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世界目由经济区第一节 概 述

一、自由经济区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一)自由经济区的概念

早在 400 多年前,一些国家就开始在交通发达的地区和港口划出特定的区域作为海关监督下的非关税区,实施与本国其它地区不同的特殊政策,吸引外国船只和厂商自由进出,并提供商品免税输出优惠,借以达到发展贸易和转口贸易,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引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目的。这些特定区域被国际投资者称为“投资乐园”和“免税天堂”,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等形式。虽然他们名称不同,但其性质和功能存在着相似处和内在联系,国内外理论界对这些特定区域大体有三种叫法:一是统称为经济特区,二是统称为自由港区,二是统称为自由经济区。作者认为:称为自由港区有不妥之处,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的这类区域并不设在港口码头,叫自由港区未免有些牵强;经济特区的叫法也不甚妥当,因为它很容易让人把我国的珠海、深圳、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与之相提并论, 而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的“经济特区”和国际上通行的这种特定经济区域在性质、功能和运作上还存在很大差异,二者不能相混淆。为避免概念上的含混,作者采用第三种称谓即把这类特定区域统称为“自由经济区”。

国际上一些著名经济机构从立法角度对自由经济区进行了定义。如 1973

年 5 月 18 日海关合作理事会在日本京都制定了“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国际公约”(简称“京都公约”),其中 F1 附约就是关于自由经济区方面的附约,已获得许多国家的认可。其中的自由经济区定义为:“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兮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它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予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1975 年联合国贸发大会也对自由经济区下了这样的定义:“指本国海关关境中一般设在口岸或国际机场附近的一片地域,进入该地域的外国生产资料、原材料呵以不办理任何海关手续,进口产品可以在该地区内进行加工后复出口,海关对此不加以任何干预。”

(二)自由经济区的分类

世界上自由经济区名目繁多,其经营内容、职能、性质和规模各异。按不同的标准,自由经济区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比较合理并对实际分析较为有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 地理位置分类法

(1)港口型自由经济区。在港口区内划出一个封闭式的隔离* 区辟为自由经济区。它或直接与专用码头连为一体,或通过专用通道与码头相连。这种类型的自由经济区数量最多,国际上许多成功的自由经济区都紧靠国际运输港。如德国的汉堡自由港和不来梅港自由贸易区、美国的纽约布鲁克林对外贸易区、韩国的马山出口加工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自由经济区。(2) 机场型自由经济区。国际上有一些自由经济区是以邻近的国际机场为依托的,属于这种类型较著名的有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美国肯尼迪国际机场对外贸易区等。

(3)内陆边境口岸型自由经济区。这类自由经济区利用其地处两国(或多国)边境的特殊地理位置发展边境贸易、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例如墨西哥在美墨边境上的下加利福尼亚、金塔纳罗尔自由边境区就是典型的例子。

  1. 功能分类法
  1. 自由港。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由经济区,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自由竞争是这一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普遍现象,资产阶级要求自由贸易,反对封建割据和闭关自守,要求开辟广阔的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

    主张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商品自由进入,减免关税,因此,自由港便应运而生。

自由港是指划在本国关境以外的,不属于任何一国海关管辖的港口或海港地区。在这里外国货物可免税进口,外国商品可以在此装卸、储存、加工、包装、再出口,也能供自由港内的居民消费。这种自由港凭借自身所具有的良好的码头港口条件,有利的地理位置,先进的运输装卸设施,以及豁免进出口货物关税,免受海关监督等优惠条件,发挥国际商品集散地和转运中心的作用,达到促进本国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依开放地区的范围,自由港可分为两类:一是将港口及其所在城市完全划为自由港;二是限定在港口或毗邻港口的一小块区域。依海关管制范围和贸易管制程度来看,又有完全自由港和有限自由港之分。完全自由港不属于海关管制范围,一切外国商品可免税进出口,在自由港内进行储存、整理、加工、分级、包装或其它作业不受海关监督,外国商品只在从自由港进入所在国海关管制区时才要纳税。现在世界上的完全自由港很少。有限自由港仅对少数指定进出口商品征收关税或实施不同程度的贸易管制,其它商品则可享受免税待遇,如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槟榔屿等,均属于有限自由港。

