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桥的修建传说

据说,金碧溪这里原来只是一个渡口。行人过往都需要摆渡乘船过河。古时候,在金碧溪的渡口摆渡的人往往是有钱人家的行善之举,渡河是不收钱的,当地人们将它称为“义渡”。

有一年,这个渡口设“义渡”的是一位揽载帮当水手的陈洪顺。后来他发家致富,乐善好施,将家产变卖设义渡。但是“义渡”了多年的陈洪顺,已经是年迈多病了,72岁那年去世后,原来那只破旧的渡船也被洪水冲走了。

人来人往的“义渡”由于陈洪顺的去世而中断了,港口很快也沦为了路断人稀的溪口。每当夏秋季节时山洪瀑泻,嘉陵江江水倒灌,无船摆渡,人们只有望溪兴叹。

传说,金碧溪的坡上有一家姓刘的农民,家中只有母子俩人。年方20岁的刘世海,从小丧父,与老母相依为命。

一天,刘世海的老母亲突发重病,临终之前拉着儿子的手说:“孩子,你要为人们多做好事,要行善积德。今后,你只要有办法,一定要在渡口修座桥来方便行人。”

有孝心的刘世海含着泪答应了老母亲等葬送走老母亲以后,刘世海便决定遵从老母亲临终前的托付在这里修一座桥。

但是刘世海的家里一直是清贫如洗,哪来的钱修桥呢?他决定先背人过河,有了钱再修桥。

从母亲去世后起,刘世海便在渡口的浅溪处开始背人渡河。十年如一日,他背了成千上万的过往行人过了河,包括那些年轻少妇和姑娘。

在背女子过河时,他从没动过一丝邪念,让姑娘们伏在他宽厚的背上,稳稳当当背她们过河。不少过河的人拿出钱来给他,有时他都一文不收。

刘世海的善行,不仅在嘉陵江沿岸码头传为美谈,也感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根本不相信凡间竟会还有这样没有私欲的青年人。

玉皇大帝为了探知真相,便让太白金星化为一位美貌俊俏的女子来溪边过河。刘世海见到这等天仙般的美女,依然不为其所动,小心稳当地背她过了河。

玉皇大帝听了,十分感动,决定让刘郎修桥的愿望得到实现。

一天,刘郎一早又来河边背人过河。有位年轻姑娘来到溪边,恳求说:“我老母患急病,急需过河去请郎中。我母患病已将家里钱财用完,没钱酬劳,希望做做好事。”

刘世海二话没说,背起姑娘就下水,可是他越走越感身上背的人越来越重,又不好意思转脸去看。当他一脚跨上岸时,“咚”的一声,身子突然一闪跌倒在沙坝上。

刘世海定睛一看,这哪是什么姑娘,背上背的竟是闪闪发光的一背篼元宝。刘世海心中仿佛早已明白,这是神仙显灵了,送来助他修桥的资金。

刘世海当机立断,马上雇请能工巧匠进行设计和修建。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溪上一座3孔石桥架起来了。

但天公不作美,眼看桥面要合拢了,修桥大师傅安装石桥差两节,不管用什么石料怎么也合不拢。眼看要发大水了,急得刘郎烧香祈祷。

此事传到了龙宫,惊动了龙王,于是传令小白龙、小青龙前来听令。命他们助刘郎完成修桥的义举。小白龙和小青龙降临溪的上空一看,桥身不多不少就差桥面两边一节石板。

小白龙与小青龙龙身一跃弓腰躺到桥面空挡中,只听“卡”的一声,不偏不倚,不多不少,稳稳当当补上了空隙。青、白两小龙,以身化桥,帮助刘郎修好了石拱大桥。

于是桥面上,一侧白色龙头伸出桥头,后面露出龙尾;另一侧,一青色龙头突出桥头,后面露出龙尾。一架飞跨金碧溪的三孔石拱大桥连成了。

从此,人们就把这座桥叫做“双龙桥”。由于双龙桥的孔和颐和园的桥一样有17孔,所以后人也称它为“十七孔桥”。

[旁注]

行善积德 就是通过各种对治方法将内心的污染消除,使自己内在美好品德得以显现,内在的清净功业得以开发,比如说人的贪欲就是污染,有污染就会产生弊病造成无尽的痛苦,用布施这个对治方法去消除,这样我们清净性德才能得以显现,才能使人更加的快乐。

玉皇大帝 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太白金星 又称“白帝子”,是天边启明星的神格化人物。是道教神仙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在百姓中的影响很大。现今人们对他的认识就是一位白发苍苍、表情慈祥的老人,他忠厚善良,主要职务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负责传达各种命令,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元宝 贵重的黄金或白银制成。在我国古代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取于元代之宝的意思。早在唐代初期开元通宝行世时,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读为“开通元宝”的。既有政治含义,也是对金银货币约定成俗的通称。

[阅读链接]

很久以前的时候,金碧溪是一个渡口,并没有大石桥,每年至夏秋季的洪水季节,这里山洪暴发,泛滥成灾,人们希望修桥来锁住金碧溪下泻的洪水。

据老人们说,后来双龙桥建成以后,当年有人在桥头挂了一把特大的铁锁,想用铁锁来锁住泛滥的洪水。所以古桥双龙桥又名为“铁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