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遗孤,复社领袖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八月八日,黄宗羲出生在浙江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村一个普通读书人的家庭。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为东林名士,在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官至朝廷御史(负责监察事务),但因其不满于当时的腐败政治,屡次上书熹宗皇帝,弹劾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宦集团,而被陷害入狱致死。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
黄宗羲早年的学业,都是由他父亲传授的。父亲的政治理想、思想观点以至于为人处事都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父亲被害,黄宗羲在入京讼冤、
上书崇祯皇帝、锥刺奸党取得胜利后,就到了绍兴证人书院,师从著名理学大家刘宗周,开始了他求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黄宗羲对他的老师非常尊敬,他后来的一些思想(尤其是哲学思想)的酝酿和形成,与这一时期受到了刘宗周的巨大影响是分不开的。黄宗羲求学绍兴期间,当时的另一著名学者陶爽龄也在绍兴讲学,但陶氏离开了传统的儒家学说,大多讲一些因果报应之类的佛教思想,影响较大。为了弘扬师说, 抵制陶奭宣扬的佛学唯心主义,黄宗羲联合了 60 多位志士仁人到刘宗周的证人书院听讲,并发表演说,批判陶奭龄散布的佛教的虚幻荒谬之说。结果, 陶奭龄被迫偃旗息鼓,终止了他对佛学唯心主义的宣传。
崇祯三年(1630),黄宗羲在南京加入了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进步学术团体——复社。复社成立于崇祯二年,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文社, 他们继承了东林党的传统,抨击时弊,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提出了“重气节,轻生死,严操守,辩是非”的思想宗旨,担当起了打击阉党的任务。
黄宗羲参加复社后,曾与顾杲、陈定生、吴应箕一起领导了声讨阉党阮大铖的斗争。他们组织了复社名士 140 余人,以黄宗羲、顾杲为首,共同签名,于崇祯十一年七月发表了声讨阮大铖的《南都防乱揭》。在此《揭》中, 他们严正指出:早在天启年间,阮大铖就为魏忠贤出谋划策,残害无辜。现在,他又乘国家危难之际,招集亡命无赖之徒,暗与阉党余孽交通不绝,并扬言说,“吾将反案矣”,“吾将起用矣”。真是“阴险叵测,猖狂无忌”。因此,为了免使百姓再受阉党之害,就需要大家“戮力同心”,“不惜以身贾祸”,为国除奸。复社名士表示,如果自己的努力和斗争将来失败了,阮大铖“威能杀士”,那么,复社志士甘愿“以身当之”,“以寒乱臣贼子之胆”。《南都防乱揭》发表以后,黄宗羲又联合被国党迫害致死者的子弟, 在桃叶渡举行大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和控诉阉党迫害志士仁人的罪行。
清兵入关后,明王朝覆亡,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满族贵族的统治时期。清顺治元年(1644)五月,马士英等人在南京拥立明福王朱由崧为监国,接着又正式称帝,年号弘光。于是,南明小朝廷建立,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一个个粉墨登场,且身居要职。国党得势后,打击复杜名士的活动也就开始了。黄宗羲、顾杲、陈定生等复社志士都遭逮捕。后来,清兵南下,南京失守, 黄宗羲等人才乘乱得以脱身,“踉跄归浙东”,投入了武装抗击清兵的斗争, 从而开始了他生命历程中的第二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