  1. 自由贸易区。又称为免税贸易区、自由关税区、保税区。这种类型的自由经济区已有近

    300 年历史,数量多、分布广。它以国际贸易为主要职能。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入,在该区内自由储存、分类、包装和简单再加工, 然后免税出口,但如自由贸易区商品运入所在国海关管制区则必须要缴纳关税。目前,自由贸易区也准许经营出口加工,开设工厂企业,乃至经营房地产、金融、商务、信息咨询等各项业务。从发展过程看,有些自由贸易区是由自由港扩展而形成的,但有的自由贸易区与自由港并无直接联系。自由贸易区可以不设在港口或港口地区,但必须距离国际航空线、航海线、铁路干线不远,并且与区外现代化的交通、通讯设施相连。自由贸易区除实行特殊的关税政策,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外,还必须拥有先进的、完善的基础设施, 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本国或国外投资者前来区内投资、开展贸易等。

同自由港一样,自由贸易区的设区目的也是为了发展贸易和转口贸易, 以便通过发展贸易、增加商业收入来繁荣经济。

  1. 出口加工区。又称为工业型自由贸易区。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出某一区域,准许外国厂商在区内投资办企业,享受关税优惠待遇,外资企业可以免税进口原材料、机械设备及其它零部件,制成品出口也享受免税待遇。它以开拓远洋市场为目标,利用外资和外国技术搞产品加工出口,以促进本国(或地区)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出口加工区是二战以后出现的自由经济区形式。1958

    年,爱尔兰在香农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60 年代~ 70 年代,亚、非、拉部分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为了改变其出口贸易中不合

理的结构,扩大出口,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也相继建立了这种形式的自由经济区。其实质是利用经济上的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力以及一定的基础设施,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来发展本国的出口加工工业和对外贸易,因此,出口加工区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贸易区与工业区的结合体,同时也是世界自由经济区升级换代的新形式。近年来,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开始相互渗透,呈现出向工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型经济自由区发展的趋势。

  1. 科学工业园区。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国际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各国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一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促进各自高新技术产品研制、生产与贸易。其所拥有的自由经济区开始逐步向多元化、高层次方向发展。一种将科研、教育、生产与贸易相结合的新型自由经济区——科学工业园区朋颖而出。科学工业园区是指在科研机构和名牌科技大学比较集中、居住环境和教育环境比较优越的大城市或城市近郊辟出一块地方,提供比出口加工区更大的租税优惠,吸引外国资金和高技术人才,

    研究和发展尖端技术产品,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将智力、资金高度聚积的特定区域,是从事高科技研究,并对其成果进行测试、生产的新兴开发区。世界上较著名的科学工业园区有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及我国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等。这种科学工业园区采用了一般自由经济区的开发与管理手段,对原料、零部件及仪器设备的进口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给予关税优惠,并通过其它优惠措施吸引外资、高技术和专门人才,进行高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它是自由经济区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自由经济区的主要特征

纵观世界各地的自由经济区,无论其名称如何,但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是“国境之内,关境之外”,即都是东道国政府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建立的一个特殊经济区域。在该区域内,对进出的货物免证进出口税,不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海关当局不加干涉,只对该区域进行某种监管(不同于一般关税区惯常的海关管理),以保证区内各项作业的顺利完成。包括对进口到区内的货物、原材料、零部件等免征关税,豁免进口管理条例的限制,免除出口产品的关税,免、减生产企业的所得税等等。外商投资区内可通过降低成本,增强出口竞争能力,获得预期利润。所以说经济自由区的特点首先是“境内关外的免税区”。这一点从自由经济区的定义中也可以体现出来。

其次,从自由经济区的功能上看,自由经济区具有国际贸易、出口加工和保税仓储三大功能。这些功能集中体现了自由经济区承担着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的特点。

再者,自由经济区向投资者提供了行政管理、经济政策和法规制度上的种种优惠。从管理模式上看,大部分自由经济区采用全封闭管理,自由经济区和一般关税区之间设有围墙或铁丝网等隔离设施。从区位设置上看,自由经济区大都建在港口、机场、边境口岸等交通便利的地区。此外,各国的自由经济区还都具有社会基础设施较完善,接近终端销售市场等特点。