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

1849 年,俄罗斯伟大的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甫洛夫,出生在

梁赞城一个贫穷的牧师家庭。他从小在教会学校读书,依照传统习惯,摆在巴甫洛夫面前的生活道路是接过父亲的衣钵,当一名牧师。

但是,人生的道路是由自己选择的。巴甫洛夫抛弃了宗教留给他的前途, 毅然选择了研究科学的艰难道路。

科学的吸引力,最早来自书籍。中学时代,巴甫洛夫阅读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赫尔岑等人的著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唯物主义者皮萨列大,以及“俄国生理学之父”谢切诺夫的著作,决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1870 年,21 岁的巴甫洛夫离开神学院,依靠口袋里的一张“贫困证明书”,免费进入了彼得堡大学,攻读生理学专业。1875 年大学毕业,因学习成绩优秀,获得金质奖章。不久,他转入军医学院继续深造。4 年后毕业, 留校工作。他出色的工作,引起了当时最杰出的内科临床专家波特金的注意。

巴甫洛夫在科研上顽强思考,勤奋学习,坚持实验,勇于创新。他早期从事心脏心理研究,创立了神经系统的营养功能学说,接着他把研究方向转向消化生理。为了研究大脑怎样支配胃的活动,他创造了一种观察胃腺活动的新方法,即后来闻名世界的“假饲”实验。

先将一条饥饿的狗拴在实验台上,然后在狗面前的食盘里放进鲜肉,狗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边吃边咽。可是它吃进去的肉很快又掉到食盘里。原来,狗的食道已被切断,食道的两个断头都接到狗脖子皮肤的外头。因此, 被狗咽下去的肉,立即从食道切口掉回食盘里。

狗还是津津有味地吃着,可是因为始终没有把肉送到胃里,所以它一直吃不饱,盘子里的肉也始终保持那么多。在狗的肚子底下,拖着一根细细的橡皮管,原来狗的胃也动过手术,已经插入一根瘘管通到体外。

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狗徒劳地吃肉后的四、五分钟,橡皮管里流出了大量的胃液。因为这只狗的胃是空的,所以这种胃液中没有食物渣滓。狗不停地吃着,胃液一滴一滴不停地流,不久就淌满了一个量筒。

胃液的不断分泌,是狗的第 10 对脑神经——迷走神经的冲动所引起的。巴甫洛夫对这只狗的迷走神经也动过手术,在上面引出了一根丝线。现在, 只见他稍微提动一下丝线,这样就切断了大脑与胃之间的联系。结果,狗尽管还是不断地吞咽鲜肉,但胃液却停止分泌了。

“大脑控制胃的消化!”这个著名的实验结果被记载在所有的生理学教科书中。巴甫洛夫在消化生理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使他获得了国际声誉。1904 年,他荣获诺贝尔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这项奖金的生理学家。

在成就面前,巴甫洛夫并未满足。1912 年,53 岁的他开始了对人体的禁区——大脑的研究。他通过安在狗腮上的唾液腺导管进行观察,用这个“潜望镜”揭开了大脑的秘密。

不久,他又提出条件反射理论,证明人和高等动物的条件反射,是大脑两半球的皮质所形成。巴甫洛夫对比了人和其它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质的区别,在 80 岁高龄时提出了两个信号系统学说,并据此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它是大脑的产物。

在沙俄黑暗专制的社会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异常艰辛,经常要受到官员横蛮的干涉。有一次,皇后的一个女官、俄国动物爱护协会主席参观了实验室后,大肆攻击巴甫洛夫使用动物实验,是一种无益而罪恶的谋害。

巴甫洛夫针锋相对,在报刊上公开作答:“我只是为了真理的利益,为

了造福于人类而工作的。那种借口怜悯生物而反对实验的作法,并不是什么崇高的感情,而是愚昧对科学、黑暗对光明的对立和斗争的表现而已。”

沙皇当局联合各种唯心主义者对巴甫洛夫展开了围攻。1913 年 3 月,他们拒绝通过巴甫洛夫的学生有关条件反射的博士论文答辩。巴甫洛夫宣布退出军医学院以表示抗议。这一事件轰动了彼得堡的科学界和教育界,在社会舆论的谴责下,军医学院被迫重新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并派出代表敦请巴甫洛夫回校工作。

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 14 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巴甫洛夫的实验室经常停电、断水。由于缺乏饲料,实验用狗一条条地饿死。

1919 年,根据列宁指示,成立了一个以高尔基为首的“援助巴甫洛夫教授委员会”,“当高尔基前来看望巴甫洛夫,询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时,巴甫洛夫激动地喊道:

“我们需要狗,需要狗!我的同事不得不上街去捉狗!” “不,巴甫洛夫同志自己也饿着肚子,到处去追捕饿狗!”他的同事们

补充说。

高尔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巴甫洛夫自己也不禁笑出声来。谈论了一会儿,高尔基诚恳地对他说:“根据列宁同志的指示,有关方面准备增加您的口粮定量和食品⋯⋯”。

“不用,不用。”巴甫洛夫立即打断高尔基的话,“给别人多少就给我多少,一点也不要多给。”

为了补充口粮的不足,年过七旬的巴甫洛夫带领实验室的同事,一道利用业余时间种菜,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渡过了难关。

1921 年,列宁亲自签署特别命令,责成有关部门为巴甫洛夫的科学研究创造条件。1926 年,根据巴甫洛夫的计划,在列宁格勒近郊又建造了一座生理研究所。巴甫洛夫称它为“条件反射的首都”。

1935 年,巴甫洛夫以 86 岁高龄,主持了在苏联举行的第 15 届国际生理学大会,并荣获“全世界生物学界元老”的称号。

1936 年 2 月,这位被人们赞颂为“生理学无冕之王”的伟大科学家与世长辞。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巴甫洛夫写下了著名的《给青年们的信》,向青年们诚恳地提出了三个要求:循序渐进、虚心和热情。

“科学要求人们花费毕生的精力,即使你有两倍的寿命,仍旧是不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