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未来无隐私吗?

哲人有言:“一切社会进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总是右手扔给人类一束闪光的金羊毛,左手又悄悄拿走一点人类原来拥有的东西。”

计算机网络在方便人们信息检索与处理,使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自如的同时,也把一个令人不愉快的问题抛到了人们面前:个人的隐私权如何受到保护?

信息社会收集和分析个人资料的能力正以几何级数增长。一些信息技术发明之初,原本是出于善意——为人类的便利而设计。只是未料及,人类的私生活也可能因此而荡然无存。譬如您有观赏电视节目的喜好,您收看节目的信息就有可能被有线公司纪录在案。还有您早餐所饮咖啡的品牌,以及所有您习惯购买的物品,在您以信用卡付帐时,都会留下个人资料。

美联社 1997 年 6 月 9 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环球网(WWW)用户极易

成为网络间谍活动和网上企业侵犯个人隐私活动的受害者。

调查发现,在因特网 100 个最受欢迎的网址中,大约有一半网址曾收集过访问过它们的用户的个人信息,它们也通过电子邮件名单或其他手段收集过这类信息。只有 17 个网址提到隐私权问题。而且,收集个人信息的公司未能很好地解释收集信息的原因,以及将采取何种措施限制不当使用。

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最令人震惊的事件是1996 年1 月法国总统密特朗逝世后,曾在 1994 年被密特朗解雇的私人医生推出了纪实作品《大秘密》,披露密特朗的健康档案。巴黎法院认为《大秘密》侵犯了密特朗的私人生活, 也违反了医生替病人保密的职业道德,下令禁止此书发行。但禁令下达不久, 就有人将《大秘密》全文输入因特网,成了任何人都可以调阅的“公开的秘密”。

个人隐私权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应运而生了。据中国《计算机世界》周报 1997 年 6 月 23 日报导,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收到了计算机界各种各样的有关因特网上个人稳私权保护的提案。他们希望向政府表明,计算机工业可以自我管理。微软和网景等 60 余家公司正在联合开发一项新技术,采用这项新技术可以在 Web(环球网的简称)浏览器中储存个人信息。这样,用户就有权决定是否授权别人使用或采集自己的信息。另外,负责 Web 技术标准的环球网联盟近日也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交付了一个隐私优先平台——P3(一种软件系统),这种平台可以对 Web 网点处理个人数据进行规范,这样,个人用户就有权决定向 Web 网点提交多少个人信息。

与技术方案同步进行的是各国针对因特网管理的立法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由此看来,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可望得到有效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