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臣班”的爱民故事

在祖国的塞北边疆,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爱民先进集体——“谢臣班”。“谢臣班”是 1964 年以爱民模范谢臣命名的先进集体,至今,已走过 30 年的光辉历程。30 年来,战士们始终不忘“爱人民胜过自己,为人民舍得自己” 的宗旨,共荣立集体一等功 2 次;集体二等功 8 次;集体三等功 14 次。其代

表先后 19 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涌现出一批名扬全军的爱民模范。

1993 年 6 月,一个名叫巴特尔的年轻牧民,骑着摩托车从一道 4 米多高的土崖上摔下来,当即昏死过去。当他醒来后,已躺在了医院,救他的人没有留下姓名。10 多天后,伤愈出院的巴特尔竟径直找到“谢臣班”,拉住班长张建立的手,拿出 500 元钱,千恩万谢要他收下。张班长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问班里的战士是谁救了他,大家都摇头说不知道。可是不管怎么解释,巴特尔就是不信。

巴特尔走了,留下一个永久的“谜”,但不管他到底被谁所救,他的举动无疑说明人民群众对“谢臣班”子弟兵的深切信任。

一个故事就是一片深情,无数个故事编写了“谢臣班”走过的爱民道路。1987 年秋天的一个晚上,70 多岁的张大娘从地里扛着一捆玉米杆正吃力

地往家里走,在路上碰到了“谢臣班”的两位战士,当战士知道张大娘无儿无女,生活过得很艰难时,便把她当作亲人来照顾。有一次,战士薛永义从山东探亲回来,专门给大娘捎了一袋花生米。几天后,薛永义来帮大娘挑水时,发现那袋花生米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小薛很纳闷,便对张大娘说, 这花生米可香脆呢,您怎么本尝一尝?大娘一笑,小薛马上明白了原委。原

来,大娘嘴里没有牙。于是,细心的小薛把花生米拿了回去,用擀面杖一颗一颗地碾碎,碾成了花生粉。当薛永义把碾成的花生粉再一次送给张大娘时, 大娘止不住流泪了。她说,就是我亲儿子也难有这样的“孝心”哪!从此, 那袋花生米就成了她永远说不完的回忆。村里的一位小学教师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一篇课文,年年岁岁讲给孩子们听。

孤寡老人视“谢臣班”的战士为亲生儿子,驻地农牧民则视他们为致富的领路人。长期以来,高原地区环境艰苦,经济落后,“谢臣班”的战士主动与这里的 7 个村庄结成共建点,帮助农民修筑通往山外的公路,办起学文化、传播致富信息的“农牧民夜校”;为乡亲们建起养猪场、皮件加工厂, 盖起砖瓦窑;先后使 4 个村庄甩掉了贫困帽子,2000 多农民脱盲、100 多户农牧民脱贫。

驻地附近的小土坑村有位叫武富来的村民,36 岁还没有找上对象,就是因为家里太穷。那年夏天,“谢臣班”与村里开展共建活动,便主动来帮助他。开始,战士们给他买来几头猪崽,教他学养猪,可猪还没长到 10 公斤,

他却偷偷宰吃了 2 头,还谎称被人偷走了。养不了猪,便教他在路边摆了个小摊修自行车、补鞋,干了没两天,他又连连摆手,说这活儿来钱太慢。最后,“谢臣班”和全连官兵捐款 600 元,准备为他建个豆腐坊。这一次,武富来终于被感动了,他“噌’地拿把小刀划破了手指,说,你们不是我爹, 不是我妈,这样帮我,我再不学好,还算个人吗?从此,豆腐坊红红火火办起来,当年底,收入就达 2000 元。如今,武富来盖起了新瓦房,娶了新娘子, 成了村里响当当的致富人物。他说,没有子弟兵,就没有我武富来的今天。

摆脱贫困离不开文比知识,“谢臣班”在帮助驻地农牧民致富的同时, 更倾心关注驻地的失学少年。他们主动承担了十一名家庭困难的孩子的学费。为便于掌握失学孩子的情况,他们还担任了驻地 5 所小学的校外辅导员。而今,“谢臣班”经过的 10 多个乡村的蒙、回、汉族少年入学率都达 95% 以上。

“谢臣班”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村民王二娃在他出生那天,母亲就离他而去了,家里生活很艰难。因此,也从没有跨进学校的大门,是“谢臣班” 来村里扫盲,他才第一次识得了自己的名字。自打那时起,他就立志要参军, 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虽然后来由于其他原因没有去成,但他丝毫未减对解放军的崇敬之情。一次,他参加村里的施工任务在村外干活,突然下起了雨,妻子万分焦急,“家里刚买的准备盖房的 20 吨水泥这下完了!”可当他和妻子赶回家里一看,“谢臣班”的战士们已把水泥全部盖好了,使他免遭了几千元的损失。这事过后不久,一天深夜,他 70 多岁的老父亲突然心脏

病夏发,而医院在 5 公里以外,半夜三更去哪儿找车?王二娃直奔驻地,把战士们吵醒求助,“谢臣班”的战士们二话没说找来车,并帮助把他父亲送到医院抢救,使老人家脱离了危险。他感动万分,拿出积攒的 1 万元钱送给“谢臣班”,被战士们婉言谢绝了。战士们说,“为了人民,吃点苦,受点累,没什么!”

“谢臣班”的爱民事迹传遍了塞北边疆,朴实的乡亲们也用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于弟兵的热爱。驻地的内蒙占乌兰察布盟报纸、电台、电视台,常年不间断地追踪报道他们的事迹;当地盟委和旗(县)乡各级政府,每年重大节日都派人到“谢臣班”慰问。北京市石景山区有位叫李傅仁的大娘,听说“谢臣班”的爱民事迹后,寄来她的 2000 元积蓄,要团里设立“谢臣班”

爱民事迹奖。

1994 年 1 月 22 日,是“爱民模范”谢臣及“谢臣班”命名 30 周年纪念日。谢臣和“谢臣班”是我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突出典型和先进集体。1963 年 8 月初,冀西山区遭到了特大暴风雨袭击,谢臣和全班同志一次次扑进咆哮的山洪中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谢臣奋力从洪峰中抢救出小姑娘王莲子后,再次抢救另外一名落水儿童时,不幸被巨浪吞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了生前的誓言:“看人民高于自己, 爱人民胜过自己,学人民改造自己,为人民舍得自己。”当时,谢臣的英雄事迹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国防部授予他“爱民模范”荣誉称号,授予他所在的五班为“谢臣班”荣誉称号。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谢臣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在“谢臣班”延续着、发展着。“谢臣班”的爱民故事永远也讲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