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骚客称赞构建之美

祖师爷鲁班托梦之说,不过是奚师傅的假托,反映了他的过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造桥艺术。

五音桥位于河北省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在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陵地清东陵园区,是由福临帝开始筹建而成的。

陵园从各陵寝的建筑的用材做工、装饰配置等方面,处处对应了清代的经济由盛到衰的历史,从艺术作品选用的题材中,深刻反映了清代文化的风貌。

五音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由能工巧匠建造而成。五音桥周围建筑群气势磅礴,巍峨肃穆。五音桥恰似玉虹垂落,宏伟秀丽。

五音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

当击打的石栏板方位不同时,就会发出不同的声响,会听到5种如金玉般的响声音阶,有的低沉浑厚,如钟鸣;有的清脆悠扬,仿佛是轻敲木鱼之状,悦耳动听。

五音桥所用石料也是非常独特的,桥身用汉白玉石材拱砌之外,能发出音响的栏板,是使用质地洁白、细腻的方解石。因此能够发出响声。

五音桥自建成之日起就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前来作诗作赋来献礼。其中对联成为了称颂五音桥的主流。我们就从这些联语感受一下五音桥的美吧!

联语写道:

鹊叫莺歌栏奏乐;

山青水碧板镀银。

上联写音响:把五音桥比作歌舞厅,把桥栏比作钢琴。桥四周的喜鹊“喳喳”叫,黄莺轻轻歌唱,钢琴伴奏,百鸟和鸣,俨然是一个人间天堂,充分反映桥能发出各种音响的特色。

下联写色彩:将桥置于青山环抱、绿水萦回的境界,而整座桥,包括桥板在内,都是用汉白玉砌造而成,像镀了银似的,晶莹透亮,洁白无瑕,这说明景区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联语以色对声,绘声绘色,让人觉得悦目赏心。

联语写道:

悦耳听五音,奢侈皇陵何安韵;

赏心观七孔,勤劳工匠自造型。

上联写音响是“悦耳听五音”,写游人登桥击栏,即能听到轻重疾徐的音乐之声,熨肺舒心,好不痛快,反响音响之和谐、韵律之优美。

“奢侈皇陵”写为一个死人造一座五音桥,要花多少银两,要费多少劳力,奢侈浮华,徒劳无益,谴责了“孤家寡人”,一锤重击,大快人心。

“何安韵”有两层意思:

一是问如此似钟似琴之桥出自何人之手,不言而喻,这是赞扬五音桥的设计和施工人员;二是说为一个死人建造一座有音响装置的桥梁,怕是不适合吧,因而贬之以“奢侈”。

下联写孔洞是“赏心观七孔”,是说这座七轮明月、倒影成双、玉带一般的桥梁,对于游人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叫人心花怒放,爱感横流。

“自造型”,说游人看到这座造型优美、通行畅通、音响和谐的桥梁。

不禁联想到那些造桥工匠,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不知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遭遇了多少雨雪风霜,献出了多少聪明才智,耗费了多少血汗精神,才架起了这座富有科学性、观赏性的桥梁,所以用“勤劳”来褒扬劳动者的精神。

一个“自”字,充分反映了架桥工匠的创造精神和豪迈气概。“七孔”对“五音”,抓住了桥的特色,对以数字,得体自然。上联贬,下联褒,对比得法,爱憎分明。

联语写道:

不时击磬敲钟,誉满中华,喜听宫商角徵羽;

随处招蜂惹蝶,名驰世界,恭迎亚美澳欧非。

联语盛赞石桥。上联云桥能发出音响:“不时击磬敲钟”,说只要游人敲击石栏,即能发出钟磬之声,如奏乐一般,铿锵远播,清脆近闻。“宫商角徵羽”,古代的五音,近似于简谱中的1、2、3、4、5……,泛指和谐的音乐。

五音的节律用在此处用来既暗示了桥名,又明指出桥的特色。桥能奏乐,九州四海唯此一处,是为中华一绝,为国人所赞颂,所以是“誉满中华”。

下联写道桥能引人入胜:“随处招蜂惹蝶”,即景区的任何一处都吸引游人。景区如花一样美,如蜜一样甜,招惹来许许多多蜜蜂蝴蝶,比喻众多游客蜂拥而来,其中有“亚美澳欧非”等各州的游人。

即迎来各地的贵客高朋,反映陵区景色之宜人、桥栏音响之悦耳。

上下联首句概述,末句描述,首尾呼应,相得益彰。上联写道琴桥为一绝,是为因,下联写游人翩然而至,是为果,上因下果,联系紧密,共同盛赞五音桥,突出了主题。

联语写道:

听乐曲桥头,似丝似竹似磬似钟,疑是深山藏古刹;

