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路

阿里高原坐落在青藏高原西部,素有“世界屋脊上的屋脊”之称。远远望去,高耸入云的昆仑山、冈底斯山和喜玛拉亚山像条条巨龙横卧天际。

纯朴的阿里高原的藏民中,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大慈大悲的佛祖看到这里行路难于上天,就采来蓝天上的五彩云霞,编织成又长又宽的哈达, 铺在雪山上,立刻化为一条通衢大道。

可故事毕竟只是故事而已。现实中没有佛祖的慈悲,也没有道路的通畅。几乎与世隔绝的阿里高原依然沉寂着。封闭在这里的藏族人民依然贫穷、落后。

快来打通雪山边寨通往现代化的大道吧!快来把茫茫雪原从沉睡中唤醒吧!那高耸入云的冰峰雪岭仿佛是阿里高原擎起的手臂,召唤着建设现代化的勇士。

1983 年初春,冰封雪裹的阿里高原,迎来了万名筑路大军,在绵延几百公里的冰峰雪岭上摆开了战场。

这是一场人与大自然的决斗。

茫茫高原是风的世界、雪的天堂,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生物学家把这里的冰峰雪岭称为“生命禁区”。氧气“吃不饱”,就算躺着,什么活儿都不干,还难受得要命,更别说还要干修路这种繁重的体力活了。指战员们十有八九患上了各种高原疾病,但大家都小病瞒着,大病忍着,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尽早重返火线。高原的夜真地可以称得上残酷, 狂风卷着雪坨子,虎啸狼嗥般怒吼着,铺天盖地地将冰原变成一片鬼域。官兵们驻扎的帐篷常常如放飞的风筝被卷上九重天,辛劳了一天的人儿竟然仍酣睡不醒。早晨起来,才发现人和被褥都被埋进了厚厚的雪层,一个个成了雪人。

“苦呀——”,战士们常常模仿京剧中的叫板,发出这样一声由衷的感叹。可叹归叹,干起活来依然如下山的猛虎,势不可挡。

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早些把路修成,早些让阿里腾飞。

9 月 6 日,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头天晚上,3 连的干部

在一块商量说:“咱们连的 13 名维吾尔族战士上山 4 个多月,没有休息过一天,一个个都累瘦了,明天一定得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而且再宰只羊给他们过过节。”可谁知第二天一早,当连长和指导员把一大盆清炖羊肉端到班里时,却不见这 13 名战士的踪影了。连长和指导员的眼睛湿润了,他们端着清炖羊肉奔向了工地。

7 连在海拔 5000 多米的冰达坂上连续施工一个多月,没有一个人肯休息,连长心疼这些朝夕相处的战士,可干着急就是说服不了他们休息一会儿。实在没办法,只得把最有权威的团长请到工地上来,希望借助“高压政策” 逼着这些干活不要命的钢铁汉子们稍稍休息一会儿。团长看到面前这一张张消瘦的脸,一双双熬得血红的“兔子眼”,鼻子一酸。他的心同连长的一样疼。几乎是含着热泪,他“命令”大家休息两天。可全连的战士一改往日令行禁止的好作风,竟然没有一个人服从他。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眼看大雪又要封山了,连队的施工任务还不少,时间不等人呀!团长沉默了,他也抓起一把十字镐,同战士们一道干了起来。

有一次,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将十几名官兵困在了冰达坂上,几天几夜颗

粒未进。如不及时同大本营取得联系,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这其中有通信连副连长梁启明。他由于严重的高山反应症一直昏睡不醒。当他终于苏醒过来时,得知处境的危险,便用尽全身力气攀上了冰雪包裹的电线杆,终于同营救部队取得了联系。战友们获救了,而他自己却因为劳累过度,引起高山昏迷和多种并发症,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小梁长眠在雪山了,他的坟茔就伫立在公路旁的雪野里。在他的旁边已有几十位先他而去的战友。他们虽然没有能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杀敌立功,可他们的死同样重于泰山。他们将永久地安眠在这里,看着路修好,看着阿里腾飞,看着伟大的共和国昌盛富强。在他们当中,有解放前参加革命,在世界屋脊奋战了 20 余个春秋的老首长张

焕民,有 60 年代入伍,被誉为筑路先锋的优秀共产党员陈邦礼,也有刚刚踏上雪山的年轻战士贺生华。

小贺 1984 年入伍后就到昆仑山筑路。这个成长在江南水乡的清秀的小战士初上高原就患上了高原心脏病常常疼得几乎昏死过去,但他咬牙忍着,跟谁都没讲,仍旧同其他同志一样,而且还积极报名参加了突击队,重活、累活抢着干。一次,当他实在疼得捂着心窝直不起腰来的时候,被连长发现了。连长心疼地边批评他边安排车送他下山治疗。小贺一听急了,死磨硬缠地说: “我没事。眼下施工运输任务正紧,怎么能为我一个人就派辆车。我不到工地干活,在帐篷里吃药休息还不行?”

连长拗不过他,只好依了他。

可他哪里休息过一天!天麻麻亮就起来捡牛粪烧水,然后又一担一担送到工地。

一天,小贺送水上山,剧痛发作,他一头栽倒在地,昏死过去。

同志们含着热泪把小贺轻轻地抬到卡车驾驶室。汽车风驰电掣地朝能救活小贺的地方开去。可是,没出 10 里,这位活泼可爱的小战士就永别了朝夕相处的战友,永别了依恋难舍的工地。

那一年,他才 17 岁。

巍巍雪山,茫茫雪原,你记下这些可爱的战士吗?你可知道他们正是为了你才献出宝贵生命的吗?

在千里筑路工地上,经常出现一些苍老的面孔,他们拄着拐杖,带着氧气袋,跋涉在雪原,调查研究,指挥施工。他们大都是经过战火洗礼,又在筑路工地奋战春夏秋冬的老首长。按理说他们可以离休退休,回到城市,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然而他们没有!为了西藏人民的幸福,他们依然常年累月蹲山沟,住帐篷,风里来,雨里去,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这就是我们的军人,这就是军人的奉献精神,这就是共和国脊梁的品德。他们在事业与家庭,在祖国与个人的天平上,默默地把砝码移向前者,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壮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和平建设事业!你们,将同巍巍高原一起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