习俗就流传下来。

与撒谷豆类似,后来有的地区流行撒草作歌的礼俗。新娘下轿时,有专人一面撒草节一面唱歌:

今日新人远降来,喜神福神两边排。

开门两厢皆为吉,今请新人下轿来。

然后递给新娘一个花瓶,撒草人又唱道:

花瓶本是圣人留,轩辕黄帝起根由。

今日落在新人手,富贵荣华万万秋。

在新娘进院前行时,撒草人紧跟其后,随路边撒草边歌曰:

一撒如花似锦,二撒金玉满堂,三撒咸亨庆会,四撒华阁兰堂,五撒夫命富贵,六撒永远吉昌,七撒安康福寿,八撒子孙兴旺,九撒凶神远避,十撒八大吉祥。

接着,新娘还要在内室门槛上“跨马鞍”,鞍与安同音,这一仪节包含有平安的寓意,还有让新娘做到“好马不备二鞍,为女不嫁二男”之意。

[旁注]

《说文》 《说文解字》的简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本书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国人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料。

凤冠 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阅读链接]

皇家婚礼有很多特殊之处。按照清代礼仪,大婚之日,皇帝穿礼服乘舆出宫,先到慈宁宫向皇太后行礼,然后到太和殿升御座,派遣使者出发奉迎皇后入宫。迎亲队伍到皇后家行册立礼后,簇拥着皇后的凤舆返回,经大清门进宫。

按清朝定制,大清门除皇太后、皇帝可以随时出入外,任何臣民不得擅行,皇后也只有大婚之日才有一次进穿此门的威风。凤舆到太和殿或乾清宫后,皇后下轿,正副使臣便完成任务离去。然后由内监、导从命妇伴随,共拥皇后步行到交泰殿。在这里,恭侍命妇接替导从命妇奉迎皇后,皇后改乘八人孔雀顶轿入坤宁宫,等候与皇帝行成亲礼。之后,皇帝到坤宁宫,行合卺礼,饮交杯酒,大婚即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