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丽初显——文明交汇

在陇右地区畜牧文化兴起之后,周人兴起陇东,秦代人崛起天水,以农牧并举、华戎交汇为特征的周秦文化兴盛起来,这奠定了自先秦至隋唐陇右地域文化的基本形态和格局。

陇右地区是我国古时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荟萃的舞台和扩散传播的桥梁。这也就决定了陇右文化具有了开放、兼容的优势和极强的渗透性与包容性。长期的文化融合与多民族交错杂居,使陇右文化兼具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长。

丝绸之路创造文明奇迹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我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甘肃中部主要有北、南两道。北道由西安向西北,经彬县、泾川、平凉至固原,从固原向西,越过陇山北段,至祖厉河畔,经会宁县北郭城驿抵黄河东岸靖远,渡黄河西进到武威。

北道是最短的一条线路,也是古代长期连接关中和陇右的重要通道。

南道形成于春秋时期,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获得初步发展。

南道由西安沿着渭水而上,在宝鸡西再沿着千水西北上,经陇县,越过陇山至张家川,从张家川至通渭,向西经定西、榆中,从兰州渡黄河,过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

也可从张家川至天水,经过陇西、甘谷、临洮、广河、临夏至黄河南岸,在永靖炳灵寺附近渡过黄河,经乐都、西宁,过扁都口至张掖。或可从临洮北上,越马衔山至榆中、兰州。

相对北道来说,南道相对线路稍长,但沿途人烟稠密,寄养方便,长期为重要商旅之道和运兵之道。

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禹贡》记载了丝绸之路由青海东南经甘肃东南入关中的交通路线走向:“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

西倾山在青海东南;鸟鼠山在甘肃渭源,为渭河源头;朱圉山在甘肃甘谷县渭河南岸;太华,即陕西华山,在渭河下游南岸。这些山处于由从青海东部、甘肃东南部的渭河上游进入关中地区的交通线上及其附近。

《尚书·禹贡》又记载:“织皮昆仑、析支、搜渠,西戎即叙”。析支又叫“赐支河”,指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黄河由南折东流的一段,秦献公用兵渭河上游时,无弋爰剑曾孙忍的叔父印“畏秦之威,将其种入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数千里,与众羌绝远,不复交通”。

搜渠为山名,在兰州以西。昆仑山、析支、搜渠地区的织皮,大约就是由青海经甘肃东部的渭河上游到达关中、中原的。

丝绸之路从北、南两道过黄河后,都向一个方向靠拢,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会合后,西行至敦煌、玉门关、阳关。然后出玉门关、阳关进入了广大的西域地区。

丝绸之路沿途,横亘张家川和陕西陇县之间有条关陇古道。关陇古道长约100千米,海拔2000米左右,道宽3米,有的路段由石板铺成,有的路段为乱石所埋;路两边为古树,杂草茂盛,是丝绸之路南大道从西安进入甘肃的必经之道。

关陇古道是丝绸之路上筑路水平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道。先秦时由西戎各民族开辟,自两汉时期至唐宋时期,直至元代,一直是关中通往陇上的交通枢纽,为陇右要冲、关中屏障、军防重地,而且也是中西贸易、民族往来的大通道。

据史料记载,汉代初期,西北疆界没有超过黄河。为了打通西方商路,汉武帝派人两次探险,其中一次是翻越陇坂,通过对沿途地理和北边敌情的了解,最后选定关陇道为西进首选路线。

为了确保这条路线的畅通,汉武帝在沿线设置天水郡及平襄等县。沿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寨”,“驿马三十里一置”,交通便利。隋炀帝积极拓边时,关陇道又一次得到大规模的拓建,达到了通过御驾的标准。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大奇迹,它是一条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性贸易商道。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繁荣。

临夏与青海河湟地区相邻,历史上一直为由陇右西出河湟的必经之地,因此,临夏乃至甘肃东南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的希腊铭文铜、铅饼,可能是由北方草原之路经河湟地区流入的。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

汉代羌中指祁连山以南,金城以西,婼羌以东地区;天水、陇西,指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陇山以西地区。公元前3世纪末,我国内地和西域的联系主要通过甘肃东部和青海河湟地区进行,丝绸之路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增强了中原内地与西北边疆的联系和交往,促进了汉族与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以及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广泛联系,增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陇右地区也因此增进了与中原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对其多元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旁注]

玉门关 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渭水 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尚书》 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为一部皇室档案汇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室文献,又称《书》、《书经》。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关中 即关中平原,又称“关中盆地”,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省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阅读链接]

在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500年期间的1000余年中,由河西走廊经甘肃中东部和青海东部、内蒙古中东部至辽宁西部,原始农业经济依次被半农半牧经济或畜牧经济取代。

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使甘青地区的古代部族的流动性日趋增加,与欧亚草原的联系日益加强,并使其最终成为草原之路南道的一部分。

因此,由原始农业经济向畜牧经济的转型,是草原丝绸之路形成的重要条件。而大规模的畜牧经济的形成,必须以马的驯化、马具的发明与使用为前提。甘肃地区养马业的兴盛也就十分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