闻心声河畔,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莫非近水泊孤舟。

上联写景,说的是游人登临桥头听到悠扬宛转的管弦钟磬之声,不禁生疑。这美妙的乐曲从何而来,难道是深山老林中隐藏了一座古刹,是那里的老僧沙弥在做佛事、演道场,因为一般桥梁怎么也不会有如此绝唱,从侧面反映石桥构造之精巧、音响装置之高超。

下联抒情:说的是游人听到来自河畔的哀怨之声,“如”之句出自苏东坡的《前赤壁赋》,他描述道:

客有吹洞箫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从这里联想到在近水之处停泊了一叶孤舟,这怨语哀声可能就是舟中寡妇所排遣出来的满腔悲愤。这与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有异曲同工之感。

这些千钧字句,对骄奢无度的帝王后妃是一个有力的鞭笞,对在痛苦中呻吟的劳动人民则寄予无限同情。

联语引用名人名篇名句切景切情,河山为之增色,联语更加深沉。联语写景抒情,情景有致,爱憎分明,是一副楹联,也是一首抒情诗歌。

联语写道:

登山岭观青紫蓝红,妍争天上、艳斗人间,白玉七环双幻影;

步桥头听抑扬顿挫、韵比仙乡、音赛乐府,黄粱一枕半真情。

上联写色,首句“青紫蓝红”比喻五音桥为七色彩虹。第二三句写其在天上人间争妍斗艳,反映长虹五彩斑斓,光辉灿烂。

末句写桥为汉白玉所构造,冰清玉洁,碧透晶莹,那7个桥孔像7只银环倒映水中,身影成双,反映桥身之壮丽、桥景之宜人。

下联写声:首句“抑扬顿挫”,比喻五音桥为一支洞箫,或为一张焦桐等,能够发出轻重疾徐的音响。

第二三两句,写其声可与仙乡乐府之乐曲比美,反映桥栏音响节奏明快,韵律和谐,清脆悦耳,是为一落千丈绝。

末句写老石工梦想成真,如愿以偿,一个“半”字,画龙点睛,突出主题,既反映他受祖师托梦的启发,又说明他具有科学头脑、实践经验和创造才能,成功地将这座无与伦比的五音桥奉献于中华大地。

联语像是写景,实际上是在抒情,触景生情,面对如此美妙的音乐桥,怎能不勾起对联建桥工匠的敬仰之情,联中虽无一字赞语颂词,却是含蓄宛转,意在不言中。联中二三两句左右上下皆成对,联中嵌联,联趣横生。

由此可见,五音桥周围不仅荟萃了清代建筑艺术精华的清东陵,同时它的构造也达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顶峰。

[旁注]

抱鼓石 一般是指位于宅门入口、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是宅门“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是最能标志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小品。

木鱼 呈团鱼形,腹部中空,头部正中开口,尾部盘绕,其状昂首缩尾,背部呈斜坡形,两侧三角形,底部椭圆;木制棰,棰头橄榄形。木鱼之名称由来。于诵经礼忏时,与铜磬相互配合,用以节制经颂。

清东陵 是清代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它的兴建过程不仅反映了从清代陵寝规制演变的全部过程,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清王朝盛衰兴亡的历史。它被誉为是我国历代皇家陵园中最具特色的例证之一。

磬 是古代石制的一种打击乐器。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有多种变化,质地也有了玉制、铜制的磬。磬,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历代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

五音 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因此五音也代指汉语的发音。在汉代,五音配以五行对应了土金水木火以及中西北东南。在汉语音韵学中,五音代指汉语声母的调音位置和调音方法,包括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沙弥 俗称“小和尚”,意译即止恶行慈,觅求圆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团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7岁以上,未满20岁时出家的男子。较小的出家女子称“沙弥尼”。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而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琵琶行》 原名叫《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源于汉魏时期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本来是古代歌曲的3种形式,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洞箫 吹孔气鸣乐器。流行于民间的吹管乐器,简称“箫”,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9节紫竹制作。常用与古琴合奏或用于传统丝竹乐队中,也有用来独奏的。把两支箫分别刻上龙凤来配对的称“龙凤箫”。

托梦 在道教与民间信仰中,鬼神如有意思表示,可在人的梦中出现而嘱咐交代,或以各种情景示人,预知吉凶祸福。如枉死鬼魂,欲托付他人,以明案情;或是天仙神佛,欲警示檀越善信。如吕纯阳祖师庙,多半有禅房供檀越休息待梦,俗说吕祖师有黄粱梦度人一说。

[阅读链接]

有一位清代书生想来五音桥看个究竟,便去五音桥上观光,当他依次击打桥上的石栏板,这时就会发出不同的声响,有的低沉浑厚,有的清脆悠扬。

书生便向看神道的一位老人请教五音桥“叮当”响的奥妙。

老人热情地解释说:“古桥栏杆、栏桩选用的石料叫方解石,含有铁质,才‘叮咚‘作响。当年建桥时,工匠们根据每块石料的含铁量,按我国古代音律宫、商、角、徵、羽五音组成,所以这七孔桥又称‘五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