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财务管理办法

(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 1988 年 11 月 14 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勤工俭学财务管理是校办企业(含工厂、农场、商店、饮食、服务、修理等,下同)和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条 加强勤工俭学财务管理,管好用好各种资金,对促进勤工俭学的发展,改善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积极的作用。

各级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强对学校勤工俭学财务工作的领导, 要有一名主要负责人分管财务工作。各级财政、税务、审计部门要加强以勤工俭学财务管理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三条 校办企业要设置财会机构或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单独设置帐目,独立核算盈亏,并根据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按时编报财务计划、会计报表,做好年终决算。

第四条 校办企业要实行财务岗位责任制,加强成本核算和资金管理, 搞好收益分配,为生产经营和管理改革服务。

第五条 校办企业停办、破产、合并时,其各项财产和资金首先冻结, 并登记选造册,编制会计报表,由学校提出处理意见,经审计后报上级勤工俭学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处理。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收缴和平调, 不得私分或变相私分。

第六条 勤工俭学的财务管理,必须坚持增收节支原则。在生产经营、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讲究效益。

勤工俭学的财务工作,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国家有关的经济法规。 第七条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资金,主要依靠内部积累逐步解决。初办

时期或临时发生周转困难时,教育主管部门可在本系统内适当调借教育副业费或由财政部门和银行借贷解决。

第八条 各级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要建立勤工俭学发展基金,支持校办企业的发展。

第九条 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小型企业为200 元、中型企业为 500 元、大型企业为 800 元)以上的生产勤工俭学所占用的土地、山林和水面等均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条 校办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到有物、有帐、有卡,帐物、帐卡、帐帐相符,定期盘点、清查。对盘亏、盘盈、损失等,必须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校办企业的固定资产出售、调出、报损、报废,必须由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共同审查鉴定后,报请学校主管领导和勤工俭学主管部门批准,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侵占、平调或转让。

第十二条 校办企业固定资产,除地产外,均应按年计划提折旧费和大

修理基金,按月摊入生产成本。提取的折旧费、大修理基金与出售固定资产回收的资金和报废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等,必须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的大修理,不得挪作它用。

第二章 流动资金管理

第十三条 流动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于购买原材料和燃料、低值易耗品、储备商品、支付工资、费用等开支的周转资金。

第十四条 校办企业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校办企业应按有关规定核定流动资金定额。流动资金使用情况应作为考核校办企业效益指标之一。规模较大的校办企业,还可进一步实行储备资金、在产品资金、产成品资金和销售过程占用资金等的分项定额管理。

第十五条 校办企业必须加强库存材料、产品和产成品的管理。建立健全计量、检验、收发、领退、保管和清查盘点等制度,防止丢失、损坏。发生亏损、丢失、损坏等情况,应查明原因,按规定经批准后及时处理。

第十六条 加强结算资金的管理。各企业对暂收、暂付、应收、应付、备用金等往来款金,要建立必要的清算手续和制度,加速资金周转。

第三章 成本核算

第十七条 校办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加强成本核算,严格成本管理。要不断降低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废品损失, 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各项费用支出,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第十八条 校办企业的成本开支范围及核算办法,按国务院颁布的成本管理条例和财政部颁发的有关实施细则执行。主要包括:为制造产品则耗用的各种原料、材料、外购件、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废品损失费、企业管理费以及销售商品发生的运输费、包装费、广告费等。

成本核算必须划清本期成本与前期成本的界限、在产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的界限。不得将基本建设支出、专用基金支出、营业外支出等不属于成本范围的费用挤入成本。

第十九条 学校的各种经费支出,或学校使用的校办企业的原材料、产成品、加工工时及维修劳务等,都不得挤入成本,要按所耗料、工、费,合理计价冲抵当年应缴学校的教育事业基金。

校办企业与学校共用的水、电、暖等项费用开支,应由双方按实际消耗情况合理分摊。

第二十条 学校应加强对校办农场等农副产品的成本核算。对收获的农副产品要全部作价入帐,出售或自用要计价出帐,及时反映财务收支。

第二十一条 校办企业必须切实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

作。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均以原始凭证为依据;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建立生产工时记录;制定和修订各项消耗定额;完善内部结算办法;企业内部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劳务供应,应建立厂内

计划价格,并完善各种计量、检测设施和制度。

有条件的企业要按品种、按批量或按工号核算实际成本,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使成本核算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第二十二条 师生参加生产劳动,可提取假定工资计入成本。提取的假定工资交给学校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或作为校办工厂的周转金。

第五章 勤工俭学收益,在保证发展生产的前提下,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员工福利及奖励。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取少量统筹基金。

收益分配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兼顾及有利于事业和生产发展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二十四条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本着发展生产、培植财源的原则, 正确处理积累与分配的关系,给校办企业留足生产发展基金,增强企业后劲。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创办初期及重大技术改造实施时期,应适当扩大生产发展基金比例;在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逐步扩大事业发展基金、师生福利和奖励基金的比例。

第二十五条 收益的作用

一、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扶植中小学发展勤工俭学,开展业务活动及奖励。二、教育事业基金主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员工福

利待遇。

三、企业留利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改善生产条件和校办企业的集体福利和奖励。

第二十六条 除国家明文规定外,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借口向学校或校办企业乱摊派款项。

第二十七条 各级教育、财政部门不得因学校有勤工俭学收入而减少应拨的教育事业经费。

第二十八条 学校勤工俭学活动纳税和减免税收,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财会队伍

第二十九条 校办企业财会人员要按财政部门规定配备并保持相对稳定。调动财会人员工作时,应征求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三十条 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要会同财税部门有计划地培训财会人员,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第三十一条 校办企业要建立、健全会计专业人员的业绩考核制度,凡符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件的应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十二条 校办企业要加强财会人员的思想政治工

作,树立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思想作风,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第七章 财务监督

第三十三条 校办企业要按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审计制度,杜绝不正当的开支和不正当的经济活动。

第三十四条 校办企业的财会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工和国会计法》、《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和各项财务会计制度,严格履行财务会计职责,对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及时提出意见,直至反映到上级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发挥财会人员的监督作用。

各级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应对坚持原则的财会人员给予支持和表扬。

第三十五条 在实行经济承包、确立承包指标、核定奖惩等事项时,均应事先进行财力核算和内部审计。

第三十六条校办企业负责人调离工作时,应先审计,后离任。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 制定具体办法,报国家教委、财政部备案。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汽车队职责范围

汽车队在服务公司领导下,负责全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用车,在完成本院运输的前提下争取对外创收。

一、按照学校制定的车辆使用规定,负责全校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用车的计划,安排统一调度工作。

二、对全校各类车辆,实行定人、定车岗位责任制管理办法。

三、贯彻执行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驾驶人员要安全行车,加强职业道德,确保行车安全。

四、按照车辆验车的规定,对全车队车辆做好日常计划,维修保养和按期、按质完成年检以及驾驶员的年审工作。

五、加强油库、材料库的管理,做好节油和修旧利废工作。

六、按照上级规定,结合本校车辆状况,填报车辆更新申报工作。

七、在保证本校车辆使用的前提下,争取承担外运业务,先内后外,以内为主,以外养内,服务第一,讲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