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养殖

蘑菇

蘑菇质嫩味鲜,营养丰富,是一种极好的菌类食品。蘑菇栽培首先应培育菌种。它包括母种培育、原种培育和栽培培育三个阶段。通常用来播种的是指最后一个阶段所培育出来的菌种。菌种的培育,不论哪个阶段都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几个阶段。菇房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方便, 周围开阔,环境卫生好的地方;方位座北朝南,屋顶、四壁及地面需坚实光洁,利于保温保湿和冲洗消毒;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培养料是蘑菇生长发育

的基质,常用粪草堆制发酵而成。培养料的基本材料,包括麦秸、稻草和粪肥、饼肥及少量的磷肥、钙肥。一般粪草比例为 6∶4,配方如下:

猪、牛粪(干) 58%

稻草和麦杆(干) 40%

石膏 1%

过磷酸钙 1%

水 160%

粪草堆制时间,一般在播种前 30~35 天。堆料时,先铺一层草料,草上再铺厚约 3 厘米的粪肥。这样层草层粪,约铺 15 层左右,堆高 1.5 米。其间, 自底下第二层草料始,要逐层洒水,洒草不洒粪,要下层少洒,上层多洒, 各手握粪肥指缝间有 1~2 滴水泌出为宜。粪草上堆后,需进行翻堆,一般要进行 4~5 次。第一次上堆后 7~8 天;第二次在第一次翻堆后 6~7 天;第三次在上次翻堆后 5~6 天;第四次在第三次翻堆后 4 天进行。经上述堆制过程后,培养料可达到适度腐熟。手握即成团,放手则松散,含水量在 60%左右, PH 值在 7.5 左右。蘑菇播种前应做好菇房消毒,即在使用前全面清扫,将门窗密闭,燃烧硫碘粉熏蒸 1 小时,硫碘用量按每立方米 10 克计算。没有门窗的,可用石灰水普遍喷洒消毒。培养料进床后,要经消毒、发酵、翻料、平料等工作,然后才能进行播种。播种时间,在翻料后料温下降至 28℃以下, 当地气温在 20~28℃,一个月后能下降到 15~20℃范围内,为适度播种期。播种方法,先将菌种从菌种瓶内挖出,穴播时,穴距约 10 厘米,穴深 3 厘米左右,用竹片插入培养料中。播种后三四天内为菌丝定植阶段,需保持房内温度与湿度的稳定,通风宜少,以便保湿发菌。播种 5~7 天后,需加强通风, 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并抑制杂菌发生。料干时可适当喷水。在播种两周后, 当菌丝已布满料面并伸入料内 2/3 时,便可覆土。覆土,宜选择有团粒结构、保水蓄气性能强的,喷水后不板结,无虫卵、杂菌的泥土,其 PH 值在 6.8~

8.0 之间。覆土经筛后,先盖粗土,厚 2 厘米许,喷水 5~7 天后,再覆细土, 厚约 1~2 厘米。覆细土 7 天左右,便可开始喷“出菇水”,同时加强通风, 当第一批子实普遍长到黄豆粒大小并开始出土时,要加大喷水量,以水渗湿粗土而不流入培养料内为度。出菇高峰后逐渐减少喷水量。秋菇从播种到采收,一般需 40 天左右。要掌握前期菇多喷水,第三批采收后,要减少喷水量, 并用 0.2%左右的尿素、硫酸铵喷施,或经煮沸过滤的 5~10%人畜粪尿追肥。追肥应在一批菇采收后到另一批子实体长到黄豆粒大时进行。冬菇当气温降至 5℃以下时,要减少通风和水量,保证菌丝安全越冬。菇室温度保持在 3~4℃以上。菇床需在二月底以前松土除老根,清除老根和死菇后,重新把粗细土铺平。在补加新细土前,要进行追肥,促进菌丝生长。菌丝生长较差时,冬季不要松土,待春季出菇前,将粗细土轻轻松动一次即可。春菇管理既要预防冻害,又要抵御高温,需灵活掌握水量与通风,最好把温度控制在 20℃以下,并适时进行追肥。

蘑菇长到标准大小时要及时采收。采收时用拇指、食指与中指捏住菌盖, 轻轻旋转采下,以免带周围小菇。许多小菇丛生一起时,宜用刀分别切下, 留下尚未长成的小菇。冬春菇稀时,可直接将菇拔起带出部分老根。采收下来的蘑菇,随即用小刀把菌柄下端带泥的部分削去,刀口要与菌柄垂直,削面平整。并应注意不在风口处切削,以免蘑菇因风吹而变色。

蘑菇在生长过程中,会弹射出孢子。人长时间处于这一环境中,就会通

过呼吸道,吸入大量孢子,导致呼吸道病变,而患一种疾病叫“蘑菇肺”。预防这种疾病的关键是,减少或避免对蘑菇孢子的吸入。一定要掌握蘑菇弹射孢子的时间,最好在孢子弹射之前进行采摘,采摘前适当洒些水,并保持通风,戴上口罩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