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是我国最长的大运河

所谓运河是指为了沟通不同河流、水系、海洋和发展水上交通运输、综合利用水利资源而开凿的人工河道。在世界上有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全长 175

公里,沟通了印度洋和地中海的联系;有拉丁美洲的巴拿马运河,全长 81.6 公里,它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道。而我国古代人民开凿的京杭大运河, 全长 1794 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因运河两端位于北京和杭州,相距又很远,故名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它凝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京杭大运河最早始于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沟通长江与淮河的通道,就在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 486 年)在蜀岗筑邗城,并修凿邗沟。

因位于邗城,故名。全长约 150 公里,扬州市区由此而兴起。隋大业元年(公

元 605 年),隋炀帝下令征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一百余万人,开掘通济渠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两河水入黄河,自黄河入汴水,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入泗水,以达淮河。又征淮南民众十余万人循开邗沟故道,自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至扬子(今江苏省仪征县)入长江。大业六年(公元 610 年)开凿江南运河,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至余杭(今浙

江省杭州市)。大业三年(公元 608 年),隋炀帝下令征河北诸郡百万余人开凿永济渠(又称御河),引沁水南至黄河,又连接卫河北至涿郡(治蓟, 今北京市)。经过前后六年大规模的修凿,终于完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全长 2700 多公里,史称隋运河。元朝定都北京后,对大运河进行了较大的改道修凿,疏通了济州(今山东省济宁市)到须城(今山东省东平县)安山的济州河,从须城安山到临清(今山东县临清市)的会通河以及通州到北京的通惠河。明永乐年间又对会通河、济州河段进行了改造加修,遂成为现在的北起北京,中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三省一市,南达浙江省会杭州市的京杭大运河。全长 1794 公里,比隋运河缩短 900 多公里。建国后,京杭大运河的部分河段经过加深拓宽和裁湾取直,并增建船闸及兴建江都、淮安等水利枢纽工程,使大运河更锦上添花。

大运河共分为七段,北京市区至通县段称为通惠河;通县至天津段称为北运河;天津市至山东省临清县段称为南运河;临清至台儿庄段称为鲁运河; 台儿庄至清江段称为中运河;清江至扬州段称为里运河;扬州至杭州段称为江南运河。

这一举世闻名的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大运河,对当时经济的联系,政治的统一,贸易的往来,南北交通的发展,均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