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火车站是我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站
郑州火车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部。“郑州”一名源于古郑国,后因在此设州府,故取名郑州。郑州火车站位处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会点, 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是沟通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华东的要冲,担负着四面八方旅客中转和物资转运的繁重任务,是我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站。
郑州铁路枢纽以特等编组站(郑州北站)、特等客运站(郑州车站)、特等货运站(郑州东站)为主,还有两个工业站(郑州西站、海棠寺车站)、5 个中间站(南阳寨、广武、小李庄、圃田、铁炉)3 个会让站(马寨、东双桥、欢河)、2 个线路所(五里堡、五八一)等 15 个车站分界点组成。枢纽内设有 2 个车辆段,2 个机务段、2 个电务段及工务段、车务段、列车段、客运段、水电段、建筑段、生活段等单位。
郑州枢纽站是在原郑州车站的基础上发展建设起来的。1904 年京汉线建成后设立的郑州火车站,叫京汉铁路郑州车站。1910 年汴(今开封简称)洛
(今洛阳)铁路作为京汉铁路支线通车后,于 1913 年另设陇海铁路郑州车站。自成门户,分站管理。客货运输中转都要办理转换及车辆过轨手续,运输效率很低。1948 年郑州解放后,平汉铁路(即京汉)的郑州车站仅有 8 股道,陇海铁路郑州车站仅有 7 股道,通过效率很低。平汉、陇海铁路实行按区管理后,将两个车站合并,统一车辆调度,统一指挥,统一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同时增扩线路,至 1955 年底,已有到发线路 12 条,编组线 20 条,牵
出线 4 条,成为京汉、陇海两场横列式平面作业的编组站。日均解编能力达
到 3354 辆。1953 年 8 月将郑州车站货场迁至二里岗,成立郑州东站,办理货运业务。1955 年 3 月建成海棠寺车站工业站,1956 年 9 月建成郑州西工业站。至此,枢纽站初具规模,运输通过能力较前有很大提高,但仍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为彻底解决郑州枢纽站的问题,国家决定进一步完善郑州站,并于 1955 年批准郑州枢纽站总设计图,决定分期施工。一期工程从
1955 年 5 月开始到 1956 年 5 月为止,在下行编组场位置建成横列式运转场。
建 20 股道,称新编组场,形成新老(京汉、陇海)三场分散作业。二期工程
从 1959 年 3 月开始,至 1976 年为止,建成下行系统到、编、发三级三场非机械化驼峰编场,修建马寨会让站,五里堡线路所,最后将郑州北站下行场改建为机械化驼峰,并兴建下行辅助调车场。三期工程为上行系统三级三场。从 1978 年开工到 1984 年底为止开通东半部,基本完成上行系统三级三场建设项目。井于上下两系统间建成交换场,使两系统连成一个整体。现已形成共有 8 个车场的大型编组站——郑州北站。南北长 6000 米,东西宽 800 米,
占地面积约 480 公顷。共有各种股道 228 条。担负着京广、陇海两大干线货物列车及小运转列车的到、解、编、发等业务以及车辆取送、自站装卸,冷藏车加水补盐、机械保温车加油补水,鲜活车上水等综合性业务。车通过运量占全国铁路发送量的 8%。1984 年,郑州北站日均办理车数达 16127 辆跃居全国第一位,对国家的铁路交通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