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
19 世纪 70 年代,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资产阶级仝命,终于影响到了亚洲,最早向资本主义发展的亚洲国家是日本。
1867 年 10 月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由日本睦仁天皇签署的《讨幕密诏》, 从日本皇宫秘密送往萨摩、长州两个藩主手里,一场倒幕运动已处于兵戎相见,短兵相接的前夜。
日本天皇为什么要“密旨”讨幕呢?书情还得从 19 世纪后半期说起。几百年,日本天皇只是名义上国家元首,实权早已掌握在“幕府”手中。幕府原来是指将军带兵出征时处理军务的营帐。后来,将军掌握了大权,幕府就成为将军统治全国的最高政权机关。自从 1603 年德川家康建立幕府以后,幕
府将军的职位一直由德川家族世代相传。将军下面有 200 多个藩侯国,由大名(藩主)统治。将军和大名把自己的领地或部分贡米作为俸禄赐给家臣, 这些家臣被称为武士。上层武士拥有领地,卜层武士领取禄米。武士是职业军人,为领主杀伐征战。到 19 世纪中叶,武士和他们的家属已有 200 余万人。
这时的日本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在西南沿海的一些地方日益兴起。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集团。以幕府将军为首的一方顽固守旧,反对改革,以长州、萨摩两藩的大名为首的一方,则主张改革,反对幕府的封建统治。幕府将军德川家茂借口长州藩有罪,两次派兵征讨都大败而归,德川家茂连气带病于 1866 年 7 月病死。
同年 12 月,一贯压制倒幕派的孝明天皇也不明不白地死去,由 14 岁的睦仁天皇继位。倒幕派决心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发动政变。14 岁的睦仁天皇颇有胆识,马上颁诏,赦免了长州藩的“罪”,并下令讨伐德川 1 幕府。大久保利通等人接到密诏,欣喜若狂,赶紧打开细细观看,只见上面写有:“不讨此贼,何以上谢先帝之神,下报万民之深仇!”
大家高兴地叫起来:“天皇英明,天皇万岁!”正在这时,忽然一个宫廷侍卫急匆匆地跑来说:“报告各位大人,德川幕府上表啦,主动请求辞去将军的职位,他说要‘奉还大政’,把政权交还给天皇呢。”原来,德川庆喜已感到形势对自己不利,而又无法应付,于是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辞职, 免得被改革派彻底打垮。
这个骗局果然发生了作用,改革派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分歧。一部分人认为既然幕府“奉还大政”,倒幕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不必再打仗了。一部分人则主张应按原计划进行征讨。结果前面一种意见占了上风。宫廷批准了德川庆喜的辞职要求,但随后又下迢由德川庆喜暂时管理政务。这样,把持政权 200 多年的德川幕府虽然宣告结束了,但是德川家族仍然掌握着政治广的大部分权力。
改革派领袖由于推倒幕府的计划没有完全实现,当然不甘心。他们在京都举行了一次会议,决定实行进一步的改革:废止幕府制,由天皇命令德川庆喜辞去一切职务,将全部幕府领地交还朝廷。第二天,长州藩的先遣军开进京都,解除了德川幕府派驻皇宫警卫队的武装,后续部队也陆续涌入京都, 改革派的胜利已成定局。
1868 年初,睦仁天皇颁布诏书,决定建立由他领导的中央政府,改年号为明治,并委派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主管政事。
德川庆喜被激怒了,他眼看大势已去,决心破釜沉舟,大干一场。他们从京都退居大阪,并发出“讨萨表”。次日,幕府军舰在海上炮轰萨摩藩船只,战争宣告开始。15000 名幕府军,杀气腾腾地向京都进军,很快占领了京都的西南郊,与政府军展开了巷战。幕府军人数虽多,但士兵们很多不愿打仗,一上战场,便成群地溃逃。政府军得到三井财团的财政支援,又有“讨伐叛逆”的理由,斗志旺盛,越战越勇。倒幕派这时还及时提出了“减免租税”、“四民平等”的口号,把广大农民和商人争取到自己的一边。最后, 幕府军伤亡惨重,大败而逃。
德川庆喜退守江户后,看到自己的军队实际已经瓦解,江户民众又不拥护自己,再战只有死伤一条,于是决定妥协。1868 年 4 月,他宣布谢罪隐退, 不再过问政事,政府军随后开进了江户,改其名为东京,并定为日本首都。
幕府彻底倒台以后,明治天皇按照改革派的要求,颁布了一系列消除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法令。日本上下出现了一个兴办教育、开办工商企业和大练新兵的高潮。这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被称为“明治维新”。20 年后,日本居然成了东方的资本主义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