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贺新生命开始的三朝礼

新生儿诞生之初,虽有报喜和张挂标志的礼俗,但都不涉及婴儿,一般到第三天才举行正式的仪式,庆贺新生儿的诞生,谓三朝礼。

三朝礼早在秦汉时期就盛行于朝野。后世三朝礼的形式大大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仪式,如洗三、射天地四方、接子等。

洗三,又叫“洗三朝”、“洗儿”等,是在三朝礼中发展最为完善的仪俗。据说,这样可以洗去婴儿从“前世”带来的污垢晦气,使之大吉大利,平平安安。

这一礼俗唐代即已盛行,上自宫廷,下到民间,都广泛流行三日洗儿的风俗。

726年,唐玄宗李隆基之子、皇太子李亨的妻子郭氏生子李豫。三日洗儿时,唐玄宗亲自前来,赐金盆洗浴。新生儿看起来身体“挛弱”,洗婆于是换了一个体格健壮的孩子冒充皇孙,没想到唐玄宗一眼就看出不是龙孙,于是将真的皇孙抱来,一日三见,其乐融融。

到宋代,洗三已很流行,苏东坡就曾写过“况闻万里孙,已报三日俗”的诗句,并且还记述了当时的“洗三”风俗。

因为地区以及民族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洗三仪式。

据《中华全国风俗志·京兆》记载,北京地区“洗三”的当天,必请接生婆到家,酒食款待,然后由家人在产房外厅供上碧霞元君、催生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等13位神祗。

产妇炕头则供“床公床母”像,以点心或油糕为供品。上香叩头后,便将用槐条、艾叶熬过的水倒入铜盆摆上炕,旁边放凉水一碗和染上红色的各种果品如花生、枣、栗子、桂圆及鸡蛋等一盘,还有一个盘子盛肥皂、矾、胭脂、糖、白布、秤权和锁等。

这时家人亲友按长幼依次往盆中添凉水、果品和铜钱,名曰“添盆”。添盆时接生婆在旁唱祝词,如添水,唱“长流水,聪明伶俐”;如扔果,唱“早儿立子”、“桂元桂元,连中三元”等。

添盆毕,由接生婆洗小儿。小儿哭,称为“响盆”。洗时还边洗边念祝词:

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

随后,点着艾叶球儿,用生姜片作托,象征性地在婴儿脑门上灸一下,再将肚脐处敷以烧过的明矾末。梳头打扮时也有祝词:

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寻个媳妇准回衬。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表达祝愿的礼俗。如用鸡蛋滚婴儿脸,谓“一生无险”;用葱打三下,谓“聪明伶俐”;拿秤权和锁比划几下,谓“秤权虽小压千斤”,“长大后头紧、脚紧、手紧”。还要把婴儿放在茶盘上,以准备好的金银锞子、首饰等往婴儿身上掖,谓“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最后焚化神祇牌位,洗三仪式方告结束。

洗三过程中的祝词,虽然带有封建色彩,但基本表达的还是希望婴儿将来有所作为的意愿。

湖南衡阳洗三有一特别仪式,即“出天行”,“接生娘子”抱着“毛毛”先拜祖宗,后拜天地。出大门时,有人撑一把清油纸伞,站在大门口的屋基上;“毛毛”的姑姑、姨姨或伯母、婶母二人各拿一个檑杵,一把蒲扇,一边在廊柱上拍打着,一边唱着《胆大歌》:

毛毛抱怀中,三朝出天行,撑起遮天清油伞,檑杵敲门壮大胆。唆岩鸾,岩鹰唆,唱起胆大歌。男儿胆大好进学堂,女儿胆大好遇家娘,天不怕,地不怕,能同雷公打得架……

衡阳“作三朝”不分性别,不论贫富,一律平等,高唱《胆大歌》,一样红火、热闹;《胆大歌》中既唱男孩,也唱女孩,一样地进行鼓励。

与中原洗三相比,湘南“出天行”的重点不在“洗”上,而在于“出”,亦即“闯”的上面。抱着才出世的“毛毛”,出大门站在台基上,边喊边打地“出天行”,给尚未涉世的“毛毛”壮胆,为其日后的出闯助威。

这种古朴的礼仪及浪漫的歌谣,既表现出湖南人特有的火辣辣的倔强性格,也体现了湖湘文化的“冲决罗网”的战斗情调。

[旁注]

太子 指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秦因之。汉天子号皇帝,故其嫡子称皇太子。金、元时,皇帝之庶子亦称太子,如金有四太子兀术。明以后皇帝之嫡子称皇太子,亲王之嫡子称世子。

苏东坡(1037年~1101年),即苏轼。宋代重要的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知州 我国古代官名。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阅读链接]

三朝礼还有射天地四方、拜床母等仪式。据《礼记·射义》载:“故男子生,桑弧蓬矢,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男孩出生三天以后,父母抱其出外,用弓箭射天地四方。对女孩子,则不行此礼。

传说床神有男女之分,床婆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民间在婚礼、生育、三朝、满月等时候有拜床母的习俗,多以浇了酒的肉等为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