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西洋时代
大西洋时代肇始于地理大发现后(但严格地说,始于产业革命后,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志,只有轮船运输出现之后,人们才有能力征服大洋), 地理大发现完成于 15 世纪末至 16 世纪初。这一重大事件对于西欧的经济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地,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① 这些发现把原来的区域性市场逐渐扩大为世界市场,新的世界市场不仅包括欧洲原有的区域性市场,同时也把旧大陆和新大陆(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吸引进来。西欧各国充分利用了“地理大发现”的成果,发挥了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从 15 世纪末至 18 世纪下半叶,先后经历了葡萄牙、西班牙的封建殖民时期、荷兰的商业资本殖民时期和英国工业资本统治世界时期等历史阶段。在近 3 个世纪中,西欧各国为争夺市场而展开了长期的商业战争。随着海洋霸权的易手,世界航路及经济贸易中心发生了由地中海沿岸到西欧的转移,先是意大利北部各城市以及“汉撒同盟”各城市丧失了原有的地位,到 16 世纪,大西洋沿岸的塞维尔,里斯本和安特卫普空前地繁荣起来,随后,阿姆斯特丹和伦敦也变成了具有世界商业意义的大城市。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 年~1688 年)一个多世纪以后,自 1789 年至 1871 年,法国、沙俄、美国、意大利、德国相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或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民族国家。1760 年,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到 19 世纪初,英国已从一个农牧业国家,一跃而为“世
界工厂”。继英国产业革命之后,美国和法国在 19 世纪初叶,德国在 30 年
代以后,俄国和日本于 60 年代未,先后开展了产业革命,缩短了与英国的差距。这次产业革命过程中所产生的大机器工业。铁路和轮船等现代生产手段和交通工具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面貌及世寻的经济面貌,国际经济联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世界市场和国际交换作用下,社会分工突破国界,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吸引到国际分工中来。新的国际分工使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及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成了世界工业的中心,亚非拉美广大落后国家则成了原料,粮食的供应地。
19 世纪 70 年代后的“电气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推动原有的工业部门如纺织、钢铁、采煤、机器制造等进一步发展,而且形成和发展起诸如电力、电器、化学、石油、飞机汽车制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64 年版。
造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19 世纪末,重工业开始在世界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继英国之后,美、法、德、日等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农业耕作技术也得到了提高,美国西部、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地,粮食产量显著增长。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十分显著。以工业生产为例, 1870 年~1913 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 8.1 倍,德国增长了
- 倍,而英国仅增长了 1.3
倍。同期,美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23.3%上升到 35.8%,德国则从 13.2%上升到 15.7%,而英国却从 31.8% 下跌到 14%,失去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也因此逐渐从以英国为核心的西欧转移到以美国为核心的北大西洋两岸地区。
在前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市场还处于萌芽和发展的阶段。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世界经济
体系和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从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看,北部大西洋沿岸已形成西欧、北美两大工业地带。在南部大西洋沿岸, 则有西非的咖啡、可可,南非的金、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镍,牙买加的铝土,墨西哥的白银,阿根廷的农牧产品,巴西的木材、咖啡、橡胶,这些农矿产品产区和西欧、北美的工业带一起,环布大西洋周围。在大西洋时代(严格地说是大西洋北部时代),大西洋北部成了世界经济的中心,而濒临大西洋南部的非洲、拉美以及大洋洲和亚洲的广大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则成为帝国主义宗主国的工业原料与粮食供应地、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和重要投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