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是我国河曲最发育最险要的河段

万里长江,流出三峡,经过宜昌,便进入两湖平原地区。从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矶的 404 公里河段,因流径古代的荆州地区,故称为荆江,是我国河曲最发育、最险要的河段。

荆江北岸有富饶的江汉平原,南岸是辽阔的洞庭湖区,都是长江中游著名的“鱼米之乡”。由于荆江河段流经低平的平原,江面宽展,水流平缓, 河曲发育。这河段,以藕池口为界,按所处方位不同,又可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长 164 公里,为一般性弯曲型河道,河床曲折率约 1.7 左右,河道中

心多洲滩,全河 18 个江心洲滩,其中就有 16 个分布在上荆江;又因水流分歧,汊河发育,具有分汊型河床特点。枝江县即因此而得名。下荆江河曲最为发育,为典型的蜿蜒型河道,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这一段河道蜿蜒长达 240 公里,而两端直线距离仅 80 公里,河床曲折率约为 3。百年来自然截

弯十多次,1972 年 7 月 19 日沙滩子曾发生一次自然截弯。

由于荆江河段河曲十分发育,水流不畅,泄洪能力差,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就在这段沉积下来,使河床日益淤高,成为“地上河”,洪水时常高出两岸地面 10 多米,全靠筑堤束水来防御洪水。

长江的洪水约有一半来自宜昌以上,洪峰高,流量大,来势汹,洪水一出三峡,荆江首当其中。近百年来,从宜昌下来的洪水超过 6 万秒立方米, 就有 20 次,而荆江的安全泄洪量约 5~6 万秒立方米,洪水来量与河槽泄量不相适应,如果碰到下面的洞庭湖或汉江同时涨水,上下顶托,问题更加严重。加上解放前,堤防长期失修,堤身低矮单薄,隐患丛生。每逢汛期,洪水常常漫堤溃口,泛滥成灾。仅 1912 年~1949 年的 38 年间,荆江就有 20 次溃口成灾,所以荆江成为长江防汛最险要的河段,故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地处荆江北岸著名的荆江大堤,成为江汉平原和武汉市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保障荆江沿岸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解放后,除整修、加固加高荆江大堤外,1952 年在荆江南岸公安县境内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这是解放初期全国最早最大的分洪水利工程。工程包括 54 孔进洪闸、32 节制闸及可蓄纳 50 多亿立方米洪水的分洪区。1954 年长江发生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时, 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削减了荆江的洪峰,降低了沙市洪水位近 1 米, 保住了荆江大堤安全。另外,还运用河曲发育的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先后在上车弯、中洲子和河滩子等处,成功地实施了人工截弯取直工程,既增加了泄洪量,又大大缩短了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