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与高徒

1880 年的一天,由著名作家左拉组织的。“梅塘晚会”,正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六位作家将围绕普法战争,朗读自己的作品。前五位都是法国文坛颇有名气的人物,他们朗读的作品各有特色,情节曲折生动。最后轮到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听众的脸上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可是随着朗读的

进行,人们情不自禁地被故事的曲折情节所深深吸引,那细腻的诺曼底风光, 以及融汇在小说中的作者爱憎分明的立场,都紧紧扣住了听众的心弦。

朗读结束,人们纷纷向他道贺。伟大的小说家福楼拜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著作,它在结构、喜剧性、观察力方面都称得上是一部优秀作品。旅法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则从此改变了他原先认为作者是个庸才的看法。晚会的主持者左拉更承认这部小说要比自己的作品高出一筹。

这位最后朗读作品的青年,就是后来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的莫泊桑。他所朗读的作品就是他的成名作《羊脂球》。

居伊·德·莫泊桑,1850 年 8 月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省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父母离异,书香门第出身的母亲,酷爱文学,从小培养莫泊桑写诗。中学时代,他又受教于著名的巴那斯诗人路易·布耶,对诗歌产生过种种美好的向往。但是真正使莫泊桑走上文学之路的,却是大文豪福楼拜。1873 年, 莫泊桑在参加了普法战争后从军队退役,到海军部供职。在母亲的推荐下, 他拜大文豪福楼拜为师,从此才又受到启迪和培养。

莫泊桑的舅舅和母亲都很熟悉福楼拜。由于有这种条件,福楼拜与莫泊桑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徒关系,在法国文坛引为美谈。这种师生关系直到福楼拜逝世,保持七年之久。莫泊桑说:“是福楼拜把我栽培成为当今的一位作家。”

当福楼拜读过莫泊桑的最初诗作时对他说:“我不知道你是否具有天才,从你带给我读的东西里,看出你有些小聪明。但是年轻人,切莫忘记,按照布封的说法,天才就是长期的耐心,努力吧!”当时福楼拜住在塞纳河畔的克鲁阿萨,他的书房窗户正对着河面。由于他常常彻夜写作,久而久之,他书房窗户映出的灯光,成为塞纳河上船员们确定位置的一盏灯塔。福楼拜的“灯塔”,在精神和思想道德上,以及为人处世方面都为莫泊桑树立了榜样。

莫泊桑没有辜负老师的教导,他抓紧一切时间练习写作,日积月累,堆积如山。他把习作送给老师修改,福楼拜总是耐心地批阅,不厌其烦地指出文章中的缺点,并一再告诫他,凡是不成熟的作品,绝不要发表。因此,整整七年中,莫泊桑几乎没有出版过任何文学作品,但莫泊桑却说:“在这整整的七年里,他教给我的文学概念是我 40 年中根本无法得到

福楼拜要求自己的学生,要学会敏锐透彻地观察事物,“一目了然,这是才情卓越的秘诀之一。”他还要求使用最精确的语言来描写事物,而不应该满足于“差不多”。

1880 年,莫泊桑完成短篇小说《羊脂球》后交给老师,福楼拜一反常态, 欣喜若狂,他向莫泊桑祝贺说,你的文章已经成熟,可以公开发表了。不出福楼拜所料,《羊脂球》使默默无闻的莫泊桑一鸣惊人,人们赞誉他是法国文坛的一颗新星。莫泊桑自己则谦虚地说:“我像流星一样进入文坛!”事实上,这是他长年积累和勤奋写作的结果。

《羊脂球》一书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一群逃离里昂的人们结伴旅行的经过。这些人中有老板、议员、伯爵和他们的夫人,还有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她受尽了同路人们的嘲笑,却拿出自己的食品分给大家吃。当普鲁士军官为了侮辱她而扣留全车的人时,她又在老爷太太们的逼迫下, 忍受痛苦换来了全车人的自由。第二天,反被这些人咒骂为下贱。他们忘记了羊脂球曾拿自己的食品,帮助大家度过了难关,毫不理睬她挨饿的难受。莫泊桑用出神入化的笔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有道德和富于自我牺牲精

神的往往不是那些道貌岸然的老爷、太太,而是平日受人鄙视,被人侮辱的下等人。

福楼拜为了让莫泊桑在文学造诣上得到更多的锻炼,把他推荐给许多享有声誉的著名作家,这样,莫泊桑结识了泰纳、都德、左拉和侨居法国的屠格涅夫等人。

莫泊桑对老师怀有真挚的感情。《羊脂球》发表以前,莫泊桑的经济状况十分拮据,但他仍经常去看望住在外地的老师。一旦福楼拜前来巴黎,莫泊桑更是日夜伴随,形影不离,事实上成了福楼拜的贴身秘书。为了老师著作的出版事宜,他奔波于各家出版商之间,洽谈业务,签定合同,凡老师需要的书籍资料,他跑遍巴黎各家图书馆,想方设法借出或抄录下来。福楼拜的最后一部著作《理智教育》,就是由莫泊桑整理完成的。

为了更多地熟悉生活和了解社会,莫泊桑在发表《羊脂球》后,开始了他的旅行生活。他去了非洲,跋涉过荒凉的撒哈拉大沙漠;到过意大利和英国,观察过海洋、火山和城市夜景。一路上体察风土人情,搜集创作素材, 在此后的 10 年中,他写出了近 300 篇短篇小说,创作了 6 部长篇小说,其中

《一生》(1883 年)、《漂亮的朋友》(1885 年)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中。

由于莫泊桑在创作中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原则,因此,他的作品像万花筒一样,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反映着法国社会的现实。又由于他的社会观,决定了他的作品中,对上层社会的腐败及其丑恶的道德风尚,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嘲讽,而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给予深厚的同情。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维妙维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局耐人寻味,这些都得益于他在福楼拜指导下,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莫泊桑在名师指导下,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1891 年底,他精神错乱,发起疯来。在极度痛苦中,他曾一度想自杀。后来病情恶化,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疯人院。1893 年 7 月 6 日去

世,终年 43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