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乡之宝——风雨桥

风雨桥又称“花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从汉代末年和隋唐时期,侗乡地区就有风雨桥出现。但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的风雨桥,是建于1777年。

风雨桥的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风雨桥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它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

因为使得过往行人可以躲避风雨而取名“风雨桥”。风雨桥是侗乡建筑“三宝”之一,是侗乡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

风雨桥的花龙传说

在那古老的时候,侗乡人居住的地方还没有平原大寨,侗乡人大多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10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小后生,名字叫布卡,他娶了一个妻子,名叫培冠。

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总是形影不离。每次两人干活回来,不是一个挑柴,一个担草。就是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妻子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连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得跃出水面来偷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下大雨了,河水突然猛往上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得这个了,同往寨前大河弯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一阵风卷着大雨刮来,刮的卡布睁不开眼,妻子“哎呀”的一声跌进水里。

卡布睁开眼一看,却不见了妻子的踪影,他知道一定是刚才让风给刮进河里去了,于是就一头栽入水里,潜到了河底。可是卡布在河里来回寻找了好几次,却还是不见妻子的影子。

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跑来帮卡布寻找妻子培冠,找了半天工夫,还是找不到他的妻子。这下人们便觉得不对劲,一定是有妖怪在这里作怪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村里人四处打听,后来知道了原来在河弯深处有一只螃蟹精,把妻子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然后一下子螃蟹精便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它一个巴掌,但它马上露出凶相来威逼培冠。

培冠大哭大骂,哭骂声在水底一阵阵传到河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花龙马上来到这里,想要施法救人。这时突然天气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里有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往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往右看,浪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也早已被波涛卷走了,冲得无踪无影。

人们都感到心惊胆战的!可是花龙来到布卡所在的沙滩边时,龙头连点几下之后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

顿时,河底“骨碌骨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地飞转不停。

接着,从水里冒出来了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作一团乌云,那花龙也紧追冲上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了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这团黑云正是那只黑螃蟹精所变,现形的螃蟹精足有鼓楼顶那么大。

黑螃蟹慌慌张张想要逃跑,刚爬上崖壁10米多高。花龙到水里翻个跟斗,龙尾一摆,又把黑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连着几次,把螃蟹弄得筋疲力尽,摇摇晃晃爬向竹林,想借竹林挡住花龙。

可是花龙一跃腾空,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塌下去,黑螃蟹又跌进河中。

花龙紧紧追进水底后,浪涛翻腾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弯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状的黑色大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大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水平静了之后,听到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叫喊声音……

布卡定睛一看,那女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培冠,布卡叫了几声培冠的名字,就马上游水过去救她。

当布卡上岸之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了花龙搭救啊!”

大家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去了,还不时回身向人频频点头。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变了整个侗乡。侗乡人便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了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不光在大木桥上建了亭子,还在大桥的4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以祝愿花龙长驻人间。

空中长廊式大木桥建成后,举行庆贺典礼时,奏芦笙,唱多耶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这时,天空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丈;众人细看,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

关于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后来人们为了统一名称,也因为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最后人们称它为“风雨桥”。

[旁注]

侗乡 贵州黔东南,是我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是侗族文化发祥地,也是侗族文化原生态保留地。侗族文化原生古朴。侗族大歌蜚声中外,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隐藏着的文明”。

鼓楼 城隅上置放巨鼓的楼房,用以报时或警戒盗贼。佛寺也有鼓楼,与钟楼相对,建于正殿左右,用以悬鼓报时,或于典礼时敲击。

廊 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具有遮阳、防雨、小憩等功能。廊是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建筑外观特点和划分空间格局的重要手段。

芦笙 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多耶 是侗语音译,“耶”是从一种侗族民歌中带有耶的衬词而得名,“多”是侗语,是唱的意思,“多耶”为“踏歌而舞”之意,它是侗族的传统民歌形式之一,也是侗族大型集体舞。

[阅读链接]

关于风雨桥的得名,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有一天,一对恋人正在河边谈情说爱,突然来了一阵大雨,把他们淋了个落汤鸡,情形非常狼狈,姑娘不高兴地走了。

相传这个小伙子就是鲁班的传人,看到姑娘离开后,他心里恨老天不肯作美。但这位小伙子懊恼之余,想到如果建一座桥,就可以在桥上跟恋人说悄悄话,还可以方便路人休息。

想到做到。就这样,这位鲁班的传人真的在约会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既可以通行,又可以躲避风雨的桥,这就是有了风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