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奖的幕后英雄
1996 年,《龙卷风》、《魔幻屠龙》、《火星入侵者》、《独立日》等
7 部影片获奥斯卡奖“最佳视觉效果”的提名。消息一传出,有人就提醒说, 不要忘记奥斯卡奖的幕后英雄——计算机三维造型软件。
赢得奥斯卡奖提名的这几部影片的娱乐业主们都是著名图形处理技术公司美国 SGI 的客户,他们正是凭籍 SGI 提供的三维造型软件为影片构造出了一个个“最佳视觉效果”的。在《龙卷风》中,三维造型软件为人们勾勒出了一个骇人、逼真的龙卷风景象;《魔幻屠龙》中那个逼真的恐龙形象也是数字技术“造”出来的角色;《独立日》中的那些大爆炸场面和被外星人的宇宙飞船所破坏的城市的惨景,都是计算机软件的杰作。
以上数字效果技术也叫非线性编辑技术。其核心是采用多媒体手段生成一个三维幻境(即虚拟现实),给观众一种极逼真的体验,它使影片导演及创作者可以得心应手地将所想像的形象和背景搬上银幕。
我国在 50 年代末曾放映过一部轰动一时的动画影片《孙悟空大闹天宫》。引起轰动的原因主要不是剧情,而是“动画”。看过电影的孩子们都产生一种好奇:“图画怎么能动起来?”于是,老师解释说,要想让图画动起来,需要画好多幅不同动作的画,再用摄影机把这些画拍下来。《孙悟空大闹天宫》里有几万幅画, 100 多个画家整整画了 1 年多才完工。由于画太多,装了十几间屋子。这个解释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是:“让画面动起来也太难了!”
现在,这些当年的孩子都进入了中年,当他们看过由电脑参与制作的《侏罗纪公园》、《狮子王》、《山崩地裂》这些引起轰动的大片之后,再想想当年的《孙悟空大闹天宫》,一定会产生一种“小儿科”的感觉。如果按照当年 100 个画家画 1 年的工作量来衡量今天的影片《狮子王》,恐怕 1 万个画家参与作画也无法胜任,何况其中许多镜头是人工根本无法实现的。
有趣的是,时隔近 40 年,我国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再度开拍《大闹天宫》。当然这次不是请画家画画了,而是广泛采用电脑数码特技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影片的视觉效果想必会不亚于进口大片。出人意料的是,影片拍了一半,剧组突然“临阵换‘猴王’”, 扮演主角的六小龄童因在艺术创作上与导演和影片投资方产生分歧而被贬“下凡”。六小龄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个人对电脑特技的使用没有什么不理解的,但高科技要为艺术服务,要以艺术魅力取胜,不能靠技术夺人。该片的导演张建伟的看法是,电脑技术再好也是技术手段,只会与演员的演技相得益彰,不可能把演员变成道具和傀儡,演员没必要恐惧电脑。
应当说,双方的说法都有道理。在今天,如何处理好艺术与电脑的关系, 成了艺术面临的新课题。有了电脑的参与,艺术的表现更加容易也更加生动。但艺术的表现归根到底要靠人的创作——“电脑的表现力再强,也需要有像荷马、莎士比亚或鲁迅这样的艺术大师,才能把 0 和 1 这样的数字组合成我们称为艺术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