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情洒“连心路”

1980 年 4 月底,某团外出执行任务归来。战士们放下背包一看,营区打扫得干干净净,营具没有一件丢失,80 多亩绿油油的菜地水饱肥足,长势喜人,连坏了的几眼机井也全部修好了。这是谁做的好事?原来,部队出发后, 周围几个大队的社员群众在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白天黑夜派出专人帮助部队看守营房,管理菜地。部队回来后,周围群众带着慰问品赶来了:张贺垒大队送来了一口大肥猪;宋家庙大队挑来了两大筐鸡蛋。战士们看到这一切激动不已。部队和驻地群众的这种融洽关系,最早是由一条公路建立起来的。围绕这条路,军民之间曾发生过一段曲折的故事。

部队是 10 年前移调到该地的。当时营区没有围墙,也没有现在这条公

路。周围 5 个大队的群众上工、赶集都从营区内穿过。每一天从早到晚,营区内汽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铛声、牛马驴羊的嘶鸣声不断,来营区积肥料、拾柴禾的群众也成天不绝。这一切都极大地影响了部队正常的训练、学习和生活,成为加强营区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便于部队管理的角度出发,司令部的领导经过考虑研究后,组织有关人员做了三块木牌,上面写着“非部队人员车辆禁止通过营区”,分别插在了路口;同时指示各连岗哨严加管理,对不听劝告者送司令部处理。

有令即行。通过营区的道路卡断了。

周围的群众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禁令”感到很不理解。因为这样一来, 他们上工、赶集就必须绕 3 公里走另外一条路,所以多数群众憋着一肚子气。少数群众不理这个茬,从猪圈、厕所边上照样进出。部队哨兵对于这些人执行命令,阻止他们进入营区。被“扭送”过的人回到村里便嚷开了,群众的火气也就越来越大。

一天下午,一位生产队干部带着几位社员来到 3 营岗哨前,说进城有急事,要从营区通过。哨兵坚持不让,双方便吵了起来。最后那位生产队干部说:“你们不让俺进营房,俺也不让你们出营门。”说罢转身走了。不一会儿,他领着 100 多名男女社员,扛着铁锹锄头来了。他们在 3 营岗哨前挖了

一条宽 1 米、深 1.5 米、长 7 米的横沟,切断了营区通往靶场、菜地和弹药库的道路。

这件事情惊动了部队和地方的上级。县、公社严肃批评了那位生产队干部,责令他带领社员把沟填平,到部队赔礼道歉。部队军、师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领工作组来到这个团帮助整顿。

刚开始,受到批评的干部战士感到委屈。为了帮助大家端正认识,工作组请冯家庙大队党支部书记吴金玉同志介绍了附近群众从营区内穿行的一段历史;解放前,这座营房住着国民党军队的 1 个炮兵团。那些如狼似虎的家伙,见老百姓就打,见东西就抢,群众谁还敢近营房一步?后来,解放军住进了这座营房。战士们经常到各个村庄帮助群众挑水扫地,送医送药。人民群众也经常进到营房里来,帮助战士洗衣洗被、修鞋补袜。天长日久,群众进出营房就习以为常了。再加上群众上工、赶集从营区内穿过去要近很多路, 大家便不愿绕道而行了。

这一段历史在干部战士胸中掀起了很大波澜。群众从两种写队的对比中,认清了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放心大胆地在营房内出入,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呀!当然,军营需要保密和正常的秩序,长期让群众自由出入也不是个办法。但是对于过去遗留下来的这个问题,应该与群众商量着解决,怎么能单方面采取发“禁令”,甚至“扭送”群众的办法呢?大家一致认为,群众“挖沟”是咱们“断路”给逼出来的,咱们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紧接着, 全团官兵统一了认识。团党委成员们从思想上找原因:一是存在着“老大思想”,认为自己是部队,周围只是几个生产大队,没有必要去和他们商量研究。二是只考虑到部队的营区管理,没有考虑到禁止群众出入营区后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困难及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部队领导深切地感到, 一块“禁牌”切断的是军民团结之“路”,损害的是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 根子就在心中少了群众。

找到了“病因”,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团党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到周围几个大队听取批评,征求意见,并商量解决路的问题。最后双方商定:为了便于军营管理,在营区周围砌一道围墙;为了方便群众通行,沿围墙根修一条公路。

一个星期天,修路的战斗打响了。全团一齐出动,团里几位领导干部也赶来参加。他们从部队菜地里划出一条宽 4 米、长 1200 多米的地面作路基。那位曾经带领社员挖沟断路的生产队干部见此情景很感动,立即带领社员赶来参加筑路。

有了新修的公路,社员上工、赶集再也不用穿过营区了。可是不久,干部战士发现,由于修的是土路,每当下大雨,社员通行很困难,再加上路面狭窄,汽车、拖拉机多了走不开。团党委决定把路面加宽到六米,把泥土路改成煤渣路。他们从 30 多里外的钢铁厂拉来了 140 多车煤渣,在路面上铺了厚厚一层,还在公路两旁栽上了白杨和梧桐树。这条路有一段要从营区和家属院的两堵围墙之间穿过去,晚上黑古隆冬的。为了方便群众通行,团里在这段路上安装了六盏灯。群众给这条路取了个动人的名字:“连心路”。

从这以后,部队和驻地群众的关系更融洽了。当生产队种地缺少肥料的时候,部队就把自己的肥料送到田间地头。当部队种菜缺少种子的时候,各生产队的社员群众立即拿出自己的种子送到各连的菜地里。宋家庙大队马棚失火,二连战士闻讯奔赴现场,和社员一道奋战 2 个多小时,抢救出 12 头牲口,7 万多斤马草。营区有几天停电断水,宋家庙大队的群众立即挑来一担担井水,送进各连厨房。

一条公路解开了部队和群众思想上的疙瘩,建立起了军民之间的新型关系,结下了军民双拥的硕果。现在,这里出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喜人形势, 军民“鱼水情”更加深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