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曾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宠儿

钟文化常常是一些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的钟文化以其特有的古代乐钟文化更是别具魅力。中国乐钟从商代到战国时期,其制造技术、音乐性能和在文化中的地位都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先秦时期,极重乐礼。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治国的一种重要手段。《史记·乐书》载,乐有内辅正心和外异贵贱两种功能。

什么是内辅正心呢?《荀子·乐论篇》载,音乐入人深,化人也速。又载,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庄肃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不敢犯。所谓和齐,不就是安定团结吗?

什么是外异贵贱呢?中国古代乐器,按《周礼》言,有八音,即金

(钟等)、石(磬等)、土(埙等)、革(鼓等)、丝(琴瑟等)、木

(■■等)、匏(笙等)和竹(管萧等);而钟为八音之首,既是宫廷音乐的首要乐器,又是高贵权势的象征。首先,用乐分贵贱,例如《墨子》言,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即只可借陶制乐器取乐。其次,对钟的拥有多寡分阶层,《周礼》载,王拥有的钟可悬四面,诸侯三面,

卿大夫两面,士一面。平民百姓是不可拥有钟的。

可见编钟和编钟音乐在中国历史上曾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扮演过多么独特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