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萌芽——古老历史

在我国远古传说中,伏羲位列三皇之首,是一位作出卓越贡献的创世英雄;女娲也位列三皇,是一位常常与伏羲联袂又经历神奇的中华女始祖。

他们与陇右地区关系非常密切,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重要的源头。黄帝位列五帝之首,是华夏各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他的诞生之地也在陇右地区。

古人以西为右,陇右就是指地处陇山以西、黄河以东,大致包括甘肃、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和新疆东部一带。唐代曾设有陇右道,而所谓的陇右文化就是指上述地域的文化。

陇右文化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大地湾文化,中经大地湾中晚期和马家窑文化,至齐家文化时期,由于气候变冷,齐家文化及其定居农业解体,出现了以辛店、寺洼、沙井文化为代表的游牧文化形态。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

在中华民族始祖“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关于伏羲的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传于黄河上下和大江南北。

伏羲又称“伏栖”、“伏戏”、“宓羲”、“虑羲”、“炮栖”等,生于古成纪,古时成纪包括的地区相当大,包括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和静宁、通渭等地。天水地区地处黄河支流渭河的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伏羲所处时代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伏羲处在原始社会由渔猎时代向畜牧时代过渡的时期;第二种说法认为伏羲处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第三种说法认为伏羲处在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时期。

伏羲是一个部族的首领,同时也是一个氏族部落的名号。相传伏羲聪慧过人,人首蛇身,身上有形似蛇鳞状的标志或装饰物。

蛇身是古代先民以蛇为图腾,或衣着蛇形纹的装饰,它反映了原始氏族崇奉的图腾物的形象。蛇身显示伏羲是蛇图腾,出身于蛇系氏族。

以蛇为图腾的伏羲氏族在崛起强大的进程中,不断将一些别的氏族形形色色的图腾部分地吸收到自己的图腾中,蛇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鬃和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最终成为神物——龙。龙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族徽了,成为中国人的象征了。

在夏朝建立之前,我国处于漫长的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在氏族社会中,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信仰和名称,并以此区别于其他氏族。

在氏族内部,每个氏族成员以及首领则以自己所属的氏族图腾作为标记,并以所属氏族的名称作为个人的私名,个人的私名与氏族名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文献记载伏羲有多种贡献,主要有8项贡献:

一是始作八卦;二是创造书契;三是创嫁娶之礼;四是结网罟,教民渔猎;五是钻木取火,烹饪熟食;六是设官理民,号称龙师;七是制瑟作乐;八是造历法,定节气。

伏羲的8项贡献,可以分为3种类型:

第一种是发扬光大前人的创作。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燧人氏已掌握了火的使用,伏羲改进了钻木取火的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改进了烹饪技术,提高了先民的生活质量,所以人们尊他为庖牺。

第二种是萌芽状态的发明。例如造书契、制历法、以龙纪官等。这些创作是十分朴素的,尚处于萌芽状态。

第三种是比较成熟的原创性发明。如制网罟、教民渔猎、制嫁娶之礼等,这些发明对当时的社会生活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伏羲“做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养牺牲以充庖厨”,上古时代的天水地区气候温润,河湖随处可见,森林茂密,水草丰美,宜于渔猎畜牧。

伏羲生活的时代,陇右先民以自然采集为主要生活来源,在伏羲的言传身教下,陇右先民学会了结网捕鱼狩猎。既替代了原来落后的狩猎形式,又将生产活动拓展到川泽水域。

由于渔业发达,陇右先民对鱼非常熟悉,他们把鱼绘制在彩陶艺术制品中。狩猎方面,鹿、羚羊等食草动物和一些小型啮齿类动物,都是河陇先民的狩猎对象。

有时候,陇右先民捕获了大量的猎物,除了满足当时食用外,剩余部分都腐烂扔掉了,但有时候,又猎获不到猎物。伏羲通过摸索特性,喂养圈育,驯化为家禽、家畜,保证了食物的供应,这使后人免除了饥饿的威胁,是对后世的一大贡献。

相传伏羲“始创嫁娶,以俪皮为礼”。“俪皮”就是鹿皮,一说为两张鹿皮,是男女双方订婚的礼物;一说为一张鹿皮,划为两半,男女各拿一半为婚姻信物。伏羲的这一发明,可能是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的巨大迈进。

伏羲最大的贡献是始画八卦。伏羲认识了天地分阴阳,用阳爻“—”、阴爻“——”简单的符号,表达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玄理。八卦就是运用重叠组合推演天地万物以示于人的八种卦象符号。

组成八卦最基本的符号,即阳爻与阴爻。两者重叠组合,就生成八卦。八卦两两组合就生成六十四卦,用以推演天地万物变化,无穷无尽。

用八卦的重叠变化显示的卦象,加上卦辞、爻辞的解说,用以推断吉凶,占卜祸福,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就是易理。

对立统一的阴阳八卦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独特模式,对我国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八卦是伏羲文化的精髓,后经古代先贤、历史学者的研究、继承、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八卦的哲学思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灌溉滋养着中华民族文化,正是基于此,伏羲被誉为“人文始祖”,民间称“人宗爷”或“人祖爷”。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意蕴,对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伏羲文化也是凝聚中华各民族、孕育民族精神,开发民族智慧不可替代的源头力量。

女娲与伏羲并列“三皇”,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娲的事迹大约与伏羲同时出现。古籍《楚辞》、《风俗通义》、《礼记》、《山海经》、《汉书》等对其事迹多有记载描写。女娲的主要事迹有化育万物、抟土造人、补天治水和与伏羲成婚繁衍人类、订婚姻等。

《风俗通义》记载: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和生育之神,创建了婚姻制度,充当了人类的第一个媒人。

伏羲和女娲对当时的婚姻制度进行了改革,他们总结了过去氏族内部混乱的婚姻关系造成人丁不旺的经验教训,对旧的婚姻习惯进行了改革,通过正姓氏,明确氏族源流,确定各人的血缘关系,并作出规定,严格禁止族内通婚,推行族外婚制度。

推行族外婚制度,不仅有利于氏族群体的健康繁衍,提高人类的品质,而且打破了氏族活动的狭小范围,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强和拓展了氏族间的交往和联系,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旁注]

神农 又称“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出现时代在战国时期以后。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传说神农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教人医疗与农耕,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

瑟 是我国古代一种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50根弦,故又称“五十弦”。

历法 是用年、月、日等时间单位计算时间的方法。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3种。我国是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它的出现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之一,属于阴阳历并用。

《楚辞》 我国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等人的作品集。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礼记》 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

《汉书》 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206年,下至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阅读链接]

在天水麦积区渭南西部,有一座卦台山,相传这里就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伏羲经常站在卦台山上,仰观天上的日月星辰。

有一天,伏羲有一次来到了卦台山上苦苦地思索他长期以来观察的现象,突然听到一声奇怪的吼声,只见卦台山对面的山洞里跃出一匹龙马。说它是龙马,是因为这个动物长着龙头马身,身上还有非常奇特的花纹。这匹龙马一跃就跃到了卦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块大石上。这块石头形如太极,配合龙马身上的花纹,顿时让伏羲有所了悟,于是画出了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