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周期

在地球表面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υ0 射出一抛射体,则当υ0 不断增加时,抛射体的轨迹如图 1 所示(当然,进入地球内部的那一段不会实现)。当轨迹成为圆周轨道时,抛射体就成为环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这种思想最初是牛顿提出来的,那时,人们就曾把人造卫星称为 “牛顿炮弹”。人造卫星在地球表面环绕地球的运行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在中学物理课程中我们计算过,它等于υ1 = Rg;这里R是

地球的平均半径,g 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如果取 R=6370km, g=9.80m/s2,则得υ1=7.9km/s,它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这时卫星

的运行周期是

T = 2πR = 2π

υ 1

= 84.4 min (1)

式中,R=6370km,g=9.80m/s2,这就是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最小周期。当然这只是理论结果。实际上,由于地面附近大气稠密,卫星是运行在 200 千米高度以外的空间,卫星运行周期都比 84.4 分大。例如我国早期发射的“东方红 1 号”及“实践 1 号”卫星,均采用近圆轨道,

其周期分别是 114 分及 106 分。后来发射的返回式卫星,轨道高度较低,

其周期大约是 90 分。而近年来发射的气象卫星,采用极地圆轨道,高度约 900 千米,周期是 102.8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