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心在流泪

作为高科技手段,电脑与网络是中性的,既可以传播知识,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也可传播有害信息,制造精神鸦片来毒害青少年。

1995 年 12 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江苏省苏州市一位普通女工以“一个母亲的呼吁”为题的举报信,引起了举国震惊。信中揭露苏州宝碟激光电子公司复制兜售淫秽盗版电脑光盘,使其 16 岁的儿子受到毒害的事情。

这位女工省吃俭用,千辛万苦积攒下 8000 元钱为孩子购置了电脑,本意是“望子成龙”,没成想却被孩子用来播放宝碟公司复制的黄色 VCD,致使原本聪明好学的少年整天精神恍惚,萎靡不振,学业荒芜,令家长痛心疾首。

兜售淫秽光盘的苏州宝碟公司很快就受到执法部门的查处,政府管理部门也加强了对光盘出版物的突击检查,使黄色读物兜售者有所收敛。但这并没有使家长们放下心来,因为相对于因特网上泛滥的“黄毒”,VCD 光盘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因特网黄毒的特点是具有广泛性、集中性和隐秘性。汇集了全球信息资源的因特网,自然也可以汇集全球的电脑黄毒;这种黄毒依附在具有海量存储、声像并茂的媒介上,就更有煽动性;既然网络可以通向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人们也就可以在自己的卧室中偷看那些“带劲的镜头”,而不必再到书店去买光盘,也不必担心受到他人的嘲笑。

美国一位母亲在《新闻周刊》上发表文章,讲述自己 12 岁的女儿遭受网

络黄毒侵害的经过。她说,当家中的电脑与因特网接通时,一家三口人都十分高兴。她丈夫决定用它来管理投资、计划旅行;她自己是作家,可以用网络搜集资料;女儿则兴奋地投入到与全国各地孩子们的网上闲聊中。起初, 父母还在孩子闲聊时去检查一下内容,后来一忙就疏忽了,只是简单地提醒女儿“要学会自我保护”。有一天,父母在女儿熟睡之后坐到了电脑前,输入女儿的入网口令,屏幕上立即显示:“你有邮件”。邮件附有图片,等图片下载完毕,父母大吃一惊,屏幕上全是不堪入目的性场面。一个 12 岁的孩子,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正确处理”这种有害信息。这位母亲方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等于把女儿送到一个糖果店中,给她一兜钱,却告诉她不要买任何东西。

黄色、暴力等有害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最大。青少年涉世不深,世界观尚未形成,对事物缺乏是非判断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也较差,极易成为有害信息的俘虏。上文所提到的苏州那位女工的儿子,就是看了黄色 VCD 之后而变得精神恍惚、萎靡不振的。据《扬子晚报》报道,江苏某市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看了飞檐走壁的武打片,竟异想天开地模仿,从 6 楼摔下,当场死亡。

青少年最易受到有害信息的侵害的另一个原因是好奇心强,对什么事都想试一试。有时明知有害,也想尝尝“禁果”。殊不知禁果不是那么好尝的, 把脚插进去容易,再想拔出来就难了。这有点像“吸毒”,今天尝一点,明天再尝一点,慢慢就会染上“毒瘾”,再想戒掉就难了。电脑黄毒对青少年的诱惑与吸毒一样,一旦上瘾,不仅危及学业,还容易导致犯罪。

危及下一代的电脑黄毒已成为过街老鼠。在美国,克林顿政府去年 2 月签署了一项条例: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公共计算机网络上传播或允许传播“具有猥亵意味的与性相关的材料”,将被视为犯罪,违者处以 25 万美元罚款和

2 年徒刑。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管制措施,如澳大利亚政府的自律为主、加强教育和以法律为后盾的信息网络管理政策。我国政府也已出台部分法规,并继续研讨制定深层次的管理办法。

对付黄毒的技术手段也陆续问世。软件厂商推出了可以过滤出网络黄色和暴力节目的软件。澳大利亚还推出了一种可以过滤有害节目的电脑芯片, 政府宣布,今后所有澳大利亚出售的电视机都必须装有这种过滤芯片。

看来,随着电脑与网络的发展,抵制网上的有害信息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了。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了净化社会的精神生活园地,我们需要拿出缉毒品的劲头来抵制网上的有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