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宇宙,还是先有宇宙之理
程朱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和他们的四传弟子朱熹。程氏兄弟(简称二程)把“自家体贴出来”的“天理”(也就是“宇宙之理”) 第一次引入哲学体系当中,正式作为哲学的基本范畴,从而为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奠定了基础。朱熹是封建社会后期客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和二程都认定“天理”(或称“理”,或称“宇宙之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是“所以生物之原理”,也是一事一物的原理。但是,这些唯心主义者也明白,如果仅靠精神性的“理”是无法生成宇宙天地的,因此,他们又说:理和气两种东西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万物。什么是“气”呢?朱熹认为气是生成万物的材料,是“生物之具”。由于气是有形可见的具体材料,因此,朱熹又把气称做“形而下之器”。由于“理”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原理和法则,因此,朱熹又把它叫做“形而上之道”。朱熹认为,理和气两者共同作用,才能产生世界万物。但是,在讲到理与气的关系和世界本原时,他却只承认一个“理”字,并明确宣布“理在气先”, 认为在宇宙万物产生之前,生成天地宇宙的那个“理”以及天地宇宙运行变化所遵循的那个“理”,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即便是将来天地宇宙毁灭了, 宇宙之理将依然存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万一山河大地陷了,此理毕竟存在着”。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在未有天地万物之先和天地万物毁灭以后, 关于天地万物之理(“宇宙之理”)到底存在在什么地方?对此,朱熹也无法作出回答。因此,朱熹最终是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的,他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不依赖于人和宇宙而存在的客观的“理”,宇宙的最终的谜底是客观的“理”。这当然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黄宗羲非常鄙视以程朱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者,说他们是“道学之乡愿”。他说:“如果说陆王学派不知读书求理的话,那么,程朱学派倒是读书了,但他们所读的书不过是章句训诂,所求得的理不过是同意或是反对某个字的含义。”黄宗羲还讥讽他们在自己所求得的“道”(“理”)上面加上“不传之秘”的封号,到处炫耀,人为地把儒学神秘化,说什么“千百年来,天地亦是架漏过时,人心亦是牵补度日。”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当然非他们莫属了。因此,能担当起救世济时使命的也就只有他们所崇奉和炫耀的“宇宙之理”(“天理”)了。
黄宗羲批判了这种“以理为本”的客观唯心主义宇宙观,并在这种批判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唯物主义的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