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地图的产生

放马滩地图是甘肃省天水麦积山放马滩战国秦汉时期墓群中出土的古地图,是我国和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地图。

放马滩地图共有8幅,其中7幅地图分别绘在4块木板上,被称为“放马滩地图”。此外,还有一幅地图画在纸上,是最早画在纸上的地图。

放马滩木板地图线条字迹清晰,脉络清楚。放马滩纸地图纸薄而软,最大不规则碎片长5.6厘米,宽2.6厘米,纸面平整光滑,用细黑红条绘制山、河流、道路等图形。这种纸被称为“放马滩纸”。

放马滩木板地图内容是战国晚期秦国所属邽县的政区。它是地形和经济图。

地图的特点是:按一定方位绘制,不少地方有注记。图上对河流流向自上游之下有顺序注记。有3幅图所给分水岭是山系而不是孤立的山峰。有3幅图注明了森林的分布和树木的种类。

我国古代绘制地图和使用地图的历史十分悠久,传说中的“龙马负图”、“史皇作图”以及大禹“铸九鼎,象九州”,都间接地反映了上古地图产生的有关信息。

至迟在西周初年,有关军事地图、土地之图和城建规划图等地图已经在实际使用之中。放马滩地图的绘制是在继承前代绘图技术的基础上,将我国古代地图图式体例发展到新阶段的代表作。

天水放马滩地图各有侧重,地图中有的以政区为主,有的以水系为主,有的主要标示物产等事物。各幅地图既相互独立,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如一幅图是主图,一幅图则是主图局部的扩大图,但又独立成图。

在地图注记类型上,文字注记包括了表现内容和读图方向;符号注记则有线形、几何图形、象形和示意等4个类别,将城邑、居民点、水系、山脉、交通道路、关隘、伐木点、特殊建筑物等丰富地理事物合理而恰当地遍布于地图之上。

居民点、地形、水系、交通道路等要素是地图形式的基本要素,放马滩地图不仅完全具备,而且其标示形式也大多为后代所沿用,即使对一些特殊物体的示意符号,也几乎同后来所使用的表示符号如出一辙。

放马滩地图注记体例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在后来的地图中得到了继承和完善。后来的地图注记的图式符号尽管五花八门,但可以分为三大类型:文字、符号和色彩。

放马滩地图除色彩一类之外,其余两个类型的注记体例与基本图式,都已经大体具备。放马滩地图注记的图式体例奠定了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基本规范,在我国传统地图绘制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和规范功能。

晋代地图学家裴秀总结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制图六体说”,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作为绘图6个原则。放马滩木板地图除没有明确的分率外,其余的都具备。

放马滩地图不仅具有明确的绘图思想和原则,而且从注记图式反映出相当先进的绘图技术。

放马滩地图中,有两幅地图8处注记涉及里程距离;图下方不仅清楚地标明地图的正读方向,而且图中地名涉及方位者也很多;图的交通线沿水系主流直线平行,并在河流弯曲处截弯直行。

这些地理事物与要素在图上得以清楚地反映,表明在战国晚期,我国地图绘制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放马滩地图中,有6幅地图均以水系为框架,各种地理事物分别绘注于各水系网络的相应位置,水系框架无疑发挥了类似现代地图经纬网坐标的功能。特别是各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在水系网络的规定下更具准确性,也必然提高了地图的实用价值。

这种绘图技术,在经纬网绘图法产生之前,是最先进和实用的方法,也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因此,这种绘图技术是我国古代具有先进绘图技术的标志。

天水放马滩地图都是大比例尺、小区域图,而且绘制内容也十分丰富。

《管子·地图篇》记载:

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辍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径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莆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措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长也。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那时的地图内容已经涉及山川河流、险阻关隘、路程远近、植被地貌、居民点、城镇或名邑、废邑等诸多方面。

这些内容在放马滩地图中都得到生动而合理的反映,而且各图所表现的地理事物各有主次和侧重,具有专题图的性质。

如图的注记以居民点等政区地名为主,属于政区图;图有大量木材、药材分布与采伐的注记和交通道路里程的内容,属植物分布图和交通图;两幅图的主体是水系及其名称注记,则属典型的水系图。

放马滩地图有如此鲜明的主题特征,证明了它是我国先秦时期区域专题图的经典之作。

放马滩地图又是先秦时期重视河流水文的突出体现。水同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我国古代人民向来注重河流水文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至历代正史《地理志》和有关地理总志,都有大量此类资料和人类治水的经验与教训。

《水经注》和历代正史《河渠书》、《沟洫志》,以河流水系为纲,探究河流水文与人间治乱兴衰的关系。这种重视自然、重视河流水文的传统,在放马滩地图中得到突出体现。

在6幅成品地图中,不论何种专题的地图,无一例外均以水系河流为地图框架,辅以主题所反映的文字注记。不仅突出了各地事物的相对位置,而且河流主流与大小支流无不全集于图上,也是当时人们对自然地理现象与事物科学认识水平的体现。

[旁注]

龙马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兼具龙和马形态的生物,具有龙的头、龙爪、龙鳞,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也被认为是精神健壮的象征。

史皇 传说中皇帝的一个臣子,会作画。史皇与仓颉同为古代的圣人。仓颉造书,史皇制画。

九鼎 9座青铜鼎。夏代初期,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逐渐,九州成为华夏的代名词。

《管子》 是记述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的书籍。共86篇,今实存76篇。《管子》76篇;《经言》9篇,《外言》8篇,《内言》7篇,《短语》17篇,《区言》5篇,《杂篇》10篇,《管子解》4篇,《管子轻重》16篇。

《禹贡》 《尚书》中的一篇,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并对每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阅读链接]

放马滩纸质地图出土时置于死者胸部,因受潮图呈碎块,无法复原。其中绘有图线的最大残块,长5.6厘米,宽2.6厘米。

出土时呈深黄色,逐渐干燥后,褪变为浅灰间黄色,表面有污点,纸面光滑平整,纸质薄软而有韧性,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纤维排列杂乱,碎片边缘起毛,不规整。

制造过程经过切割、捣舂、制浆、沉淀过滤、挤压整平等工序。制纸原料为大麻,属于早期麻纸。从笔迹看,山、水、断崖用软笔绘成,道路则用硬笔所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