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球网的劳务市场
“网上求职”这几年在国外已不是新鲜事。假如你对自己现有的工作不满意,或者你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你不必再像以前那样苦苦寻觅,而只需发一个个人简历到因特网上,或制作一个宣传个人的主页(Homepage)常驻网上,就等于把推销自己的广告撒向了全球,从而大大提高被录用的机会。
这种事在 1996 年还被人们当做时髦——只是从媒体上看到,或者是听那些从国外回来的人当作新鲜事儿描述一下。1997 年情况便大有改观,网上招聘和求职已悄然成为“身边之事”了。
1997 年 6 月 3 日,美国英特尔公司在《扬子晚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 为在南京设立分公司招聘人才。广告的最后加了个小尾巴——有意者可把个人简历发一个电子邮件到公司的网址上。这使南京的一些年轻人怦然心动, 许多人悄悄地记下了这个网址。在笔者向他(她)们讨教时,他们脱口就说出了这个地址,并告知:IBM、微软等大公司的网址都设有“招聘栏”,永远“敞开大门”。
最近建成的许多国家级的信息工程也都设有网上人才库或人才市场,如国家科委启动的“中国信息”工程中就辟有“人才市场”栏目。国内因特网服务商也热心为人才交流牵线搭桥,南京的“金陵热线”“网上人才库”, 免费为求职者发送“个人简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还在自己的因特网宣传主页上辟出空间,为应届毕业生开设了“求职”的布告栏。对于这种布告栏,高校之间可以相互转载,不会有人追究版权。被转载得次数
越多,学生谋到职位的机会也越多。
网上的劳务市场使招聘者和求职者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相对于刊登广告或到职业介绍所这两条路子来说,把信息发送上网的做法不仅便宜,还大大拓宽了“搜索范围”。波音公司 1996 年 8 月 8 日宣布在其 Web 网址上接受求职的电子邮件,结果第二天就有数千份求职的电子邮件进入它的网址。IBM 利用这种方法在其人才库中存储了 20 万份简历。微软不仅用这种方法招聘雇
员,还通过它招聘销售代理商。北京纬博利达计算机公司 1996 年年底在因特网上开设了“人才信息站”,5 个月中,个人用户已增至 600 多家。这个公司还为参观者进行了现场演示。技术人员把一份求职意向输入信息库,查询服务器立即搜寻出有 8 家单位符合求职者的意向,并采用“一点对多点”的
发送方式给这 8 个单位发出了求职者的电子邮件。全部过程不到 1 分钟。 网上的劳务市场在方便人才交流、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的同时,也
加剧了人才的争夺和竞争。员工有了更多的谋职机会,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死心塌地“吊在一棵树上”,今后有关企业管理的话题就不仅仅是“老板炒雇员”现象,还会出现更多的“雇员炒老板”,企业要凝聚人才就需付出更艰巨的努力。同样的道理,企业面对更广泛的人才招募范围,挑选雇员时会更挑剔,对那些不称职的员工的处理也会更果断。这样,求职者的竞争,企业内部的竞争,也会比以往更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