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金钱更宝贵

“亲爱的巴维尔⋯⋯我们正站在各种各样的债务和欠款的深渊之上,每天都使我们更接近这个深渊的边缘;要抓住什么东西才能使我们不跌下去呢

——我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事情很糟糕!但不必灰心丧气,或许幸福还会向我们微笑。”

这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在 1885 年 3 月写给好友巴维

尔的信。信中真实地反映了 29 岁的普列汉诺夫同妻子被迫流亡国外后所度过的贫困生活。

1856 年,普列汉诺夫出生在俄国唐波夫省的一个小贵族家庭。父亲是个退伍军官,母亲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侄女。10 岁时,普列汉诺夫进入陆军中学读书,学习勤奋,博览群书,知识广博,被同学们喻为“活百科全书”。中学毕业后,考入彼得堡士官学校,后转入彼得堡矿业学院学习。大学读书期间,普列汉诺夫参加了民粹派的秘密组织“土地与自由社”,

曾两次深入农村从事革命活动。1876 年,20 岁的普列汉诺夫领导了彼得堡喀山教堂广场举行的工人游行。后因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民粹派内部发生分裂,普列汉诺夫遭到沙皇政府迫害被迫避居国外,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结识了恩格斯。通过总结民粹派失败的原因,他抛弃了民粹派的立场,成为俄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普列汉诺夫和妻子被迫流亡国外后,一贫如洗,长年债务缠身。在巴黎居住时,他们只能靠赎买维持生活。从牛奶铺赊购鸡蛋和干酪充饥,因买不起酒精灯,只好将鸡蛋生的吞下。后来,他们决定移居到生活费用较低的瑞士去,因债务没还清,普列汉诺夫被扣作人质,待还清了债务方能动身。

即使在这样贫困的条件下,普列汉诺夫对书情有独钟,只要有一点钱, 就用来买书,后来又用来出版著作。普列汉诺夫说:“这些书对我来说,而且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比面包更宝贵。”由于妻子的支持,他们家中实行这

样一条规则:不管手头怎么拮据,钱总是首先用来购买最有用的书,其次才用于其它必需的开销——购买食品、药物和衣服。1888 年,有一位俄国律师在国外见到普列汉诺夫,他后来深有感触地回忆说:“这个人,这个思想家, 这个学者,才干出众,才气横溢,更正确些说——是个天才,却生活在乞丐般的境况中,有时简直食不果腹⋯⋯比他的才能要差十倍的一些人,却住得很舒适,吃得很饱。他呢,他偶然到手的一点点法郎,也用来刊印一批一批的新书,有时连日常生活中最迫切的需要也置之不顾。”

普列汉诺夫购书的范围很广。他认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应该知道一切, 因此,他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用各种有用的知识充实自己。他节衣缩食,坚持买书,使藏书越来越多。1886 年,俄国国内一个革命小组的代表,在拜访普列汉诺夫后这样写道:“在他们的住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布置的简陋:没有铺桌布的普通的木桌子、几把椅子、铁床,床上铺着便宜的毯子。然而在他的房中沿墙排列着放满书的书架⋯⋯这些著作涉及各种各样的领域

——自然科学、地质学、天文学、社会问题、历史学、哲学、原始时代的机构等等,这些书是用各种文字写成的,而俄国统计文集尤多。”到 20 世纪初,

身居异国他乡的普列汉诺夫已有藏书 2000 余册。

在所有的书中,普列汉诺夫最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他如饥似渴地钻研,思考着俄国革命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他在一篇文章中讲了这样一个传说: 神让兄弟两人挑选,是要金钱还是要知识,结果挑选知识者最后成了强者。

1880 年普列汉诺夫出国时,他刚满 23 周岁。一个年轻人,为什么宁愿过着如此清贫的生活,而要省下钱来买书呢?他为什么不像有些年青人那样,乘着青春时光,尽情享乐一番呢?普列汉诺夫的这段经历向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每个青年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青年时代的普列汉诺夫曾经想当一名军官,后来又想作一个科学家,但

是,当他看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黑暗落后,看到广大人民的悲惨生活,他放弃了原来的想法,而选择了一条更为人民所需要、但也更加艰险的道路——献身革命。

