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出阁哭嫁的辞亲礼

在婚礼过程中,请期过后,女家要为女儿“开脸”、“上头”。

开脸又称开面、绞面、绞脸,是去除面部的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的仪式。开脸有在上轿前在女家进行,也有娶到男家后进行。开脸人须是父母子女双全的妇人。

开脸要选择在背人眼的地方举行,坐的方向或坐南朝北,或坐北朝南,忌坐东西向。开脸时,还边扯汗毛边念《开脸歌》予以祝贺:

左弹一线生贵子,右弹一线产娇男,一边三线弹得稳,小姐胎胎产麒麟。眉毛扯得弯月样,状元榜眼探花郎。我们今日恭喜你,恭喜贺喜你做新娘。

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在娶、嫁前择定吉日,一般在婚礼前三日或一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

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临近婚期,男家要给女家送“催妆礼”。所谓“催妆”,即男方催促新娘行嫁。

婚礼前二三日,男家下催妆礼,有凤冠霞帔、婚衣、镜、粉等。唐宋时还盛行以诗乐催妆,故留下许多催妆诗,对这一风俗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如唐代徐安期的《催妆诗》云: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作好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在汉、土家、藏、彝、壮等民族的传统婚俗中,有一项很有特色的仪式,即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而其中最富特色的,可谓土家族的哭嫁和哭嫁歌。

土家族结婚年龄一般为十六七岁,有的只有十三四岁。婚期决定后,姑娘便始哭嫁。是否会哭,是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准。姑娘不会哭嫁,或只哭不唱、只唱不哭,或哭得不动人,都被认为才德低劣,而被人瞧不起。因此,土家族女孩从懂事起就开始学“哭嫁歌”。

哭嫁时间一般是7至10天,也有长达一月的。要哭得口干舌燥、两眼红肿、如痴如醉,才算聪明能干。哭嫁期间,家族亲友都请新娘吃一顿饭,叫“送嫁饭”。哭嫁时则有亲友陪伴,互诉衷情,进行”陪哭”。男方须送“哭脸粑粑”,让参与哭嫁者分吃。哭嫁须用土家语,不能用汉语,否则会遭到长辈指责。

哭嫁内容一般有“哭父母”、“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媒人”、“哭百客”、“哭扯眉毛”、“哭梳头”、“哭穿露水衣”、“哭辞祖宗”、“哭上轿”等,内容长短不一,但却很有韵律。如“哭媒人”:

背时媒人是条狗,那头吃了这头走。

娘家来吹女婿好,婆家去夸嫁妆多。

树上麻雀哄得来,岩上猴子骗得走。

豌豆开花角对角,媒人吃了烂嘴角。

铁树开花八寸长,媒人吃了烂大肠。

板栗开花球对球,背时媒人吃了断舌又断喉。

在“哭爹娘”中,更直接把迎亲说为“抢”:

阿捏阿爸啊,再坐两个时辰。

我就要离开你们了,人家就要把我抢走。

女儿再不是爹娘的女儿,女儿成了人家的人了。

哭声使人撕心裂胆。结婚前日下午,男方派花轿来迎娶,当晚新娘哭嫁也达到了高潮。整个村落相好的姐妹和姑嫂们都来陪着新娘哭,哭成一团。鸡叫头遍,新娘在哭唱中穿上露水衣、露水鞋,吃完“离娘席”,被伴娘们拖拉出闺房,在堂屋中哭拜祖先、辞别父母,然后由“红花儿”背上喜轿、鸣炮起程。迎亲队伍往回走,新娘在花轿里哭得更响,一直哭到男家能听到的地方才算了事。

客家的哭嫁也很有意思,比如娘亲哭诉对女儿的怜爱之情,诉说带女儿的艰难的:

女呀女,十月怀胎把你养,两年奶水把你喂,硬饭米甘把你饱,尿布屎片娘来洗。

女呀女,你可晓得娘的累!冷暖饥饱娘心挂,头痛脑热娘心惊,看到养下一只虫,样得把你养成人!

女呀女,带你带到三五岁,细皮粉面泛桃红,会叫会笑会招人,跟前跟后不离身,句句爷娘喊得亲,那个爷娘不赏心!十年私塾把你缴,针线女工把你教,看见女子树抽条,爷娘心里乐逍遥,那晓得,带大的闺女要成别家人!带你带到十六七,才算晓得屎臭气,屋下田里晓得帮,爷娘疾苦会恤痛,哪个爷娘不上心!哪晓得,又哇女大要嫁人,爷娘哪里舍得送出门!

还有娘劝女儿在婆家好生做人多多保重的,如:

女呀女,婆家唔比娘家好,公婆哪有爷娘亲,上门媳妇难做人,时时处处要小心。女呀女,从今后,孝敬公婆是本分,服侍老公是为贤,屋里屋外勤打理,洗衣做饭要精心,见人自要矮一等,有理无理让三分,待到三年两载儿出世,才在婆家算个人,要得上下都满意,还要谨慎会做人。女呀女,从今后,饥寒冷暖自家管,有病有痛自家担,社官老子要靠自身健,世上最难是求人!

这些哭嫁辞,无不表达了女儿离家之际难舍难分的骨肉亲情,体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旁注]

状元 一般是指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名的人。起初称为“状头”。古代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1904年的刘春霖。

霞帔 亦称“霞披”、“披帛”,以其艳丽如彩霞,故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

客家 是清代四邑族群对粤东地区迁来的族群的一个称谓。传说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被称为“客家祖地”。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如围龙屋。

[阅读链接]

从宋代起就有迎亲前一日邀请“好命婆”为新人进行铺床的仪式。铺床的人一般由女方家邀请。铺床过程根据各地风俗不同也略有差别,主要流程除了扫床、铺鸳鸯枕、龙凤被之外,最被大家熟悉的应该就是“撒帐”了。“撒帐”是指将花生、桂圆、莲子、栗子、枣等干果铺撒在婚床上,取义“早立子、莲生子、花生子”的生命祈愿。

在古时,结婚代表的意义更多是传宗接代,延续生命。因此寡妇或未生育过的妇女是不能触碰被褥、床品甚至搀扶新娘的。新郎新娘在未举行婚礼仪式之前,也不可坐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