但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的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没有广泛传播,无产阶级政党还没有产生。普列汉诺夫参加的革命民粹派秘密组织,虽然同沙皇政府进行了英勇斗争,却屡遭失败,普列汉诺夫也不能不流亡国外。

为了寻找俄国革命之路,普列汉诺夫克服物质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废寝忘食,刻苦学习,观察和思索,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他后来回忆说:“阅读《共产党宣言》是我一生中的转折点。”马克思的理论, “把我们带出了矛盾的迷宫”。

1883 年至 1903 年,是普列汉诺夫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作为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883 年,他与查苏里奇等人在日内瓦创立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这一时期,他写过许多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批判了民粹派在政治上和理论上的错误,积极传播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

列宁高度评价普列汉诺夫在“劳动解放社”的活动,他说:“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立,是‘劳动解放社’即普列汉诺夫、阿克雪里罗得和他们的朋友们的主要功绩。”

1895 年 5 月,列宁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各都市代表联席会议的委托,前往瑞士,与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的“劳动解放社”取得联系。列宁以身患肺炎,

需要去国外休养和治疗为由,获得了出国护照,取道奥地利直奔日内瓦。 来到日内瓦,列宁先设法找到了舒赫特一家,请他帮助安排与普列汉诺

夫的会晤。舒赫特不主张到普列汉诺夫家去,因为他的住宅已经受到俄国密探的严密监视,不少去过他家的俄国来访者,回国后都遭到了逮捕。

当普列汉诺夫听说从俄国来了一位被沙皇处死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亲弟弟时,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他早就期待着从俄国派来的使者。

两人的会晤,按照事先的商定,在日内瓦的兰多尔特咖啡馆举行。这是一幢坚固的法国式的五层楼房,底层的四周被印有黑白条纹的布篷围遮着, 客厅的灯光也显得格外昏暗。

25 岁的列宁在一张餐桌旁,会见了在他心目中始终享有崇高威望的革命

家。比列宁大 14 岁的普列汉诺夫,仪表端庄,彬彬有礼,两道浓眉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列宁向他介绍了喀山和彼得堡社会民主主义小组的情况。普列汉诺夫也应列宁的要求,回顾了 70 年代民粹派开展宣传活动的情况。列宁拿出了两本从彼得堡带来的书,送给了普列汉诺夫。一本是《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另一本是《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资料》文集。

他们的会谈引起了一位“顾客”的注意,看来必须立即结束这次会见。普列汉诺夫建议到密探较少的苏黎世去继续商谈。

不久,列宁辗转来到苏黎世,普列汉诺夫也借口讲学随后到达。根据阿克雷里罗得建议,他们在距苏黎世一小时的阿弗尔登村度过了一个星期。在那里,他们天天一起散步,攀登附近的小山,谈论着双方关心的问题。

列宁的博学多才和充沛精力,给普列汉诺夫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列宁的评价是:“很聪明、很有教养、很有口才。在革命运动中有这样的年轻人, 真是万幸。”

会谈结果,两人在重大的革命理论和战略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劳动解放社采纳了列宁的建议,将在瑞士为俄国革命者定期出版《工作者》汇刊。通过这次会面,使列宁更加坚定了筹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决心。

尽管普列汉诺夫在 1903 年后转向了孟什维克,但列宁在与其进行原则斗争的同时,从来没有抹杀过普列汉诺夫的历史功绩。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不但发布命令,要求保护卧床不起的普列汉诺夫的安全,还派秘书给他送去食品和寒衣。在普列汉诺夫于 1918 年 5 月 30 日去世以后,苏维埃政府特将其灵枢,从芬兰运回祖国安葬,并称他为同志。后来,在列宁的提议下,出版了普列汉诺夫全集,为他建立了纪念馆,塑造了纪念像。兰多尔特咖啡馆的珍贵照片,也一直受到妥善保存,因为人们懂得,正是在这里揭开了俄国革命历史新的一页。

普列汉诺夫为俄国革命所作出的历史功绩,同他流亡期间爱书如命、勤奋苦读是分不开的。他把有益的书籍看得比面包更需要,比金钱更宝贵,这就是普列汉诺夫买书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